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村鄉2024年工作總結及2025年工作打算
一、2024年工作總結
2024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均村鄉切實推進黨的建設、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招商引資、民生福祉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2月26日成功舉辦了首屆油菜花節,網上觀看直播人數超711萬,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點贊,成功將我縣油菜花文旅結合推向新高度。接待了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吳忠瓊、省信訪局、省民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等領導和部門、單位現場調研。無償獻血工作獲省衛健委、省紅十字會先進表彰。現將主要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黨建引領提質增效。一是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黨紀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精心安排部署、緊扣目標要求、明確學習內容、嚴明學習紀律,組織廣大黨員干部深學細悟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切實做到學紀、知紀、明紀、守紀,真正把紀律轉化為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成立黨紀學習教育工作專班,對照縣級實施方案,細化明確17項具體活動,任務更明確、抓手更具體。全鄉各黨支部書記上紀律專題黨課共45次,開展警示教育會議46場次,努力將警示教育成果轉化為知敬畏、存戒懼、明法紀、守底線的實際行動。二是全力推進黨建質量過硬行動。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開展黨員干部“十帶頭”積分制管理,引導黨員干部持續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全面實施貫徹落實《全縣基層黨建“重點突破、全域提升、整體推進”行動實施方案》,緊盯《2024年興國縣黨建質量過硬行動重點任務清單》,梳理匯總全年工作任務清單,推動各項任務高效落實。三是深入實施書記領航行動。嚴格落實書記領航工作要求,做到周調度、月匯報。著力抓好泮溪村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重點圍繞基層黨組織建設、產業發展質效、駐村工作成效、基層治理水平、民生基礎設施等五個方面“軟肋”,通過強化整頓措施、補齊短板弱項、突出結果運用、嚴格驗收標準,推動黨建質效提升。
(二)鄉村振興蹄疾步穩。堅持底線意識,強化動態監測,落實各項政策,推進有效銜接。一是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研究出臺了《均村鄉2024年糧食生產工作方案》,大力推動“四個轉變”(多形式宣傳,實現從“不種”到“搶種”的轉變;全方位摸底,實現從“不清”到“全清”的轉變;實打實補助,實現從“引導”到“主導”的轉變;高頻次調研,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2024年,種植早稻9080.74畝、中稻4471.89畝、晚稻8926.72畝,完成冬種油菜5214畝。二是多措并舉開展防返貧監測。落實黨委書記帶隊入戶核實研判、“三個每月”(每月監測會商、每月信息比對、每月研判處置)等機制,全面開展集中排查,截至目前,全鄉脫貧戶和監測對象共有1889戶8171人,其中脫貧戶1704戶7328人,監測戶共185戶843人(脫貧不穩定戶63戶296人,邊緣易致貧戶89戶409人,突發嚴重困難戶33戶138人),已經消除風險73戶326人。三是千方百計發展產業穩就業。創新“四化模式”(“果花模式”特色化、“富硒農業”品牌化、“生態種養”規模化、“小眾產業”多元化),打造全國最大的甜柿基地,臍橙、油茶種植面積全縣最多,煙葉、生豬種養產業全縣第三。2024年,投入313萬元發展產業項目4個,積極動員脫貧戶、監測對象發展產業,申報產業直補1464戶172.83萬元。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0個,聯結帶動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273人。2024年,組織小型招聘會46次,實現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就業4326人,申報交通補貼2765人139.86萬元。四是快馬加鞭推進項目建設。2024年,實施銜接資金項目37個1646萬元。均村衛生院整體搬遷項目已完成主體建設建設;G356國道二期項目已進入征地拆遷階段。
(三)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圍繞打造“魅力均村、最美國道”目標,建機制、抓重點、促全面,創新開展各項整治工作。一是創新建立“閉環管理機制”。即:“排查問題”“交辦問題”“整改問題”“驗收銷號”閉環管理,做到了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態化。二是創新開展“六個必治”。即:治山、治水、治路、治廁、治房、治亂,達到了“山更清”、“水更秀”、“路更暢”、“房更美”、“廁更潔”的目的。
(四)基層治理走深走實。創新制作“均滿意”服務電話宣傳單,收集供水、供電、燃氣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便民服務熱線電話制作“均滿意”服務電話宣傳單,讓群眾能夠第一時間找到對應職能部門反映自身訴求,保障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及時高效得以解決,同期信訪總量下降14.28%。一是壓實信訪工作責任。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信訪工作的通知》,規范辦理流程,明確核減標準,加大回訪力度,將考核貫穿信訪事項辦理化解的全過程,切實提高信訪事項化解質效,截至目前,信訪事項化解率達94.44%。二是抓好移風易俗。搭建好宣傳、曝光、服務三個平臺,打造法制長廊,培養法律明白人,制訂并宣傳村規民約。對執行好表現好的村民給予表彰獎勵,紅榜表揚。對高價彩禮、薄養厚葬、不孝老人等給予黑榜曝光。建好孝老食堂、文明實踐站等陣地,解決實際困難,提供優質服務。
二、當前存在問題
(一)平安建設工作有差距。一是均村長期以來民風、社情民意復雜,群眾大事小事均熱衷于信訪不信法,濫用信訪權利提出不合理、不合法訴求脅迫上級解決,導致信訪壓力較大。二是滯留境外涉詐人員基數大,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由初次通報的19人核減了18人,還剩1人因失聯等原因勸返難度大。
(二)環境保護工作有差距。均村人多地少,河流不長,流域面積不大,生活污水長期不經處理而直接到田到河,圩鎮的污水處理設施管理不善形同虛設,農藥化肥在雨季容易沖涮入河,以及均村鄉高溪村和永豐鎮西江村、樟坪村畜禽養殖污染根治難等問題,斷面水質存在反彈風險。
三、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統籌做好穩增長、防風險、保穩定、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努力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多做貢獻,真正展現“大鄉大擔當、大鄉大作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均村新篇章。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加強黨的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切實加強黨的建設。一是始終對黨忠誠。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二是發揮引領作用。黨委書記堅決扛起“黨建第一責任人”責任,始終把基層黨建“書記領航”行動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促進黨建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三是深化作風建設。常態化開展好黨紀學習教育,堅持嚴的主基調不動搖,以嚴的管理建設過硬隊伍,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不斷激發黨員干部的內生活力和積極性、主動性。
(二)聚力抓好鄉村振興。一是推動農民更加富裕富足。堅持定期核查、動態清零,精準落實各項幫扶措施,確保脫貧戶收入穩中有增,提高“兩不愁三保障”水平。舉一反三落實上級督導調研問題整改,扎實開展“回頭看”,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完善扶貧資產登記管理,確保資產持續發揮效益。二是推動農業更加高質高效。堅定守好耕地保護紅線,防范遏制“非糧化”“非農化”現象,統籌抓好糧油生產,確保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糧食生產任務。高質量完成6000畝油菜種植任務,在G356國道沿線、鄉村主干道沿線和茂塅、石溪、泮溪等村打造示范田塊,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做靚“‘金’艷花海、絕美均村”新名片。加速推進農文旅融合,大力發展休閑采摘、鄉村旅游、文化體驗、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多方發力、多措并舉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是推動農村更加宜業宜居。強力推進美麗鄉鎮建設,優化圩鎮服務功能,完善圩鎮管理機制,大力整治亂停亂放、亂搭亂建、占道經營、違規廣告等突出亂象,進一步提高圩鎮品味。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用好“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提高人居環境智能化管理水平,確保“管起來、持久美”落實落地、見行見效。
(三)奮力增強發展后勁。一是項目建設再提速。全力推進G356國道二期征遷建設工作,力爭2025年實現通車;全面協調保障均村衛生院整體搬遷建設,積極爭取在2025年搬遷入駐,讓均村群眾早日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用活用好銜接資金項目,嚴把項目質量關、安全關,確保順利完工、早日投用,最大限度發揮項目效益。二是項目謀劃再深入。緊盯國家政策投向,圍繞“發展需求、群眾訴求、上級要求”,系統謀劃一批補短板、強弱項、利長遠的優質項目,積極主動加強向上對接和溝通,千方百計爭取更多項目、資金支持,源源不斷地為全鄉各項事業發展注入新的動能。三是項目招引再突破。健全全員招商工作機制,圍繞我縣“2+1+N”產業集群發展目標,以及我鄉油茶、油菜、甜柿、蜂蜜、毛竹、葡萄等重點產業、優勢產業,按照“宜農招農、宜工招工、宜旅招旅”原則,強化產業鏈招商、鄉賢招商,既招千萬元、億元以上的大項目,也招投資少、見效快的好項目,千方百計帶動群眾致富增收。
(四)著力厚植民生福祉。一是優化公共服務。統籌做好社保、民政、醫保、教育、衛生健康等工作,繼續做好各類救助補貼發放工作,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確保應知盡知、應享盡享、應保盡保。建好用好“就業之家”,加強技能提升培育,推動重點群體創業,積極落實就業創業補貼等政策措施,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二是提升生態環境。統籌推進河湖長制、林長制,深入落實長江“十年禁漁”要求,繼續鞏固流域禁捕退捕成效,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推進秸稈禁燒、道路揚塵治理、畜禽養殖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加強生態環境綜合執法,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確保橫柏斷面水質年均值達標。三是培育文明鄉風。組織開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選樹和學習宣傳活動,傳承良好家風,弘揚傳統美德。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配套,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抓手,充分利用農家書屋、文化站等陣地,策劃編排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辦好各類文化惠民活動,大力支持各村(社區)舉辦“村晚”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加強社會治理。注重源頭治理,切實加強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工程項目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監管,堅決防范遏制各類安全事故發生。大力推廣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加大信訪積案化解力度,抓緊抓實日常矛盾糾紛調解,切實將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積極推進信訪法制化建設,依法打擊纏訪、鬧訪、非法上訪行為,著力規范信訪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