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的文件精神,切實改善我縣水生態環境質量,我縣制定了《興國縣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將《方案》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背景與目標
《方案》旨在通過對全縣入河排污口實施系統性、精準化的整治與監管,從源頭有效管控污染物排放,持續提升主要流域的水環境質量,為建設美麗興國提供堅實的水生態保障。
二、整治范圍與對象
覆蓋了平江流域興國段、良口水流域興國段及孤江流域興國段,共涉及74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以“依法取締、清理合并、規范整治”為基本原則,明確對其中8個排污口予以依法取締,對1個進行清理合并,對65個實施規范整治。所有排污口將根據其排放特征,劃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農業排口及其他排口四大類別,為后續分類施策奠定基礎。
三、主要任務與措施
《方案》部署了三項重點任務。
一是強化分類整治。基于排查、監測、溯源結果,按照“一口一策”原則制定并實施個性化整治方案,確保各項措施精準到位。
二是加快截污治污。通過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升級改造、開展汛期污染強度管控、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及嚴格工業污水排放監管等綜合性措施,從根本上減少入河污染物負荷。
三是推動規范化建設。明確要求按照技術規范統一設立排污口標識牌,公開排污口基本信息與監督渠道,并鼓勵對重點排污口安裝在線監控設施,提升監管效能與透明度。
四、職責分工
《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各部門的監管責任。贛州市興國生態環境局牽頭負責工業類排污口整治;縣城管局負責城鎮生活與雨水排污口整治;縣農業農村局負責農業農村類排污口整治;縣水利局統籌灌區排口管理;縣經開區管委會負責園區內排污口治理;各屬地鄉(鎮)人民政府則承擔轄區排污口整治的主體責任,負責具體方案的實施與落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