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顯榮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我縣“平急兩用”基礎設施建設和綜合利用的建議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視,結合部門職責,現答復如下:
一是科學規劃建設,強化避險安置。為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區應急避難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規范城區災害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有效發揮應急避難場所功能,提升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能力。我局依托現有公園、廣場、城市綠地、學校、體育場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等已有設施,扎實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因地制宜、資源共享、綜合利用,既節省投資,又滿足了居民緊急避險和轉移安置需求,做到平時充分發揮公共設施和場地空間在休閑、娛樂、健身等方面的功能,災時快速轉換為防災避險和應急避難場所使用。截至目前,已建設城區各類避難場所6處,有效避險面積569167㎡,均已增設應急供水、應急供電、應急通道等標識牌,并在應急避難場所周邊主干道設置了應急避險指示牌。
二是強化統籌協調,構建協同機制。我局將聯合住建、財政、城投等部門,統籌推進“平急兩用”基礎設施應急預案編制、修訂及演練工作,確保預案與項目建設、運營管理無縫銜接。同時,依托智慧應急平臺,打通數據壁壘,實現風險預警、應急響應、資源調度等環節的一體化運作。
三是整合物資儲備,提高保障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江西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贛州市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贛州市應急管理局應急物資管理辦法(修訂)》以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為充分發揮物資儲備的作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確保重要應急儲備物資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的及時有效供應,按照“以人為本、保障應急,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健全制度、科學預警,常備不懈、確保供給,協調配合、快速反應”的工作原則,以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發生后及時做好重要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為目標,提高全縣重要應急物資保障能力。我局將縣政府調配的1379㎡廠房改建成縣應急物資倉庫,常態化對應急物資設備進行養護,落實了雙人制倉庫管理責任人,制定了倉庫管理制度,使綜合應急搶險物資達到規范管理。同時定期對所儲應急救災物資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全面盤點清查,并結合全縣災情災害特點及時補充完善,確保庫存物資品種齊全、儲備充足。目前應急物資倉庫共儲備沖鋒舟9艘、橡皮艇10艘、發電機72臺、挖機1臺、叉車1臺、水域救援服50套、洪水擋板320塊、排澇設備10臺、大型抽排泵2臺、水泵機組135臺、應急照明燈5盞、水上飛翼2臺、水下機器人1臺、聲吶探測儀1臺、搜救攝像機1臺、遠距離救生拋投器1臺、救生衣1075件、救生圈331個、水鞋310雙、雨衣494套、雨傘204把、編織袋2.3萬條、麻袋0.2萬條等。
四是聚焦實戰導向,優化預案體系。組織專家團隊對現有預案進行全面評估,結合縣域實際和項目特點,細化功能轉換、物資儲備、人員調配等流程,制定“一設施一方案”,確保預案具備可操作性。同步建立動態更新機制,定期根據演練反饋和風險變化調整預案內容,提升應急處置精準度。
五是深化實戰演練,提升應急能力。聯合城投公司等責任主體,每年度制定多場景、全流程演練計劃,邀請消防、醫療等專業力量參與指導,重點強化平急轉換、部門協同等關鍵環節的實戰能力。通過“演練—評估—整改”閉環管理,推動預案從“紙面”向“實戰”轉化。
感謝您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關心、關注與支持!
興國縣應急管理局
2025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