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興國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關于深化農業生產“大托管”試點提升糧油生產水平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現將重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實施方案》的出臺是基于什么背景?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著力破解贛南丘陵山區土地細碎化、農業生產分散化、土地流轉難等難題,充分發揮農業生產“大托管”在提高農業規模化、機械化、市場化水平方面的優勢,切實提升糧油生產水平,推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印發本《實施方案》。
二、《實施方案》的目標任務有哪些?
1.2024年,農業生產“大托管”試點覆蓋全縣所有鄉鎮,全縣試點“大托管”模式的土地面積達到11.3萬畝。
2.2025年,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全縣試點“大托管”模式的土地面積達到19.1萬畝以上。
3.到2026年底,實現有條件的村全覆蓋,力爭全縣試點“大托管”模式的土地面積達到32萬畝以上。
三、《實施方案》是如何起草的?
為落實好農業生產“大托管”試點推廣任務,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起草了《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充分征求、合理吸納縣供銷社、各鄉鎮等相關單位的意見,形成《實施方案(送審稿)》,經縣領導審議通過。2024年5月15日,《實施方案》由興國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
四、《實施方案》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第一部分,主要任務。圍繞破解我縣農業生產勞動力、品種、技術、裝備、服務等制約瓶頸,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保障糧食安全,尋找一條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路徑。
第二部分,基本要求。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統”的功能;注重市場導向,積極培育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糧油種植大戶,大力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強化資源統籌,推動各類服務組織開展合作,為試點村和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覆蓋全產業鏈的配套服務;突出引導服務,加大政策扶持,充分調動農戶、農業經營主體、村組織積極性,不搞強迫命令和“一刀切”“大躍進”。
第三部分,實施步驟。尊重農戶意愿,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方式推動農業生產“大托管”試點,鼓勵采取“兩委托”方式,按3大環節9個步驟實施。一是確定“大托管”試點村。開展調查摸底,掌握各行政村情況;村級申報,開展政策宣傳,發動村民積極將土地委托給村集體,擬定“大托管”方案報鄉鎮審核;縣鄉審核指導,縣農業農村局統一審核鄉鎮上報的村級試點方案,指導鄉鎮、村進行完善。二是選定經營主體。建立經營主體名錄庫,公開推薦給“大托管”試點村;組織開展洽談,鄉鎮政府組織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主體、農戶開展洽談;擇優選定主體,村集體或農戶擇優確定經營主體,簽訂合同。三是開展托管服務。確定種植品種,提倡同一生態區域內集中種植1-2個糧油優勢品種;引入金融服務,農業經營主體購買保險降低生產經營風險,根據實際需要申請各類貸款;跟進配套服務,引入農資采購、良種良法、農機作業、農產品烘干、加工、市場營銷、品牌打造等產前、產中、產后相應配套服務。
第四部分,重點措施。包括實施農田宜機化改造、推行全程農業機械化種植、提升糧油烘干加工能力、培育糧食種植規模經營主體、創新“大托管”金融保險產品、搭建“大托管”服務平臺、延伸“大托管”服務鏈條等7方面的措施,明確了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
第五部分,工作保障。從強化組織領導、強化政策落實、強化宣傳培訓、強化督導調度4個方面切實保障“大托管”工作走深走實。
五、《實施方案》采取了哪些創新措施?
1.實施農田宜機化改造,繼續推行“田管家智慧高標監管平臺+工程設施保險”模式,推行“小田變大田”改造,探索將“一戶多塊田”變成“一戶一田”或“多戶一田”。
2.推行全程農業機械化種植,加快引進一流農機企業落地,落實省、市對插(拋)秧機購置的累加補貼政策。
3.提升糧油烘干加工能力,實施稻谷烘干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傾斜給予糧油烘干加工項目用地、金融、補貼等政策支持。
4.培育糧食種植規模經營主體,制定扶持種糧大戶政策措施,大力發展農機合作社、機械化育秧中心、糧油烘干中心和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
5.創新“大托管”金融保險產品,開展產糧大縣水稻保險工作,實行完全成本保險1100元/畝,由縣財政兜底為水稻種植戶(不含50畝及以上大戶)辦理水稻保險,
6.搭建“大托管”服務平臺,依托全縣25個機械化育秧中心和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鄉村“大托管”服務中心、農機作業服務隊等。
7.延伸“大托管”服務鏈條,從生產、加工、銷售、流通、供應“五端”發力,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助力試點村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
解讀單位:縣農業農村局農村合作經濟指導股
解讀人:朱新澤
聯系電話:0797-53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