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優化我市政務營商環境,提升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和獲得感,結合我市實際,市行政審批局代為起草并于2023年5月22日經市政府辦印發了《贛州市推行政務服務便民利企“微改革”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現就《若干措施》政策解讀如下:
一、政策出臺背景及過程
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便利化專業化的實施意見》(贛府發〔2022〕18號)要求,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市行政審批局結合我市實際,牽頭起草了《贛州市推行政務服務便民利企“微改革”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3月7日征求了市直(駐市)有關單位及各縣(市、區)意見建議并修改完善。4月11日,再次征求市直(駐市)及各縣(市、區)有關單位意見建議并修改完善,并請市司法局對《若干措施》進行了合法性審查。
二、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明確15條政務服務便民利企“微改革”舉措:
一是推行新設企業“開辦即開戶”。二是推行工程項目“合并審批”。三是推行“遠程視頻踏勘”。四是探索綜合受理+全科審批模式。五是推行“多稅合一”申報。六是推行“水電氣”聯辦服務。七是探索“一照多址”“一證多址”。八是實行二手房“帶押過戶”。九是實行不動產登記、交易和繳納稅費“一網通辦”。十是深化惠企政策集中兌現改革。十一是推行簡單事項“免申辦”“即申即辦”。十二是推行高頻事項“智能導辦”“視頻幫代辦”。十三是推行行政審批與中介服務“一體化”計時。十四是打造“政銀通—便利店”。十五是開通政務公開“云直播”。
三、主要特點
我市堅持在不斷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同時,著眼政務服務細微之處,推出一系列政務服務便民利企“微改革”措施,從“微切口”紓解企業群眾辦事難點堵點痛點,用“微改革”帶動政務服務質效提升。
(一)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為提高審批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創新推出“遠程視頻踏勘”,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有效降低行政成本。通過梳理整合關聯事項,簡并審批環節,推出新設企業“開辦即開戶”、工程項目合并審批、“多稅合一”申報、行政審批與中介服務“一體化”計時等改革,實行關聯事項“并聯審批”,實現審批服務時限再壓減。為解決辦事群眾“多跑腿、跑錯腿”等問題,推出“綜合受理+全科審批”模式,由“一人一窗一類事”向“全科政務服務”模式轉變,實現企業群眾到一個全科窗口就能辦成事。
(二)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為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水平,讓企業群眾有更好的辦事體驗,堅持從企業群眾需求端出發,整合優化辦事流程,推出“免申辦”“即申即辦”服務,實現自助可辦、立等可取、當場辦結。為滿足群眾就近辦事的需求,我們推行便民服務“就近辦”,打造“政銀通-便利店”,不斷延伸政務服務觸角,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能辦、多點可辦、少跑快辦”,切實減少企業群眾的跑動次數和辦事成本。
(三)進一步強化數字賦能。針對辦理多個事項需要同類材料造成多次跑動、申請材料多次提交的部分涉民涉企高頻政務服務事項,推出“水電氣”聯辦服務、二手房“帶押過戶”以及不動產登記、交易和繳納稅費“一網通辦”等舉措,通過政務數據匯聚共享、電子證照關聯“多次復用”,加強業務協同辦理,實現辦理多個事項“全程網辦、一次不跑”。
解讀單位:贛州市行政審批局
解讀人: 政管科 唐曉天
咨詢電話:0797-8161235
附件:《贛州市推行政務服務便民利企“微改革”若干措施》
附件
贛州市推行政務服務便民利企
“微改革”若干措施
為持續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對標灣區,從企業群眾需求端出發,下足繡花功夫,創新推出一批貼近群眾、貼心服務的便民利企“微改革”,進一步提升企業群眾辦事體驗,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以下措施。
一、推行新設企業“開辦即開戶”。鼓勵銀行金融機構進駐各級政務服務大廳,企業辦完營業執照后直接申請開通企業銀行賬戶,實現企業開辦和銀行開戶“一站式”辦理。〔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贛州銀保監分局、人民銀行贛州中心支行;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0月底前〕
二、推行工程項目“合并審批”。全面梳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關聯事項,將水利工程初步設計與水土保持方案合并審批;權限內輸變電項目一般環評與輻射類環評合并審批;投資規模500萬元及以上至1000萬元以下政府投資水利項目、應對突發事件需要緊急建設的水利項目,直接審批初步設計;投資規模500萬元以下政府投資水利項目,只審批可行性研究報告。〔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0月底前〕
三、推行“遠程視頻踏勘”。制定“遠程視頻踏勘”事項清單,建設“遠程視頻踏勘”平臺,組織企業、中介機構、評審專家通過“遠程視頻踏勘”平臺完成項目現場踏勘工作,縮短審批時間,節約審批制度性成本。〔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2月底前〕
四、探索“綜合受理+全科審批”模式。整合審批流程相對簡單的相近業務和關聯事項,形成“綜合受理+全科審批”事項清單和服務指南。按照工作人員“一專多能”目標,強化業務培訓,實現市縣兩級審批科室清單事項“全員受理、全科審批”。〔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配合單位:市公安局、市稅務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商務局等市直(駐市)進駐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2月底前〕
五、推行“多稅合一”申報。進一步深化“多稅合一”申報改革,做好“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方式宣傳推廣,逐步提高全市“非接觸式”辦稅繳費占比,壓減納稅人申報和繳稅次數。〔牽頭單位:市稅務局;配合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2月底前〕
六、推行“水電氣”聯辦服務。加快政企協同共享平臺建設,打通水電氣自有系統,開發水電氣聯合報裝功能模塊,推動用水、用氣、用電事項數據信息共享,實現水電氣報裝線上申報、并聯辦理。設立“水電氣”聯辦窗口,為企業群眾提供“一窗申請、同步報裝”服務。〔牽頭單位:市住建局、市發改委;配合單位:市市政公用集團、國網贛州供電公司、贛州深燃公司、市行政審批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城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2月底前〕
七、探索“一照多址”“一證多址”。簡化企業設立分支機構登記流程,拓展適用區域,實現一次申請、一本執照、多個地址,便利分支機構、連鎖門店信息變更,促進企業擴大經營規模。積極推動數字證書、 電子證照、部分產品跨區域流通檢疫申請等企業生產經營高頻許可證件、資質資格等在省內跨區域互通、互認、互用。〔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配合單位:市安監局、市住建局、市自然資源局等市直各有關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2月底前〕
八、實行二手房“帶押過戶”。制定二手房“帶押過戶”政策,加大不動產登記系統、住建房屋交易合同網簽備案系統與金融機構系統信息共享,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實現二手房“帶押過戶”,降低交易成本。〔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配合單位:贛州銀保監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7月底前〕
九、實行不動產登記、交易和繳納稅費“一網通辦”。利用政務大數據交換平臺及電子證照庫獲取共享數據,推進全業務類型“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實施不動產登記、交易和繳納稅費“一窗受理、并行辦理”。加快實施網上繳納稅費,推行稅費、登記費線上一次收繳。〔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稅務局、市財政局;配合單位:人民銀行贛州中心支行、市住建局、市行政審批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2月底前〕
十、深化惠企政策集中兌現改革。完善企業用戶畫像功能,新增審批預警、企業信用查詢、政策智能推送、兌付結果公示等模塊,加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兌付比例,為企業群眾提供“一站式”惠企政策兌現服務。2023年底前,市、縣兩級符合要求的惠企政策全部上線“親清贛商”平臺,通過平臺兌現惠企政策的企業覆蓋率達80%以上。〔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配合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等市直有關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2月底前〕
十一、推行簡單事項“免申辦”“即申即辦”。制定“免申辦”“即申即辦”事項清單,依托電子證照信息共享和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精準抓取證照信息數據,定期向企業群眾推送辦事提醒,根據當事人意愿,為企業群眾提供“免申辦”服務。將“即申即辦”事項直接委托窗口直接辦理,納入市數字政務云服務大廳自助辦理。2023年底前,分別推出不少于20項“免申辦”事項和“即申即辦”事項。〔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配合單位:市公安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等市直(駐市)進駐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2月底前〕
十二、推行高頻事項“智能導辦”“視頻幫代辦”。參照醫院智能導診模式,在“贛服通”贛州分廳、“贛州政務服務”微信公眾號開發智能導辦、視頻幫代辦功能,通過視頻通話、文件傳遞、文字通信等方式,向辦事人全方位演示線上辦事流程,實現辦事遠程精準輔導。〔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市住建局等市直(駐市)進駐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0月底前〕
十三、試行行政審批與中介服務“一體化”計時。將審批部門委托中介機構對企業提交的方案、報告、設計等評估檢測時間,納入審批服務時限一體化計時,力爭效率提升30%以上。探索中介服務成果網上提交,實現全程追溯、進度提醒。〔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配合單位:各中介服務行業主管部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2月底前〕
十四、打造“政銀通—便利店”。依托銀行營業網點多、覆蓋面廣的優勢,開啟“政銀”合作,在全市具備條件的銀行網點設立“政銀通”服務專區,將政務服務一體機入駐銀行,打造企業群眾身邊的“政務服務便利店”,實現營業執照、社保、醫保、不動產登記、公積金貸款等高頻政務服務事項15分鐘內“就近可辦、零跑快辦”。〔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政府金融辦、贛州銀保監分局、人民銀行贛州中心支行;配合單位: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等市直(駐市)進駐單位,駐市各國有商業銀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2月底前〕
十五、開通政務公開“云直播”。將各部門單位的政務信息集中整合,按計劃組織政務部門開展專場直播,將各類最新政策、辦事指南和辦事流程搬至政務公開云直播平臺,實現政務服務線上宣講、直播答疑。〔牽頭單位:市行政審批局、市融媒體推進中心、贛州廣播電視臺;配合單位: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等市直(駐市)進駐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23年12月底前〕
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政務服務便民利企“微改革”工作,制定具體實施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和完成時限,扎實推進15條“微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各地各部門要在每月底前將工作進展情況報送至市行政審批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