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市府辦發〔2025〕6號
贛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
印發贛州市提振消費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市屬、駐市各單位:
《贛州市提振消費行動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2025年4月4日
(此件主動公開)
贛州市提振消費行動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加快推動全市商旅文體健融合發展,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和活力,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實施商品消費升級行動
1.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加力支持汽車、家電、家裝和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以及手機等數碼產品的購新補貼;積極對接國家、省消費品以舊換新最新政策,不斷優化政策操作流程,加快補貼兌付速度,強化政策宣傳解讀。〔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開展政策走村入戶“敲門行動”。各縣(市、區)采取網格化走村入戶的方式,向目標群眾宣傳以舊換新相關政策。以新交房小區、返遷房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等為重點,掌握有換新需求的人群,并精準開展政策宣傳。在重點區域聯合企業設置宣傳咨詢臺,為居民提供政策咨詢服務,促進格力、南康家具等家電、家裝生產制造企業銷售。引導企業制定疊加優惠政策,進一步提升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實效。〔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民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促進住房領域消費。加大力度推動落實階段性購房補貼,全面推動房票安置、居民住房以舊換新、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和返遷房、人才住房、周轉房等政策落地見效。在“五一”、中秋、國慶等重要節假日,開展多元化房地產促銷活動,努力營造良好銷售氛圍。穩妥實施城中村改造,建立項目清單,做好項目儲備,重點支持群眾改造意愿強烈、條件比較成熟的項目列入國家計劃,全面完成年度城中村改造目標。〔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責任單位:市城市住房服務中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實施消費場景創新行動
4.強化龍頭企業招引。著力引進國內國際知名商貿企業和品牌運營商,推動大型商貿企業在贛州設立全國總部、區域總部、功能總部。力爭2025年引進新型消費龍頭企業2家以上,重點引進具有優質要素整合能力的商貿企業。〔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自然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5.積極推進首發經濟。鼓勵商業街區、綜合體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在贛州開設全國、全省、贛州首店,力爭2025年新引進首店10家以上。鼓勵國際高端知名品牌、原創設計師品牌、本土品牌和潮牌等在贛州開展首發、首秀、首展活動,鼓勵連鎖品牌企業在贛州設立連鎖門店,打造名品、名店集聚地。持續推進在國內一二線城市和海外城市開設“南康家具品牌館”首店,力爭2025年建成開業“南康家具品牌館”10家以上,持續放大南康家具品牌效應。〔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6.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鼓勵各類商圈、商業街區進行數字化、智慧化改造提升,打造一批購物、餐飲、社交、娛樂等“一站式”城市消費新地標。依托鄉村旅游、休閑農業、體育文化生活資源,加大部門聯動,打造一批多元消費新場景。不斷豐富商業街區商業業態和消費供給,支持符合條件的街區積極參與省級示范商業街區、高品質夜經濟街區和高品質美食街評選。推動“老字號”傳承創新,支持評選首批“贛州老字號”10家左右。〔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管局、市文廣旅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7.開展消費促進活動。圍繞春節、“五一”、國慶等重大節慶,聚焦零售、汽車、家電、家裝、餐飲和文旅等領域,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政企聯動、線上線下聯動等方式,舉辦“迎春消費季”“盛夏消費節”“金秋消費季”“暖冬消費節”“來贛州過客家年”“贛南臍橙采摘旅游季”等系列促消費活動不少于900場。市本級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發放商貿文旅體消費券,鼓勵各縣(市、區)因地制宜發放低門檻、廣覆蓋的消費券,拉動社會居民消費。積極爭取國家部委各類培訓在贛州開展,推動市直單位培訓類活動在本地開展,積極開展“嘉游贛·惠生活”活動。〔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文廣旅局、市體育局、市財政局、市總工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實施現代商貿流通強市行動
8.推動商貿服務企業達限納統。大力開展“掃街行動”,發掘培育更多商貿企業入規入統,做到應統盡統,力爭2025年新增入規入統帶動性較強、成長性較好、潛力較大的商貿單位500家左右,服務業單位100家左右。〔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9.打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收官戰。積極申報國家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鼓勵布局一批家具家電回收網點,強化數字賦能,拓展服務功能,力爭2025年新建改造縣級物流配送中心、農產品上行設施和鄉鎮商貿中心等縣域商業項目40個以上,進一步完善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0.深化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鼓勵城市街道(社區)積極申報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引導商業資源下沉社區,支持城市街道(社區)進一步補齊生活設施短板,力爭2025年建設不少于20個便民生活圈,進一步完善“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業態。〔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行政審批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實施服務消費提質行動
11.推動商旅文體健一體發展。打造一批規劃合理、特色鮮明、業態豐富、配套完善的商旅文體健融合型商圈、街區和景區。實施景區品質提升和商旅文體業態融合創新行動,豐富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商旅文體健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和新場景。深化“引客入贛”,擴大入境旅游,促進商旅文體健消費擴容提質。推出多種類型特色旅游產品,鼓勵冰雪消費、房車露營、低空飛行等新業態發展,支持“音樂+旅游”“演出+旅游”“賽事+旅游”“會展+旅游”等融合業態發展,對標深圳規則規制,安全可控提高可售(發)票數量。做優做強賽事演藝經濟,積極爭取承辦國家和省級賽事、活動、會議,引入和舉辦一批大型演唱會、音樂節,進一步引爆“贛州馬拉松”“中心城區煙花秀”等活動IP,力爭2025年舉辦“唱游贛州音樂會”不少于20場次,積極打造網紅城市贛州名片。聯動重點文旅體賽事活動推出配套促進消費活動,促進餐飲、住宿、旅游、零售等吃住行游購娛多元消費。〔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文廣旅局、市體育局、市公安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2.提振餐飲消費。持續推進贛南客家菜品牌建設,推廣好贛南客家名菜、名小吃,培育好名廚、名店、名企,鼓勵餐飲企業開展品牌化經營,打造一批餐飲龍頭企業,力爭2025年在市外打造贛南客家菜、客家小吃門店20家以上,不斷擴大贛南客家菜知名度和影響力。創新開展贛南客家菜品牌宣傳推廣,組織各縣(市、區)開展美食及名優特產促消費活動,支持結合當地美食特色特點,傳承和發展贛南客家烹飪技藝和餐飲文化。〔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3.實施“贛品出贛”推廣活動。深化“贛品進京”活動,開展贛南客家菜及名優特產品“進京入部”活動,力爭實現對口幫扶40個國家部委全覆蓋。拓展“贛品入灣”活動,通過舉辦贛南臍橙、贛南硒品等產品推介會、展覽展銷活動等,進一步推動與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果盤子”融合發展。開展“贛品出海”活動,鼓勵各地結合產業和稟賦優勢,推動企業依托廣交會、進博會、意大利米蘭國際家具展覽會等境內外重點展會平臺精準對接市場需求,不斷拓市場、接訂單。〔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蘇區振興辦、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4.促進家政服務消費。實施家政興農、家政進社區和服務技能提升行動,支持家政企業深入農村、社區開展技能培訓,舉辦第三屆贛州市“贛南家政杯”家政服務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支持家政服務業誠信體系建設,提升家政服務業信用水平,優化家政服務供給。力爭2025年發展員工制家政企業不少于10家,暢通家政從業人員職業發展通道。深化家政服務勞務對接行動,增加家政服務供給。支持家政服務勞務品牌申報“贛字號”勞務品牌,鼓勵符合條件的“贛字號”家政勞務品牌相關企業和個人申報“贛字號”勞務品牌領軍企業和領軍人才。鼓勵縣(市、區)向有意愿入托的0—3歲嬰幼兒家庭發放托育服務消費券,減輕群眾托育服務費用負擔。〔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婦聯、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5.壯大健康消費。深入開展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動,強化生育養育、醫療養老保障。建成投用南方醫院贛州醫院蓉江院區,持續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和社區醫院擴優提質行動,力爭80%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標準化公共衛生科。支持部分醫療衛生機構轉型拓展醫養結合功能,建設一批老年康復、護理院和縣域醫養結合服務中心。落實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任務,積極實施“中醫藥+”行動,推進醫、藥、養、游融合發展。〔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實施新型消費培育行動
16.支持電商做大做強。實施電商進鄉鎮進農村三年行動,力爭2025年新建改造10個電商直播基地,開展網上年貨節、贛品網上行、數商興農等系列網絡營銷活動100場以上,培育一批網絡銷售額億元以上的電商龍頭企業和電商強鎮。強化對實體消費賦能,聯動金融機構、電商平臺、媒體平臺等,鼓勵網絡零售、文娛演藝、體育賽事、社區服務等領域的企業和機構打造多元消費融合平臺。〔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7.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推動以展促產,以展促商,圍繞全市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7510”行動計劃,重點做好以會帶展文章,鼓勵舉辦與主導產業契合度高、標識度強的品牌會展活動,促進會展與產業一體化發展,實現一產業一會展。擴大中國(贛州)家具產業博覽會、中國(贛州)永磁電機產業創新發展大會、贛南臍橙國際博覽會、江西(贛州)紡織服裝產業博覽會等品牌會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展會與城市融合,構建“展、會、賽、節”的全新展會模式,力爭2025年舉辦消費類展會不少于10場。〔牽頭單位:市投資促進中心;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實施農村消費促進行動
18.做活農產品流通銷售。實施贛南優質農產品“六進一出”行動(進部委、進央企、進軍營、進商超、進鐵路、進航空、出海外),助力農產品進京入滬、融灣出海。抓住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等重大展會活動機遇,以展促銷助力贛南特色優勢農產品持續“突圍出圈”。持續打響“贛南硒品”品牌,加強特色優勢農產品品牌打造和市場營銷。做強農產品電商,力爭2025年全市農產品網絡銷售額突破45億元。〔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19.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注重挖掘和提煉地方文化元素,將地方特色與休閑農業相結合,打造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農業品牌,力爭2025年創建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景點線路2條以上。實施“鄉村民宿提質增效”行動。壯大鄉村民宿規模,力爭2025年全市新發展鄉村民宿50家以上,開展民宿+村跑(村舞、村BA、龍舟賽、美食節)等鄉村文體活動,持續豐富民宿功能、完善基礎設施,吸引更多“城客”入鄉。〔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市文廣旅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七、實施消費環境優化行動
20.營造安全便利消費環境。加強市場價格巡查檢查,督促指導經營主體嚴格按規定進行明碼標價,嚴厲打擊虛假宣傳、串通漲價、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組織開展學生用品、燃氣器具、電動自行車等產品監督抽查,加大對不合格產品的跟蹤力度,嚴格落實責令停止生產銷售、復查整改等后處理工作措施。強化市場秩序整治,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專項行動和民生領域消費維權行動,嚴厲打擊消費欺詐、虛假宣傳、串通漲價、價格欺詐、制假售假、缺斤短兩等違法行為。暢通12315消費投訴舉報渠道,確保涉及市場監管領域消費訴求及時接收,快速轉辦。聚焦消費熱點,精準發布消費提醒。督促消費券發放平臺不斷改進技術監測和風險防控,防堵漏洞;同時嚴厲打擊倒賣消費券、惡意刷券套現等行為。〔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文廣旅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1.加強農村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消費品質量安全監管,對重點服務領域開展質量監測評價。加快農村消費市場相關領域信用體系建設,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各地、各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提振消費擺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強統籌,定期會商,同向發力。要聚焦消費能力提升,從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和扎實解決拖欠賬款問題等方面著手,大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要將更多資源投向生育養育、教育、醫療、養老和重點群體基本生活保障等民生領域,切實減輕居民家庭負擔。要加強對各類提振消費政策、活動的宣傳報道,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參與率。要加強對重點工作任務的跟蹤調度,確保我市提振消費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