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禁捕退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助力長江“十年禁漁”落地落實,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長江流域禁捕有關工作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21號)和《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江西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助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意見》等精神,進一步健全全省重點水域退捕漁民長效幫扶機制,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禁捕退捕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圍繞“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總體目標,按照“應幫盡幫、應保盡保、應補盡補、應救盡救”原則,有效落實退捕漁民就業幫扶、社會保障、補助發放、社會救助等政策措施,實現上岸就業有出路、長遠生計有保障,不斷增強退捕漁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為全省重點水域禁捕長效管護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措施
(一)精準監測幫扶。各地要精準掌握退捕漁民家庭人口、收入財產、培訓需求、轉產就業、社會保障等情況,及時更新系統信息,按時完成數據調度,落實“十省百縣千戶”跟蹤調研方案。依托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及時摸排生活困難退捕漁民。民政、鄉村振興、醫保等部門要加強信息比對,重點排查未納入社會救助范圍的困難漁民家庭,監測預警需要救助的退捕漁民,動態掌握兜底保障底數。及時發現長期失業、突發重大疾病等風險隱患,及時采取精準有效幫扶措施。全面排查退捕漁民中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繼續做好對禁捕退捕漁民中脫貧戶和監測對象的動態監測幫扶,根據監測對象不同困難和幫扶需求,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省農業農村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鄉村振興局,各有關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各有關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以下均有涉及,不再單獨列出)
(二)促進轉崗就業。對有就業意愿和勞動能力的退捕漁民,按照常住地管理原則,全面納入當地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主動對接社會用工需求。對于未實現就業的退捕漁民,建立健全“一對一”幫扶和限時幫扶就業機制。對于靈活就業的退捕漁民,建立健全“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將靈活就業人員占比降低至40%以下,努力幫助退捕漁民實現較穩定就業。將登記失業的退捕漁民中符合“4050”年齡條件的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符合相關條件的殘疾人、納入低保人員和專業退捕漁民,及時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落實就業援助政策,確保“零就業”家庭持續動態清零。(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扶持自主創業。進一步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對有創業意愿的退捕漁民,切實加強跟蹤服務,幫助符合條件人員申請享受創業擔保貸款、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優惠等政策扶持。適當拓寬反擔保渠道,為符合條件的退捕漁民創業創新項目提供擔保支持,提高貸款可獲得性。對退捕漁民申請的創業擔保貸款,按照省里創業擔保貸款現行貼息政策予以貼息,各地可因地制宜統籌禁捕退捕獎補資金對退捕漁民創業予以支持,減輕退捕漁民創業負擔。支持在退捕漁民較集中的地區建設各類創業孵化載體,按規定落實獎補。(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支持勞務輸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等市場主體開展退捕漁民有組織勞務輸出的,可按規定通過就業創業服務補助購買基本服務成果。認定就業困難退捕漁民省內跨縣(市、區)務工的給予每人300元交通補貼,每人每年可享受一次。退捕漁民中的脫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跨省務工的,可按規定由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給予一次性交通補助。補貼政策不重復享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技能培訓。對愿意繼續從事農業生產的退捕漁民,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渠道,有效開展農業技能培訓,確保其掌握1-2項農業生產職業技能。對有意愿進入工業園區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的退捕漁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對接服務,組織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幫助有培訓意愿的退捕漁民至少選擇參加1門實用技能培訓。將退捕漁民認定為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納入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范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壯大集體經濟。以專業捕撈漁村和退捕漁民較為集中的漁村為重點,通過部門協作、對口支援、“一對一”結對幫扶等舉措,依托當地特有自然資源及漁民自身特長等優勢,實施“一村一策”。各地可以統籌禁捕退捕獎補資金、漁業油價補貼資金等相關資金,優先支持漁村集體經濟發展,拓寬退捕漁民就近就業門路。(省農業農村廳負責)
(七)拓寬公益崗位。對有勞動能力且難以通過市場化渠道實現就業的退捕漁民,各地可結合本地實際,整合各部門職責相近的巡查巡護需求,統籌設立集護漁護鳥、水上清潔、安全巡查等職責于一體的協助巡查巡護類公益性崗位予以兜底安置。各地要統籌多方資源,可將漁業油價補貼等資金用于退捕漁民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可按照有關文件要求申請就業補助資金補貼,多渠道籌集資金,努力提升協助巡查巡護類公益性崗位待遇。(省農業農村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維護社保權益。全面落實退捕漁民養老保險政策,優化經辦服務,引導退捕漁民按時繳費、長期繳費,持續推進應保盡保。積極引導退捕漁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對于符合條件的,各地可結合實際情況,按規定逐年或一次性落實退捕漁民養老保障政府補助,兼業漁民補助標準不得高于專業漁民補助標準,原則上當年度補助資金應于年底前足額落實到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醫保局、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防范信貸風險。對有住房按揭貸款、個人經營貸款,因上岸轉產導致正常還款面臨困難的退捕漁民,金融機構可根據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與退捕漁民自主協商,靈活調整還款安排,幫助退捕漁民度過上岸轉產困難期。對帶動退捕漁民就業增收的相關企業,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貸款支持;對貸款到期有續貸需求的相關企業,金融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與企業協商,采取貸款展期、無還本續貸等方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人行南昌中心支行、江西銀保監局、省金融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兜牢基本保障。對生活困難退捕漁民,按規定落實基本生活救助政策。符合低保條件的及時納入低保范圍;符合特困供養條件的及時納入特困供養范圍;遭遇急難問題或因病因災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難的,及時納入臨時救助范圍;對低保邊緣漁民家庭中的重殘人員、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人員,可單獨納入低保;對因病因災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暫時陷入困境的,積極運用小金額“先行救助”等方式緩解其生活困難。(省民政廳負責)
(十一)推進湖心島治理。對禁捕退捕后難以維持基本生計的湖心島漁民,堅持“科學規劃、漁民自愿、政府支持”的原則,按照“一島一策”的方案,穩妥推進湖心島治理。探索借助省級投融資平臺,合理規劃、穩步推進各湖心島開發,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島上漁民以集體土地、個人房產等入股,促進當地產業結構由傳統漁業向生態休閑旅游業轉變,促進湖心島生態價值實現路徑轉換。(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組織保障
(十二)壓實工作責任。各地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落實各項措施,充分認識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艱巨性,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密切協作配合,妥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省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牽頭抓總,各責任單位要加強協調聯動,各司其職,形成工作合力。(各有關責任單位)
(十三)加強監督考核。定期組織開展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年度工作考核和“回頭看”,不定期開展暗查暗訪,對工作不實、維穩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的,依規依紀依法問責追責。將退捕漁民長效幫扶機制納入各級地方政府全省年度綜合考核等相關考核體系和督查激勵措施。(省農業農村廳會同省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十四)強化資金支持。各地要結合現有資金渠道,統籌用好禁捕退捕獎補資金、漁業油價補貼資金、就業補助資金、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農村危房改造資金、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等,解決退捕漁民轉產就業、社會保障、技能培訓等所需資金。(省財政廳負責)
(十五)加大宣傳力度。各地要充分利用好傳統媒體和網絡新媒體等各種傳媒手段,宣傳退捕漁民轉產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政策,講好退捕漁民上岸致富新故事,樹立推廣退捕漁民成功轉產典型案例,引導漁民積極轉產轉業,營造支持禁捕退捕的良好輿論氛圍。(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廣電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創新幫扶措施。積極推動禁捕退捕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大退捕漁民保障和幫扶力度,增強退捕漁民群體自我發展能力,統籌做好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和漁文化保護,挖掘漁文化內涵,開展宣傳教育,因地制宜推進與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漁文化相結合的生態旅游。(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022年6月10日
(此件主動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