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續鞏固自身建設
一是強化理論武裝。嚴格落實“第一議題”“每月學習日”等制度,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黨的二十大精神等內容作為黨委會議、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活動主要學習內容,開展中心組學習6次,指導各基層黨支部主題黨日6次,組織黨員參加集中輪訓班2期,引導全鄉黨員干部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努力推動各項工作更加精準、更高質量、更有效率。
二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凡是涉及“三重一大”一律經班子討論、集體研究決定。以黨紀法規學習促全面從嚴治黨,讓小微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上半年聚焦糧食生產、“兩違”治理、安全生產、平安建設等問題開展監督檢查4次,發現并推動整改問題16個,通報批評20人次,緊盯環保督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等問題,開展自查自糾,2024年以來,共核查問題線索10條,已處置9條,正在初核1件。
三是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構建原原本本逐條學、創新形式促進學、警示教育深入學的機制,指導各基層黨組織開展集中學習48次,講授紀律黨課的基層黨組織書記28人次,持續加強警示教育,自查廉政風險點12條,檢視問題18條,黨員個人查找問題61條,全鄉黨員思想防線更加牢固。
四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實施年輕干部“淬煉工程”,對鄉機關20余名年輕干部實行全鏈條培養,為推動全鄉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加大后備力量儲備力度,動態儲備村級后備干部75名,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二)穩步推進鄉村振興
一是脫貧基礎更加穩固。堅持將防止返貧監測幫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首要任務,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嚴格落實“每月監測會商、每月信息比對、每月研判處置”機制,今年以來新識別納入監測幫扶戶2戶,消除風險54戶。鼓勵脫貧戶、監測對象分散發展產業,目前548戶已發展產業的脫貧戶和監測對象申報產業直補63.76萬元,占比40.5%。常態化開展脫貧勞動力就業務工信息監測,通過推介企業務工、公益性崗位開發、基地車間務工等方式,確保脫貧戶勞動力持續穩定就業,目前全鄉脫貧戶和監測戶勞動力3570人,就業3239人(含零工),就業率達92.15%。
二是項目建設穩步推進。2024年鄉村振興項目入庫申報53個,資金安排1812.01萬元,現已完成53個項目前期方案、預算、施工圖制定。目前已批復項目12個資金安排626.8505萬元,已完工8個,完工率66%,資金撥付282.95萬元,撥付率45%。
三是人居環境持續發力。堅持高位推動、網格聯動、考核促動,發動黨員、群眾、公益性崗位保潔員和志愿者7680人次,出動作業機械56臺班,清運農村生活垃圾5624噸,整治亂堆亂放392處,拆除亂搭亂建650平米,持續推行“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二維碼和“門前五包”責任牌,建立“網格員+鄉綜合執法大隊+第三方保潔公司”聯動機制,開展各類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將推進移風易俗與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起來,實現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推動村莊環境由“一時美”邁向“持久美”。
(三)大力推動產業發展
一是守好糧食種植“米袋子”。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穩抓糧食生產,截至目前全鄉落實早稻種植面積14400畝、中稻種植面積6369畝,薯類、豆類、玉米等其它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109.14畝。全力實施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鄉共9個大棚蔬菜基地,生產面積約1400畝,其中蘆筍種植面積850余畝,占比達60.8%。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二是穩定傳統產業“壓艙石”。加快發展以家禽、生豬為重點的特色養殖業,開展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集中防疫行動,上半年共免疫家禽48535羽、家畜7583頭。積極推進油菜種植和冬閑田利用,上半年累計收獲油菜2890.39畝。
三是發展特色產業“金鑰匙”。大力挖掘蘆筍、水產養殖、中藥材等各類特色種植產業,經營方式日趨多元。兌現2023年度村集體經濟發展獎勵資金19.73萬元,獎勵村干部45人,進一步激發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持續推動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換檔升級,確保完成村集體經濟經營活動收入實現661.6萬元的預期目標。
(四)不斷厚植發展后勁
一是加快推進重點工程。樹立在項目建設一線發現、使用、鍛煉干部的用人導向,堅持黨政班子聯席會議調度項目建設,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全力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今年以來,我鄉全力推進了濱江西大道向南延伸項目、興國縣糧食應急儲備庫項目、木工機械園項目、國甫智造產業園等重點工程建設。
二是著力推進招商引資。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鄉主要領導外出招商1次,鄉分管領導多次走訪企業宣傳我縣招商引資政策,并就項目投資進行了初步洽談。擬新引入2個項目,分別是年產1000萬臺智能可穿戴項目、高端撓性覆銅板FCCL基材年產500萬平方米生產項目,目前正在洽談簽約落地相關事宜。在外鄉賢人才響應號召反哺桑梓,共提供10余條招商線索得到我鄉高度重視、精心對接。
三是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強化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深入介入機制,全面做好用地、用林、用能等要素保障,全力做好在建項目的用電、用水、用氣、用工等生產要素保障。完善“5+2”就業之家功能,推進企業就業社會保險補貼“直補快辦”,本土營商環境滿意度調查達到97%。
(五)民生指數再攀新高
一是改善民生保障。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完善落實預警監測、防貧救助、長效幫扶三項機制,全面開展政策落實、“兩不愁三保障”及收入情況等排查工作。今年上半年以來累計發放各類低保、特困供養、孤兒、臨時救助金額809.521萬元,發放公益性崗位補助100人共計14.75萬元,安排第一批銜接項目12個項目資金626.8505萬元,有效保障脫貧戶收入持續穩定。
二是做細民心實事。聚焦民生愁盼,高質量謀劃和實施了縣第十六幼兒園、興國縣田莊上養老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點、埠頭鄉公墓山等項目壓茬推進,民生短板不斷補齊。嚴格落實矛盾糾紛、信訪問題大排查大化解行動,今年以來共匯總矛盾糾紛、不穩定因素120件,已化解76起,接受上級交辦初信初訪件8件,同比下降50%,利用好“中間人”參與矛盾糾紛、信訪化解,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埠頭村“中間人”謝長青榮獲“全市金牌調解員”。
三是維護安全穩定。在重點河塘、水域全面布設“四個一”設備125套,做好了轄區內學生包保工作;對轄區內重點企業、重點場所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12次,消除安全隱患。開展農村自建房排查工作,排查出切坡建房12棟并落實相應巡查制度,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加強農民自建房和經營性場所安全排查、森林防滅火等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面臨的挑戰和不足: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還存在薄弱環節;甘愿“躺平”、妄想“躺贏”的情緒仍然存在;很多上級關切、群眾期盼的要事做得不夠實。為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認真分析研判,采取強有力的舉措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