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社富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目標。
2023年,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重點項目建設,夯實持續發展基礎。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高質量項目助推高質量發展。
全力攻堅重點項目。集中精力實施謀劃多年、卻因要素保障不到位一直未開工的衛生院整體搬遷項目,力爭年內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切實改善就醫條件,解決群眾就醫難問題;堅持把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投資2900余萬元實施1863.6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涉及的紙幫、橫溪、九山等12個村全力做好政策宣講、線路選址、設計優化、糾紛調處等,進一步提高農田建設標準,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增加糧食產量,降低種糧成本,推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完善提升圩鎮建設。積極向上爭資爭項推進圩鎮二期建設,持續實施圩鎮線纜整治、排水溝、道路修復、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圩鎮功能,大力推進圩鎮臟亂差節點整治,強化圩鎮經營秩序管理,著力圩鎮規劃管控和違章整治,挖掘社富本土文化內涵,賦予圩鎮品味,打造內外兼修、建管一體、匠心獨具的富有濃厚社富色彩的美麗圩鎮。
鞏固提升基礎設施。實施電力擴容升級,投入資金370萬元,在黃崗、留龍、橫溪、紙幫、社富、路溪村6個村新增8臺變壓器并改造低壓線路,切實保障群眾供電安全。整合項目資金800萬元,新建山塘2座,整治山塘3座,解決留龍、鷺溪、橫溪村750畝農田灌溉難題。
(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宜居和美鄉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把落實“四個不摘”原則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續關注困難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常態化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工作,增強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狠抓問題摸排和整改,抓好扶貧資產確權登記和管理工作,完善集中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做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
打造宜居和美鄉村。繼續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積極向上爭資爭項,擬建成稠村、桂江、九山等6個鄉村振興示范點;進一步完善交通基礎設施,爭資400萬元新建(改造)五龍兩面橋、桂江橋等,保障群眾出行安全;積極對接電信、移動等部門,新建1座網絡信號塔,著力解決部分村組無通訊網絡問題,全力實現通訊網絡信號全覆蓋。
發展壯大鄉域經濟。探索發展壯大鄉域經濟新路徑,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扶持資金項目,通過引進社會資本參股與鄉村兩級合作的方式,在東韶村建設6000平米的返鄉創業基地,實現返鄉群眾就近就業,增加集體經濟收入。
(三)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激活經濟發展動力。
注重提升產業質效。進一步加大對產業大戶、脫貧戶等對象的金融貸款扶持力度,落實發放貼息貸款3000萬元以上;建成并運營好單季育秧能力3000畝以上的工廠育秧中心,加快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依托九姜源生姜加工基地,鼓勵老留龍片加大生姜種植力度,實行保價收購,解決群眾后顧之憂。同時,延伸九山生姜產業發展鏈條,探索與品牌奶茶店合作研發路徑,推出姜茶爆品。繼續扶持桑蠶養殖、社富香瓜、桂江黃桃等特色產業,全面構建“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
做優做強服務產業。探索“鄉村旅游+紅色”“鄉村旅游+生態休閑”等模式,大力推介“社富嗦粉”特色小吃品牌,讓百年特色小吃再續“老味道”;圍繞傳統村落保護,用好紅色、古色、綠色資源優勢,繼續深入打造東韶古村,做好鄉村振興示范點“后半篇”文章,讓千年古村煥發新魅力。
盤活用好閑置資源。積極向上爭資爭項,在金龍金礦尾礦庫投資新建2.4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在稠村村開發建設200畝臍橙產業基地;大力引進社會資本,在原有黃崗紅心柚基地基礎上,開發建設“金橙1號”果業產業,支持打造千畝“金橙1號”產業基地,讓閑置資源煥發新活力。
(四)鞏固深化鄉村治理,營造文明鄉風氛圍。
常態開展環境整治。建立健全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加大對重點區域整治力度,做好鷺溪至五龍示范帶項目提升和收尾工作。加強農村住房建設管理,堅決遏制亂搭亂建行為;落實農村超高超大建房整治常態化管理,鞏固農村危舊“空心房”整治成果,從根本上解決亂搭亂建和無序建房問題。
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向上爭取項目資金450萬元,在九山、廖下、留龍等11個村建設63.9公里的生物阻隔帶,進一步筑牢森林防火屏障;加快低質低效林改造,繼續做好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加強生態環境監管,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建設“天藍、水清、地凈”的美好家園;強化環境保護屬地負責制,統籌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廢棄物綜合利用。
建設幸福平安社富。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堅決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繼續推進網格社會治理工作,發揮“一村一輔警”作用,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高標準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建設,打造桂江、橫溪、五龍村3個市級四星級文明實踐站點,打造黃崗、金龍、九山、紙幫村4個市級三星級文明實踐站點。注重文化站、農家書屋平臺建設,開展文化惠民工程,進一步提升群眾滿意度。
(五)持續厚植民生福祉,不斷滿足群眾期盼。堅持人民至上原則,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增進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工作力度,嚴格落實好大病、重殘、孤兒等救助政策。做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收繳,提高群眾參保率。持續做好疫情防控,不斷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常態化開展森林防火、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巡查,全面消除安全隱患,堅決遏制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持續優化政務服務水平。啟動實施金龍、社富、稠村、鷺溪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打造集辦公議事、文化娛樂、便民服務于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扎實推進鄉級檔案室建設,按照“八防”要求,重新選址打造規范化、標準化鄉級檔案室,聘請專業人員整理政策文件、黨員檔案等資料,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的檔案查詢服務。
持續繁榮社會保障事業。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實施租賃性保障住房建設,建設標準化員工宿舍49套,進一步改善住宿條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建好社富中學標準化運動場并早日投入使用;組織中小學、幼兒園辦好社富第一屆少兒籃球文化節,將社富少兒籃球的成功經驗向全市、全省推廣;繼續推進希望之星捐資助學,籌集第二批捐資助學獎學金并獎勵優秀師生,進一步濃厚全鄉尊師重教氛圍。
(六)大力加強自身建設,彰顯魅力社富形象。聚焦整治“怕慢假庸散”突出問題,大力弘揚蘇區干部好作風,努力打造群眾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著力轉變工作作風。堅決貫徹落實好縣委深化干部作風大會精神,樹立講擔當、重擔當的鮮明導向,注重在項目建設主戰場、急難險重第一線培養鍛煉干部,激勵干部奮發進取、創先爭優、擔當實干。
著力改善辦事環境。深入推進發展和改革雙“一號工程”,牢固樹立“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理念,加快推進放管服改革。重視“社富碼上辦”系統的運維管護,對群眾常見咨詢政策進行梳理并及時更新,第一時間反饋群眾訴求,真正把群眾期盼的事變成我們在干的事,把我們在干的事干成群眾點贊叫好的事,營造新時代“第一等”的營商辦事環境。
著力提升服務效能。堅決摒棄“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混日子思想,營造干事創業、攻堅克難的良好氛圍;繼續推進“五型”政府建設,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接續做到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提升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