一、2024年工作總結
(一)抓基層夯基礎,答好黨建引領“高分答卷”。深入推進黨建質量過硬行動,深化實施“推行‘134’模式,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干部戰斗力”2個“書記領航”行動取得顯著見效。認真做好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工作,培養鍛煉后備干部19名。全面啟動鄉鎮(街道)依法履行職責清單事項編制工作,初步編制履職清單事項1087個。嚴格按照“三定”方案落實機構改革,圓滿完成事業單位和內設機構銜牌更換。多措并舉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全年實現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700余萬元,其中2個村收入突破百萬元大關。把牢意識形態主動權,在縣內外各大媒體報道信息61篇,7條輿情信息被中宣部采納。澄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獲評全省三星級文明實踐站,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員參加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員風采大賽被評為“全省百強選手”。
(二)聚合力強保障,答好城市建設“靚麗答卷”。聚焦服務保障城市建設首要職責,較好完成滿都廣場針織園、警務服務中心、中醫院醫技大樓、畫眉坳鎢礦避險安置區等重點項目征遷任務,有序推進羅廖壩南片區水系改造、公安局刑事科技大樓及DNA實驗室遷建、五福農貿市場、開元名都酒店旁王屋祠堂遷建、健康城至丹楓龍庭斷頭路擴建等重點項目征遷工作。認真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黨政主要領導外出招商9次,洽談意向企業32余家,引進年產300萬件服裝生產項目。深入實施“多網合一”,積極配合網格單位開展文明城市創評工作。對歷年各級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自查發現問題整改全面開展“回頭看”,整治“黑臭水體”36處,水塘116325平方米,水溝152636米。常態化開展土地巡察管控120余次,查處“兩違”案件93起,整治面積10092.7平方米。
(三)守底線促振興,答好農業農村“示范答卷”。堅持“三個落實”,做好“三業提升”,新增監測對象9戶49人,風險消除4戶18人,完成四批次產業直補663戶108.768萬元,發放交通補貼四批次3528人145.52萬元,申報農業產業信貸通21筆105萬元,全年無返貧現象發生。有序實施三批次銜接資金項目19個,項目開工率100%,資金撥付率71.85%。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耕地保護工作,完成早稻種植4800畝,種植油菜450畝,整治耕地流出圖斑22.73畝。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統籌推進農村廁所、垃圾、污水整治“三大革命”取得新成效,促進農村環境更加秀美宜居。
(四)辦實事惠民生,答好群眾滿意“暖心答卷”。持續推進鎮六屆人大六次會議上票決出的城鎮供水排水管網漏損提升改造、“城中村”污水治理工程等10件民生實事獲得新進展。高標高質做好“兩險”征繳工作,新農合、新農保參繳率分別為96%,95%。全面落實社會保障政策,發放農村低保518.8929萬元、臨時救助資金13.1495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84.72萬元,優撫金399.93萬元。高標準打造“就業之家”,積極拓寬村民就業渠道,向特瑞森、富士康等重點企業送工334人次。深入推進鄉風文明、移風易俗工作,辦理登記結婚95對,實際彩禮平均數不超過6萬元,加大殯葬改革力度,遺體火化率達100%,無散埋亂葬現象。用好用活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組織開展各類文體活動600余場次。
(五)防風險護穩定,答好社會治理“平安答卷”。全面落實信訪“1+3+3”工作法,受理縣級以上信訪30件,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3.4%,扎實推進141起矛盾糾紛問題得到排查調處。深化實施“執源治理、終本出清”專項改革行動,協助執行終本出清案件30余件,有效解決“執行難”問題。采取“三整合”舉措規范建設司法所和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助推司法行政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立“五個一”專班分級分類管控涉詐高危重點人員,未發現預警人員轉化為新增滯留境外人員。全面推進重點領域安全風險防范工作,對轄內八類重點人員和特殊人群開展動態排查,落實服務管理措施,未發生脫管失控和肇事肇禍事件。認真執行安全生產“1+7”政策體系文件,深入推進“個十百千萬”工程,責令整改各類安全隱患912條。深刻汲取新余“1.24”特別重大火災事故教訓,全面開展“拆牌、破網、清通道”專項行動,認真細致開展“九小”場所綜合治理、電氣焊作業報備、電動車“飛線”整治等工作,拆除防盜網6662.6平方米、整治“亂搭線”行為189起、“清通道”108余起。集中力量妥善處置高興鎮“3.26”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深化“三個一律”道路交通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整治隱患點3處。瀲江鎮代表隊在全縣2024年“安康杯”安全生產知識競賽中榮獲一等獎。
(六)改作風葆勤廉,答好政府效能“滿意答卷”。全面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圍繞辦成辦好15件群眾身邊具體實事和7個項目化推進重點問題整治,排查整改問題156個。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三化’”,深入實施“九大工程”,上報“三重一大”專項監督系統事項186條,給予誡勉談話2人、警示談話9人、提醒談話11人、通報批評29人,立案審查8件。扎實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超常規縱深推進“三清”行動,排查整改問題77條。深入推進“吃喝風”“賭博風”問題專項治理行動,促進干部隊伍作風明顯好轉。緊扣“三嚴五整”要求大力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全年會議、發文數量同比減少30%。深入推進政務公開“線上”基層“兩化”建設,規范答復“依申請公開”2件。受理辦結問政平臺、“12345”熱線等各類投訴咨詢件283件,按期辦結率100%。
二、存在問題
一是對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三產”融合不夠緊密,發展鄉鎮經濟缺乏有效路徑,各村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不夠平衡,現代農業產業有規模、無品牌的現狀短時間難以實現根本改變;二是對照群眾美好生活期盼,“城中村”基礎設施配套還需進一步優化,解決群眾一些“急難愁盼”問題的思路和辦法還不夠多;三是對照維護大局和諧穩定任務,信訪工作和反電詐形勢依然嚴峻,安全防范措施還要抓得更細,社會治理創新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四是對照“作風好”目標,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還不夠嚴實,對干部隊伍“八小時之外”的監督管理還不夠強化,干部作風距離上級要求和群眾期待仍有差距。
三、2025年工作計劃
(一)黨建引領,全力打造忠誠擔當“活力鎮”。一以貫之聚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對照上級黨建工作新部署新要求,對標對表年度黨建重點任務清單,力促黨建質量過硬行動走深走實。緊扣重點難點,結合鎮情實際,謀劃實施新的“書記領航”行動項目,打造更多拿得出手的黨建“新品牌”。持續跟進培育村黨組書記后備力量,穩妥順利推進村“兩委”換屆各項工作。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思路,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新突破。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改革,著力提升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質效。
(二)聚勢賦能,全力打造服務城市“標桿鎮”。履行服務保障城市建設職責,對標年度任務,緊盯項目進度,倒排工期計劃,以高質高效要素保障助推動重點工程項目早建成、早見效。緊扣“2+1+N”產業布局和“6313”行動計劃,招引更多涉及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業、農文旅等產業項目,為縣域工業崛起注入新動力。健全企業服務保障機制,持續開展走訪幫扶活動,及時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用工難”等問題。堅持完善城鄉規劃,優化鎮村公共資源配置,加大對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投入,加快實施“城中村”改造提升項目,促進城市建設均衡發展,“城”“村”共同提升。
(三)鍥而不舍,全力打造和諧穩定“平安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尋烏經驗”,抓實抓細信訪工作,扎實推進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加強重點人員服務管理,確保不漏管、不失控。扎實推進綜治中心實體化、規范化建設,加大反電詐工作力度,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深入開展法治“護苗行動”,深化“執源治理、終本出清”專項改革行動,進一步提升平安建設水平。全面細致開展安全風險防范工作,常態開展道路交通、城市消防、食品藥品、建筑施工等領域安全風險排查治理,從源頭防范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統籌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質災害等防災減災工作,全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加快推進上級生態環境保護督查反饋問題整改,打造更加秀美宜居的“生態瀲江”。
(四)鞏固銜接,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鎮”。抓實動態監測幫扶,做好“三業”提升工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緊扣“四融一共”秀美鄉村建設要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總結梳理鄉村振興示范點實踐經驗、發展模式,加快提質擴容,實現連點成線。堅持農業首位產業,大力培育電商、物流、倉儲、“飛地經濟”等新業態。嚴格履行耕地保護、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實種植主體,加強田間管理,高質高效完成全面糧食生產任務,加快預警耕地問題圖斑整改,加大土地巡查管控力度,堅決守牢耕地紅線。扎實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常態長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促進農村環境實現“新蝶變”。
(五)用心用情,全力打造安居樂業“幸福鎮”。精心謀劃并全面完成六屆人大七次會議上票決的民生實事。加大民政救濟、兜底保障力度,切實筑牢社會保障防線。用好“就業之家”服務平臺,多渠道促進重點群體穩定就業。聚焦“一老一小”,健全完善居家養老機制,著力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堅持深入推進鄉風文明、移風易俗,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堅決遏制“高價彩禮”,扎實推進殯葬改革,進一步規范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收支管理。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常態開展戲曲進鄉村、數字電影進村組活動,不斷滿足瀲江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六)篤行實干,全力打造作風過硬“模范鎮”。抓嚴抓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三化’”工作和“九大工程”,聚焦重點領域常態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嚴要求、高標準加強干部隊伍日常教育監督管理,深入糾治“吃喝風”“賭博風”等行為,持續向“十種類型”干部作派宣戰,營造更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強化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深入推進農村“三資”監管“三請”行動,規范實施“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和“四議兩公開”程序,用好用活“三重一大”專項監督系統、“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臺,堅決堵塞廉政風險漏洞。加快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和數字政府建設,進一步推動機關運行和服務群眾提速提質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