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夯實安全生產工作基礎,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有效防范遏制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按照全國、省、市、縣統一部署,并結合我鄉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及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工作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堅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進一步加強黨的領導、突出關口前移、堅持效果導向、強化社會共治,聚力實施治本攻堅“十大行動”,推動全鄉各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統籌發展和安全的理念更加牢固,堅守安全紅線的意識更加強烈,各部門安全生產責任更加明晰,消除重大安全風險和重大事故隱患更加主動,切實提高風險隱患排查整改質量、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強烈意愿和能力水平,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在重點行業領域建立健全“一件事”由牽頭部門組織推動、各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全鏈條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隱患的責任體系,安全監管能力顯著提升;2024年底前基本消除2023年及以前排查發現的重大事故隱患存量,2025年底前有效遏制重大事故隱患增量,2026年底前形成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的常態化機制;針對重大安全風險隱患的一批“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措施落地見效,本質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全力防范各類事故,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確保全鄉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加快推進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二、主要任務
(一)開展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教育培訓行動
1.組織開展鄉級培訓。按照上級統一部署,完成重點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專題安全教育培訓,推動相關重點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教育培訓全覆蓋,其中:2024年,重點開展礦山企業主要負責人和衛生院消防安全責任人集中培訓;2025年,重點開展工貿單位主要負責人、重點文物保護等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集中培訓;2026年,重點開展大型商業綜合體消防安全責任人集中培訓。
2.分級分領域跟進培訓。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結合工作實際,按照“誰主管、誰牽頭”原則,組織對工貿、建筑施工、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等未覆蓋到的有關重點行業領域以及“九小場所”等易發生群死的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同時,繼續推動將安全生產作為領導干部培訓重要內容,切實樹牢各級領導干部安全發展理念,提升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能力。
(二)開展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行動
3.廣泛宣傳判定標準。總結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經驗做法,定期收集匯編各行業領域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或重點檢查事項。結合行業領域實際情況,持續宣傳解讀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規范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流程,提高各行業領域重大事故隱患排查能力和水平。
4.提升排查整治實效。總結固化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成果,健全完善生產經營單位重大事故隱患自查自改常態化機制,推動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每季度帶隊對本單位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情況至少開展1次檢查(高危行業領域每月至少1次)。完善行業領域專家、企業退休技安人員以及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參與排查整治工作的長效機制,加大支撐保障力度,提高排查整治專業性。
5.健全重大事故隱患數據庫。實現企業自查上報、督導檢查發現、群眾舉報查實等渠道重大事故隱患全量匯總,推動重大事故隱患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將重大事故隱患信息通知到相關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實行清單管理、動態更新、照單銷號的閉環整改機制。2024年底前全面摸清重點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風險隱患底數,2025年底前全面掌握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風險隱患底數,消除重大事故隱患存量,有效遏制重大事故隱患增量,2026年底前形成全覆蓋常態化的隱患排查整治機制,實現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
6.完善整改督辦機制。建立鄉村兩級對于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的督辦制度、負有安全監管職責部門審核把關銷號機制,完善全鏈條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隱患的責任體系,加大專業指導力度,確保重大隱患閉環整改到位。2024年底前建立健全分區域、分行業重大事故隱患統計分析機制,對進展緩慢的及時采取函告、通報、約談、曝光等措施。嚴格落實《江西省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改核實責任追究辦法》,對于未開展排查、明明有問題卻查不出或者查出后拒不整改等導致重大事故隱患長期存在的,參照事故調查處理,查清問題并嚴肅責任追究。
(三)開展安全科技支撐和工程治理行動
7.強化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加快推動安全生產監管模式向事前預防數字化轉型,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與安全生產融合發展,持續加大危化品重大危險源、礦山、尾礦庫、建筑施工、交通運輸、水利、能源、消防、粉塵涉爆、煙花爆竹、油氣儲存等行業領域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應用和升級改造力度,2024年底前建設完善危化品、礦山等高危企業安全生產電力監測分析系統,2025年底前實現危化品重大危險源、重點粉塵涉爆等企業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全覆蓋,2026年底安全生產風險智能化管控能力顯著增強。配合做好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工作。
8.推進自動化、智能化建設。大力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管控”,提升礦山、危化品、民爆等行業領域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推進小型生產經營場所、經營性自建房、老舊住宅小區安裝早期火災報警和滅火裝置。
9.加快老舊設備更新改造。加大危化品、礦山、尾礦庫、工貿、煙花爆竹、建設施工、交通運輸、燃氣等行業領域老舊設備淘汰更新力度。加快推進老舊化工生產裝置改造提升、“大噸小標”貨車違規銷售治理,加大違法違規變型拖拉機上路行駛打擊力度,確保到2025年底前全鄉變型拖拉機全部淘汰退出。
10.推動工程性措施整治。深入開展老舊場所消防設施升級改造、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水庫除險加固、電梯安全筑底、應急逃生出口和消防車通道打通等工程治理行動。組織開展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違法違規專項治理。2025年底前基本實現城鄉建成區消防供水全覆蓋、存在安全隱患自建房整治全覆蓋,持續推動安全基礎設施提質增效,強化本質安全。
(四)開展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安全素質能力提升行動
11.深化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推動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建筑施工、道路運輸等高危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深化提升,嚴格高危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將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有關要求作為培訓考核的重要內容。
12.加強電氣焊等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優化特種作業考試培訓,推動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出臺全鄉電氣焊安全管理細則,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嚴格電氣焊等特種作業人員管理,強化零星類電氣焊安全管控,建立零星類電氣焊報備機制,切實加強電氣焊等動火源頭管控。
13.明確安全培訓工作要求。根據行業領域規范要求和實際,2024年底前,各監管部門要明確自身監管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各類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頻次、內容、范圍、時間等具體要求。強化監管行業領域教育培訓效果督導檢查,通過“線上+線下”雙重模式,切實強化教育培訓動態管理。落實有關從業人員的安全準入機制以及不符合安全條件要求的退出機制,提升從業人員整體能力水平。
14.嚴格靈活用工等人員管理。推動生產經營單位加強對外包外租等關聯單位的安全生產指導、監督,將接受其作業指令的勞務派遣、靈活用工等人員納入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礦山、金屬冶煉、建筑施工、運輸單位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裝卸單位,必須對新上崗的勞務派遣人員和靈活用工人員進行強制性安全培訓,保證其具備崗位安全操作、自救互救以及應急處置等知識和技能后,方能安排上崗作業。加工、制造業等生產經營單位的勞務派遣人員,在上崗前必須經過廠、車間(工段、區、隊)、班組三級安全培訓教育,保證其具備崗位安全操作、應急處置等知識和技能,切實提升有關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和能力。
15.提升逃生避險能力。聚焦從業人員疏散逃生避險意識能力提升,推動生產經營單位每年至少組織開展1次疏散逃生演練(高危行業領域每半年至少1次),讓全體從業人員熟知逃生避險及應急處置要求,形成常態化機制。推動高危行業生產經營單位全面依法建設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滿足安全風險防范和事故搶險救援需要。
(五)開展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管理體系建設行動
16.深化標準化建設。按照政策引導支持、部門組織推進、企業自主創建、社會機構評審的工作機制,推動、引導有關行業領域各類企業單位創建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大力選樹各行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標桿企業單位,落實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企業在減少檢查頻次、復產驗收優先、優化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率、信貸信用等級評定等方面的激勵政策。到2024年底,實現全鄉各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同比增長20%以上,到2025年底前,打造一批安全生產標準化標桿企業單位,推廣安全管理體系先進經驗。
17.強化雙重預防機制落實。推動生產經營單位健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引導推動生產經營單位全面辨識安全風險、科學評估風險等級,完善“一圖一牌三清單”等公告公示機制。
18.強化崗位責任落實。建立健全從主要負責人到一線崗位員工覆蓋所有管理和操作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完善班組安全管理制度,強化班組組織建設和能力建設,落實現場安全確認制度;建立班組安全聯鎖機制,班組成員互為安全監督員,互相糾正違規違章行為,對存在的安全風險失控、重大事故隱患、“三違”現象及危險作業及時叫停;建立內部安全生產監督考核機制,推動各個崗位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到位;督促一線從業人員嚴格履行自身安全生產職責,嚴格遵守崗位安全操作規程,了解事故應急處置措施等,增強安全生產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確保安全生產。
(六)開展精準執法和幫扶行動
19.提高安全監管效能。組織各部門主要負責人、重點行業領域主管部門負責人開展安全生產學習培訓。聚焦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強化基層安全監管執法人員能力培訓。三年內,對全鄉安全監管執法人員開展跟班集中培訓。加強安全生產行政執法人員執法裝備配備,推動執法隊伍規范化建設。大力選聘執法技術檢查員參與安全生產監管執法,規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輔助開展監督檢查的工作機制,切實提升基層安全監管能力。
20.落實安全監管措施。綜合運用“四不兩直”、明查暗訪、異地交叉執法等方式,聚焦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提升執法現場感、執法穿透力,每年縣鄉兩級政府集中掛牌、公布、曝光、處理一批重大事故隱患,對“零處罰”“只檢查不處罰”等執法“寬松軟虛”的地區進行約談通報。對無需審批備案但具有較大安全風險的生產經營活動,加大現場執法檢查力度,完善“雙隨機”抽查檢查工作機制,嚴防小施工、小作業、小企業惹大事。對嚴重違法行為依法采取停產整頓、關閉取締、上限處罰、聯合懲戒、“一案雙罰”等手段,落實行刑銜接機制,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行為。對發生較大安全生產事故的一律按照行刑銜接的要求追究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刑事責任,一律依法頂格處罰。對發生重特大事故負有責任的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明確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落實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執法統計、執法考評和典型案例報送制度,完善行政裁量權基準,組織開展執法練兵和比武競賽。加大“互聯網+執法”推廣應用力度,推動現場執法檢查和線上巡查執法有機結合,持續提高執法效能。通過三年時間,各類生產經營單位常態化安全監管責任體系和執法檢查機制全面形成,重點行業領域聯合執法機制更加成熟有效。
21.扎實開展打非治違。建立由鄉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打非治違聯合機制,每年由相關主管部門牽頭在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生態環境、礦山、自建房等領域組織開展聯合執法,形成打非治違工作合力;嚴厲打擊無證、證照不全或證照過期、超許可范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特種作業人員未持證上崗、不按規定動火作業等非法違法行為,對情節惡劣、屢禁不止、可能導致重特大事故的典型非法違法行為重拳出擊,依法嚴懲,通過嚴厲查處一批安全生產嚴重非法違法行為,形成強大威懾。
22.全面規范事故調查。嚴格實行生產安全事故掛牌督辦制度,全面推進一般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調查。按照“誰調查、誰評估”原則,認真開展事故調查評估工作,推動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和整改措施的落實,充分發揮事故查處對加強和改進安全生產工作的促進作用,切實提高生產安全事故防控水平。
23.強化監管指導幫扶。堅持嚴格執法與指導服務并重,注重為生產經營單位提供法律服務、安全咨詢和整改指導,探索更大范圍的跨部門綜合監管。組織對礦山、危險化學品、工貿、煙花爆竹、交通運輸、建筑施工、消防等高危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分級開展安全執法指導幫扶。推動保險機構積極參與高危行業領域企業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工作。
(七)開展全民安全素質提升行動
24.強化宣傳教育。加強全民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育公眾安全意識,聚焦“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這個主題和目標,持續開展安全生產月、消防宣傳月、安全宣傳咨詢日等活動;將安全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引導公眾踐行安全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安全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在縣融媒體設置安全生產專題欄目,定期講解安全生產知識、介紹安全生產典型經驗做法、曝光存在的突出問題隱患,制作播放安全警示宣傳片,強化典型事故教訓吸取。通過三年時間,全民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機制更加健全完善,全社會“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的氛圍更加濃厚。
25.強化示范引領。深化公路建設“平安工程”“安康杯”競賽等示范創建工作,在全鄉評選一批安全生產工作先進企業、單位和個人,強化示范引領作用。
(八)開展風險分級管控行動
26.健全分析研判機制。定期組織分析研判安全生產風險,分區域分行業領域確定監管行業領域整體安全風險等級,繪制完善監管行業領域安全風險等級分布“四色圖”并動態更新。加強常態化會商研判,滾動分析災害天氣趨勢和安全生產苗頭性問題,加強重大節日、重要活動和重點時段事故風險的部門聯合會商和針對性研判。
27.實施安全責任掛牌公示制度。按照分級屬地管理原則,指導各村和行業主管部門加強重大危險源和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情況的監督檢查,定期向社會公布重大安全風險及其管控情況。針對安全風險特點,對企業實施差異化的分級分類監管,針對不同風險等級的企業,確定不同的執法檢查頻次、內容、要求等,實行精準化、差異化的動態監管。對安全生產監管重點企業實行網格化管理,懸掛安全生產責任公示牌,明確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強化日常監管幫扶。
28.建立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平臺。加大危化、礦山、煙花爆竹、工貿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和升級改造力度,利用大數據加強高危行業企業異常生產行為監測預警。圍繞“能監測、會預警、快處置”三大功能,突出城市生命線、公共安全、生產安全、自然災害等四大領域,按照“1+3+4+N”架構,構建安全運行全領域、全方位、全周期的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平臺。
(九)開展應急救援能力提升行動
29.完善應急指揮機制。進一步完善應急指揮部體系,推動加強縣應急指揮部建設,持續提升值班調度、信息報送、應急指揮、會商研判、綜合保障、輿情應對等應急值守能力。建立健全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屬地管理、權責明晰的事故現場處置機制和部門間、區域間、力量間的應急聯動指揮機制。
30.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綜合統籌各村安全生產監管、消防工作、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救援等人員力量,建立基層專職消防隊和鄉半專業消防隊伍聯動機制,強化責任落實,共同做好安全檢查、安全宣傳、應急救援等工作,推動安全生產監管服務向基層末梢延伸。落實好安全生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動態管理機制,根據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工作需要合理確定隊伍規模;依托化工、礦山企業和本地工程建設企業,建立危化、礦山、建筑施工等領域專業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力量,強化對社會應急力量裝備、物資支持力度,推進其健康有序發展。
31.強化應急救援演練。健全完善安全生產應急預案,不斷提高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和針對性。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強化先進裝備配備和重要物資儲備。加強政企預案銜接與聯動,開展企業重點崗位、重點部位現場應急處置方案實操性監督檢查,強化制度化、全員化、多形式的應急救援演練。督促企業建立應急準備能力評估制度,并根據演練結果對企業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進行重新修訂、備案。推動規模以上高危行業領域企業加強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及應急物資裝備配備,建立內部監測預警、態勢研判及與周邊企業、政府的信息通報、資源互助機制。
(十)開展基層基礎提升行動
32.推動責任落實。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將安全生產、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列入黨政領導干部的必修課程,突出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方面的內容,加強經常性教育培訓。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約談、訪談、巡查、掛牌警示等工作制度,將治本攻堅三年行動責任分工和工作目標納入縣級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年度工作任務清單。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制定《興國縣落實安全生產“三管三必須”若干措施》,充分發揮縣安委會對部門考核、督導作用,多發警示函、建議書、督辦函,進一步理清部門職責,強化新風險新業態監管,開展安全生產精準執法和幫扶行動,推動部門監管責任落實。按照“全鏈條、全員、全過程安全管理”的要求,強化“五個一”活動,督促報送主體責任履職報告,推動企業主體責任落實。
33.加強源頭管控。持續淘汰退出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礦山等生產企業落后產能,嚴格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準入條件和產業政策,嚴把建設項目立項、規劃、設計環節安全關口,完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各類發展規劃的安全風險評估機制,有效銜接國土空間規劃和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等。
34.推動社會共治。規范完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和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工作,落實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建立企業安全信用評價和“黑名單”制度,將企業安全生產違法信息記入社會誠信檔案,向社會公開。建立健全各行業領域安全生產舉報制度機制,落實獎勵資金、完善保密制度,創新手段措施,充分運用遙感、航拍、電子設備監控等科技手段和手機“隨手拍”,及時發現生產經營單位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推動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健全事故隱患報告獎勵機制,激勵從業人員積極報告身邊的事故隱患,提升從業人員愛企如家的強烈安全意識。鼓勵社會組織、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安全生產工作以及開展經常性安全生產宣傳活動。
三、責任分工
鄉安委會統籌做好全鄉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的組織推動,成立工作專班,實行集中辦公,強化統籌協調,加強跟蹤督辦,開展督導巡查,匯總通報情況,推動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扎實開展。其中: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在方案中進一步細化安全生產治本攻堅的具體措施要求,從技術設備、人員素質等方面強化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和準入管理,加大安全生產落后工藝、材料、設備等淘汰退出力度,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督辦制度,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聚焦重點環節、重點事項精準實施安全監管執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依法關閉取締不符合安全條件的企業單位;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管理責任的行業領域主管部門,要在方案中將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的督促指導職責明確細化為若干條具體措施,從行業規劃、產業政策、法規標準、行政許可等方面加強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治本攻堅工作,建立健全定期會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開展聯合督導檢查、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等工作的常態化機制,結合行業領域特點針對性強化安全培訓和警示教育。鄉安委會其他成員單位要在職責范圍內為安全生產治本攻堅提供支持保障,共同推進安全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嚴格落實責任。各單位要深刻認識做好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的極端重要性,嚴字當頭、強化責任、勇于擔當、靠前謀劃,強力推動治本攻堅“十大行動”落地見效,固本強基、提質強能,推動安全生產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有效減少一般事故、遏制較大事故、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二)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安全保障。強化安全生產相關工作投入,科學合理安排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等相關經費,切實做好安全生產治本攻堅各項任務措施的支撐保障。各有關部門單位要聚焦制約安全生產的重點難點問題加強統籌規劃、落實整治資金,一張藍圖繪到底,以久久為功的勁頭持續推進“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等治本之策,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督促企業單位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力度,嚴格執行《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確保治本攻堅重點任務落實。
(三)強化法治思維,完善體制機制。要進一步強化法治思維,加強宏觀調控和配套政策供給,制定和完善一批涉及安全生產的體制機制,增強安全生產綜合能力。按照方案要求,在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各項規章制度的基礎上,鼓勵各企業積極探索,創新建立各具特色、扎實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形成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治理成果。建立健全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長效機制,不斷提升企業自主管理安全生產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強考核激勵,嚴格問責問效。鄉黨委、政府將把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納入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巡查考核、黨政領導干部績效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將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鄉安委會常態化運用“一閉環、兩移交、三公開、四考核”等工作機制,采取“多通報、多發督促函、多暗訪”等方式,加強督導巡查,建立完善督辦交辦制度,對群眾反映強烈、工作進展緩慢、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不力等突出問題及時函告、通報、約談、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