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清風徐徐,朝陽燁燁。走進興國縣埠頭鄉垓上村,映入眼簾的是錯落有致的房屋、寬闊平整的柏油路、生機盎然的田野……近年來,垓上村以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村為契機,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持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興國縣埠頭鄉垓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的“畫里鄉村”。
以點帶面 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村子從‘一片美’邁向‘全域美’,從‘環境美’到‘內涵美’,正以人居環境‘顏值’擦亮鄉村振興‘底色’!”談起垓上村的變化,贛州市民政局駐村第一書記溫振偉不禁感嘆道。2022年以來,垓上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項目,對村部周邊及干道沿線人居環境進行改造提升。統計顯示,當地累計整治“赤膊房”73000余平方米,清除違建鐵皮棚39處,修復小微濕地11畝,打造“官橋——車田”宜居鄉村景觀帶。“以前,全村沒有劃分責任網格,大量人力、物力投入進去,效果卻不明顯。現在鄉、村、組三級聯動,力量整合、職責明晰,整治‘臟亂差’更加長效徹底。”垓上村黨總支書記鐘澎元對記者說。近年來,垓上村探索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實行“1+1+N”網格化管理模式,落實農戶“門前三包”責任制,讓農村成為美麗宜居的田園樂土。同時,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走出了一條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振興之路。
垓上村立足富硒土壤特色資源稟賦,建成千畝富硒蘆筍、千畝富硒大米等“雙千”富硒產業基地。這是當地村民在富硒蘆筍加工車間勞作。
以特創優 興旺“雙千”富硒產業
“在蘆筍基地務工,一年工資收入達3萬多元。在家門口就業,還能照顧老人小孩,日子是越過越有盼頭了。”垓上村村民張美華說。近年來,垓上村立足富硒土壤特色資源稟賦,建成千畝富硒蘆筍、千畝富硒大米等“雙千”富硒產業基地,入圍全省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構建數字化智慧農業示范平臺,建設標準化冷庫分揀中心和蘆筍加工廠房,做大做強富硒蘆筍首位產業品牌,順利通過全球富有機硒營養食品認證。目前,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帶動800余戶農戶戶均增收1.8萬元,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連續兩年突破50萬元。如今,垓上村依托“雙千”富硒產業基地,探索建設“四好”鄉村人才學校,搭建農民技能提升和創業服務平臺,累計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17期,培訓學員620余人次,為鄉村振興蓄足人才活水。
興國垓上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孝老食堂。
以民為本 增進民生服務福祉
“養老、殯葬等民生服務設施短缺,是村民難以抹去‘心結’。”垓上村黨總支書記鐘澎元說,自贛州市民政局定點幫扶后,駐村工作隊聚焦民生痛點難點堵點,千方百計爭取項目資金,強力推進民政重點項目建設。很快,在136萬元幫扶資金支持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公益性公墓項目在垓上村迅速落地。其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規劃設置孝老助餐、undefined、科普保健等功能區域,統籌安排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兒童之家”等活動空間,依托“銀杏家園”助老公益項目,實現了常態長效運營管理;公益性公墓建設用地逾4畝,規劃穴位近300個,預計年內完工。鄉村“蝶變”滿目新,振興路上闊步行。垓上村將乘勢而上、砥礪前行,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的“畫里鄉村”,奏響鄉村振興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