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金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解決農村產業發展受限問題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科學規劃產業布局
已納入《興國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重點優化生態與產業協調。到2035年,興國縣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0.3122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53.3605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895.19平方公里;城鎮開發邊界控制在48.57平方公里以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不少于40%;用水總量不超過上級下達指標,其中2025年不超過2.77億立方米。
二、扶持發展綠色產業
當前綠色產業發展工作堅持全域發展理念,按照“村莊景區化、產業園區化、農旅文一體化”的思路,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積極拓展農業多種功能。集中資源力量推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2021年以來統籌投入資金2.8億元,有效提升打造崇賢“茶旅小鎮”、龍口“啟耀故里”等鄉村旅游點和81個鄉村振興示范點,我縣高興鎮、埠頭鄉、社富鄉被評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睦埠、官田等20個村被評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村,逐步實現連點成線、以點帶面發展。全縣培育休閑農業經營主體514個,累計創建省級休閑農業田園綜合體2個、4A鄉村旅游景點1個、3A鄉村旅游景點3個、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秋季精品景點線路4條,有效拓展全縣農業休閑旅游功能。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序推進3條“四融一共”和美鄉村示范帶和4個精品示范點規劃建設。2024年,通過激活沉睡資源+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發展鄉村文旅。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搭上“宅改”快車,通過有償盤活閑置祠堂、附屬老房及庭院等,實現變“廢”為寶,建成“咸鴨蛋手工坊”“興國提線木偶館”“三僚堪輿文化館”等展訓基地,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持續傳承,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展示興國縣傳統文化亮麗名片。
三、加強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
針對農業產業發展,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方面,政府資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持續為農業產業注入金融活水。2020年-2024年,“農業產業振興信貸通”累計貼息4655.28萬元;“財農通”累計放出貸款2779筆計4.68億元。2024年,發放創業貸款95人1280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17人8.5萬元、交通補貼4.4萬人2006.06萬元。
四、提升村民技能和素質
2024年,遴選11人參與省級培訓,2人參加省外培訓(江蘇南通、山西運城),49人參與縣級培訓,內容涉及糧油作物、蔬菜栽培等,圍繞水稻、臍橙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個,推介農業主推技術13項,培育科技示范戶86戶,推廣水稻“三控”抗倒綠色節本增資技術、油菜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贛南地區大棚高溫悶棚技術等,開展富硒蔬菜產業區域性重大技術協同推廣和省級蘆筍科技綜合體建設。通過興國成功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完成農機培訓200人、經營管理型糧油培訓100人。大力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動員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加培訓,共組織9名學員前往中國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3所高校學習。開展全縣煙葉技術人員的管理培訓7期、受訓煙技人員260余人次;開展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7期,參訓煙農1300余人次、參訓務工人員1.5萬余人次。全縣組織開展各類型蔬菜技術培訓19次,參與培訓1070人次。
五、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目前正在計劃申報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建設生豬、稻米產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
興國縣農業農村局
202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