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村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
有效銜接工作情況匯報
2024年12月
今年以來,均村鄉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和縣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決策部署,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著力夯實基礎、補齊短板,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臺階、鄉村全面振興見實效。目前,全鄉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共有1889戶8171人,其中脫貧戶1704戶7328人,監測戶共185戶843人(脫貧不穩定戶63戶296人,邊緣易致貧戶89戶409人,突發嚴重困難戶33戶138人),已經消除風險73戶326人。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強化統籌聯動,責任落實有高度
均村鄉全面扛起主責、抓好主業,推動責任層層傳遞、壓力層層傳導、工作層層落實,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1.緊壓主體責任。始終堅持把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首要任務,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堅持帶頭、以上率下,今年先后召開鄉黨委會、黨政聯席會和有效銜接工作調度會等30余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以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謀劃、調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黨政領導經常深入村組一線,開展調研指導,現場解決問題。
2.緊扣部門責任。充分發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堅持實行清單式管理、節點化推進、責任化落實,力促任務落地、工作落細。持續夯實行業部門主管責任、幫扶責任和監管責任,堅持月有工作要點、季有工作重點,扎實推進“三落實一鞏固”,形成責任分明、上下聯動、合力攻堅的工作格局。目前,全鄉下發月工作要點11期、季度工作重點4期。
3.緊抓幫扶責任。持續穩定駐村幫扶力量,選派駐村工作隊12個(鄉派駐村工作組7個)289人,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做到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堅持抓日常、嚴經常,建立鄉每周2次抽查、“周隨機、月覆蓋”的駐村干部常態化督查機制,鄉村振興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已落實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全鄉289名幫扶干部按照要求入戶走訪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其中55名幫扶干部(含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員、鄉村振興工作組)結對幫扶121戶監測對象。著力提高鄉村振興干部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舉辦全體幫扶干部培訓320余人次。
4.緊盯整改責任。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統籌國務院大督查、國家和省對市縣考核評估反饋問題、省級暗訪督導發現問題、審計發現問題、12317防止返貧監測和鄉村振興咨詢電話投訴等問題整改,按照“共性問題照單全收、個性問題舉一反三”原則,一條一條嚴格對照、一項一項深挖細查,著力掃清“面上”問題,有效解決“里子”問題,實現各類問題整改到位、銷號清零。目前,35個國家和省對市縣考核評估反饋問題、4個市農業農村局暗訪調研反饋問題,全部完成整改。同時,對照月工作要點、季工作重點,常態化深入村組發現問題,并督導整改、跟蹤問效。
二、錨定核心指標,政策落實有溫度
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1. 筑牢教育幫扶。持續落實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蓋的各項學生資助政策,做到不缺一戶、不漏一人。2024年共有2537人次獲得117.3763萬元教育補助。其中2024年春季,學前教育資助161人11.75萬元;義務教育非寄宿補助627人20.4313萬元;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補助325人31.7375萬元。2023年秋季,學前教育補助148人11.625萬元,義務教育非寄宿生生活補助588人16.0125萬元,義務教育寄宿生生活補助318人30.32萬元。積極做好“雙線”控輟保學工作,對因厭學輟學學生,分類施策做好勸返工作,目前全鄉無義務教育輟學人員。
2.筑實健康幫扶。堅持實施“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政策,今年以來,全鄉脫貧人口、監測戶住院(鄉衛生院)報銷507人次,醫療總費用92.60萬元,報銷82.56萬元,報賬比例89.16%。堅持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我鄉截至目前有8151名脫貧人口、監測戶(其中常年外出人口231人不在均村鄉轄區內),在均村鄉轄區內7920人,均已完成家庭簽約,簽約率達100%。堅持脫貧戶、監測戶的慢病隨訪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鄉脫貧戶、監測戶中1024名患有慢性病患者第一、二、三季度的隨訪工作。堅持貫徹落實健康幫扶政策有效提高我鄉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3.筑穩住房安全。持續開展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動態監測,建立農村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月報制度,發現一戶、監測一戶,解決一戶、銷號一戶,確保農村低收入群眾住房安全。全鄉2260戶農戶(脫貧戶1712戶,監測對象174戶,低保戶及低保邊緣家庭359戶,分散供養戶15戶)納入農村低收入群體住房安全動態監測。做好農村自建房安全隱患整治工作,對排查有隱患的房屋落實產權人主體責任整治消除隱患,防范農村房屋安全事故發生。積極組織農戶參與縣級農村建筑工匠培訓,大力提升建筑工匠的專業水準和職業技能水平,今年共組織鄉村建設建筑工匠32名參加培訓,并獲得建設工匠培訓合格證。
4.筑好飲水安全。深入開展農村飲水安全評價工作,重點圍繞農戶飲水安全和農村集中供水工程等進行全鏈條排查。按照逐村、逐戶、逐工程的排查原則,常態化開展農村飲水排查動態監測,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解決,保持動態清零。扎實開展農村集中與分散式供水水質檢測,對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出廠水、末梢水采樣送檢,對分散供水抽樣檢測,完成水樣送檢53份,實現水質檢測全覆蓋。
三、圍繞群眾關切,工作落實有力度
堅持把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作為底線任務,把增加脫貧群眾收入作為根本措施,堅決守牢底線,不斷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全面實現“兩個高于”目標。
1.從嚴從實抓監測。聚焦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事故、因收入驟降、因就業不穩等重點返貧風險隱患,嚴格落實“每月監測會商、每月信息比對、每月研判處置”工作機制,堅持鄉鎮黨委書記帶隊入戶現場研判做法,切實做到應納盡納。根據監測對象的風險類別和發展需求等,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分層分類制定幫扶措施、落實幫扶政策、明確幫扶責任、跟蹤幫扶效果,今年9月結合集中排查工作開展了監測幫扶“回頭看”,嚴把風險消除關口,確保應幫盡幫、能消則消。全鄉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共有1889戶8171人,其中脫貧戶1704戶7328人,監測戶共185戶843人,已經消除風險73戶326人。2024年新增監測對象35戶151人。
2.有力有序興產業。聚焦“135”現代農業產業,按照鞏固一批、提升一批、盤活一批、另起爐灶一批“四個一批”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推進19個村級(聯村)扶持產業基地發展。積極引導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發展產業,累計發放到戶類產業獎補1464戶172.83萬元。扎實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今年新增脫貧人口小額信貸5戶80萬元。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0個,其中龍頭企業1個、家庭農場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3個、創業致富帶頭人59人,聯結帶動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273人。進一步規范村級光伏幫扶電站收益分配和運維管理,全鄉19座村級光伏電站發電產生收益131.54萬元。
3.高質高效穩就業。千方百計保障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穩崗就業,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46場,其中鄉級大型招聘會3場,村級小型招聘會43場。發布各類就業信息400余條,發放就業宣傳資料6000余份,發放交通補貼2765人139.86萬元,全鄉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實現就業4326人。建立就業幫扶車間動態管理機制,2家就業幫扶車間吸納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24人就業。加大各類崗位統籌使用力度,健全“按需設崗、以崗聘任、在崗領補、有序退崗”管理機制,鄉村公益性崗位吸納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397人。全面落實“雨露計劃”政策,發放“雨露計劃”補助370人55.5萬元。
4.不折不扣強保障。目前全鄉農村低保947戶1942人。分散特困供養147人,集中特困供養36人(其中均村養老院27人,興國縣田莊上養老中心2人,興國夕陽紅老年公寓4人,興國縣精神病人福利院1人、興國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1人)。落實殘疾人補貼政策,今年1-10月份,為符合條件的133名殘疾人辦理了殘疾證,全鄉現有持證殘疾人1398人,1-11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108.58萬元,截至11月有1105人享受高齡補貼,1-11月共計補貼95.89萬元,4人享受孤兒補助5.51萬元,27人享受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補貼34.4萬元。1-10月份,81戶享受臨時救助19.78萬元。
5.搬遷后扶促提升。明確紅旗社區要履行好安置點管理主體責任,持續落實“點長”調度,“點長”堅持每月2次深入安置點進行調度,嚴格執行每月回訪、“雙向幫扶”機制,持之以恒做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通過開展小型招聘會、開展技能培訓、幫扶車間帶動等方式,多措并舉促進搬遷群眾穩崗就業,全鄉搬遷群眾實現就業46人。健全“一站式”服務機制,實施專人專崗、即時聯動,圩鎮安置點設置兩名專職管理人員(魏岳東、謝應飛)。8月開始,紅旗社區每月均開展了動態監測幫扶,11月通過干部摸排發現搬遷戶林上珍戶存在因病致貧風險,已納入突發嚴重困難戶。
6.三資管理規范化。緊盯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切實在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在項目推進和資產管理方面,今年印發了《均村鄉政府性投資項目及資金管理細則》《均村鄉經營性扶貧(幫扶)項目資產后續管理辦法》,既規范了項目申報、項目招投標、完工驗收、資金撥付等流程,又明確了項目資產的后續管理要求。為項目資金、資產的監督和管理提供了標準。確保每一筆項目資金使用安全、項目資產真正發揮幫扶效益。今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1514.65萬元,項目38個(主要為產業項目5個涉及資金282.35萬元、鄉村振興項目21個涉及資金734.9萬元、水利水保項目11個涉及資金487.3萬元、住房飲水保障項目1個涉及資金10.1萬元),目前已全部開工,已完工23個,項目資金撥付1122.72萬元,資金撥付率74.1%。
7.千方百計增收入。
今年10月以來,我鄉按照省、市、縣統一部署,開展了兩類重點增收對象收入提升工作,對全鄉137戶收入后20%脫貧人口,29戶監測幫扶2年以上有勞動力家庭進行了分類。一是對于既有產業、又有就業的,據實申報就業補助資金和產業獎;。二是對有勞力,但是未發展產業、有就業意愿的采取公益性崗位吸納、扶貧車間帶動、推薦就業崗位等增收措施;三是對整戶無勞的,采取了新增低保、低保提檔、申請臨時救助等兜底保障措施。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省、市、縣相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縣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決策部署,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結合我鄉實際,按照“11533”工作思路,即:堅守一條底線,緊扣一個主題,鞏固五項成果,聚焦三大提升,實現三個推進(“1”是堅守監測幫扶一條底線,“1”是緊扣持續增收一個主題,“5”是鞏固健康幫扶、教育幫扶、住房安全、飲水安全以及兜底保障五項成果,“3”是聚焦資金項目、扶貧資產和易地搬遷后續扶持三大提升,“3”是實現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個推進),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持續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
具體工作安排:
1.主體責任落實方面:堅持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納入黨委會固定議題;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現場調研指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
2.駐村責任落實方面:主動邀請掛點縣領導到鄉調研指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適時根據工作需要開展駐村干部調整,及時督促駐村工作隊派出單位落實經費保障,按照上級部署組織開展好駐村工作隊培訓、駐村工作隊考核。
3.結對幫扶責任落實方面:每月組織監測對象幫扶干部開展監測對象入戶走訪,落實監測幫扶各項政策;每季度組織所有幫扶干部開展一次結對幫扶走訪工作,根據工作需要適時開展交叉核查、隨機抽查等,督促各位幫扶干部落實結對幫扶責任。
4.政策落實方面:督促教育、健康、住房、飲水等各幫扶行業部門落實好行業幫扶政策;組織各行業分管領導到所分管行業開展調研和工作指導;督促、協助各村每月開展好“三保障”和安全飲水問題排查及整改。
5.收入提升工作:要實現2024年度收入后20%群眾收入穩步提升。一是落實好產業、就業、創業各項補貼政策;二是組織各村對適齡勞動力未就業、戶內無產業等情況進行摸排并落實有針對性的扶志、扶智工作。一是持續用好公益性崗位吸納就業政策;二是鼓勵扶貧車間吸納就業;三是用好小額信貸政策,動員農戶發展產業;四是壯大村集體產業,整合好村內大戶產業資源,發揮產業基地帶動能效。千方百計提升群眾收入。
6.工作落實方面(監測幫扶):一是每月指導好村級開展好預警信息入戶核實、村級研判,并在黨委會上匯報預警信息核實情況;二是適時開展集中排查,對轄區內農戶戶情開展調查;三是適時開展監測幫扶回頭看,指導村級優化幫扶措施,及時消除風險;四是及時收集、整理脫貧人口、監測對象、低保人口、其他有致貧返貧風險農戶因病、因災、因教育等剛性支出信息,及時申報防貧保險;五是持續加大幫扶政策、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申報政策宣傳,提高群眾知曉率。
7.工作落實方面(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堅持分管領導每月兩次指導,主要領導每季度調研、指導,落實安置點所在地(紅旗社區)主體責任,優化一站式服務站點配置,為搬遷群眾提供便民服務。
8.工作落實方面(各項幫扶措施落實):及時組織各村申報產業直補、雨露計劃、就業補貼、創業補貼等各項補貼,精準用好兜底保障政策,適時組織開展就業技能培訓,
9.工作落實方面(規范項目及項目資產管理):一是規范項目申報、實施、驗收、資金撥付各環節,做到全過程群眾參與、信息公開,程序規范;二是加強項目資產管理,督促各村每月組織管理員開展巡查管護,每季度組織一次全覆蓋的公益性資產管護,督促各村及時收取經營性資產分紅,指導各村用好、用活經營性資產分紅。
10.工作落實方面(問題整改):一是根據工作需要適時開展交叉核查,主動摸排發現我鄉在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方面存在短板和問題并及時整改;二是對上級反饋的問題,要精準研判,確實存在問題的,要對照整改,不存在問題的,要對照開展自查自糾,舉一反三,做好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