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鄉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聚力打好鄉村振興持久戰,不斷增強發展新動力
一是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和5年過渡期要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做到扶上馬再送一程;大力培育和支持發展產業,促進內生可持續發展;緊盯薄弱環節查缺補漏,積極落實各項政策,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力爭全鄉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12萬元以上。
二是建設美麗鄉村。啟動鄉鎮建設三年行動,圍繞功能品質雙提升,推動美麗鄉鎮、美麗村莊、美麗庭院和精品干道建設。按照“突出重點、彰顯特色”的原則,集中推進圩鎮農貿市場整治、示范街道整治等圩鎮提升工程,不斷完善圩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鞏固鄉村建設整治成果,加強保潔隊伍管理,發動群眾積極參與,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加強農村建房管理,堅決整治違法建筑和違規用地。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鞏固落實林長制、河長制,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守住基本農田底線。
三是引領文明新風。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客家傳統美德,破除農村陳規陋習,堅決遏制高價彩禮,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健康的鄉風民風。落實現代農民培訓計劃,培養一批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圍繞中心大局,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發動群眾,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二、聚力打好產業項目攻堅戰,不斷培育發展新引擎
一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發展,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培育茶葉、臘鴨、霉魚、蜂蜜等特色農業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煙葉、油茶、制種等優勢產業,建設高標準產業基地,鞏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二是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深入貫徹耕地保護法律法規和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嚴格執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提高廣大群眾耕地保護意識。全力抓好糧食生產,搶抓時節高質量完成糧食2.88萬畝播種面積任務,落實拋荒耕地恢復種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每一塊田地,確保糧食安全。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培養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生產,力爭今年全鄉50畝以上規模種糧大戶達到10戶以上,200畝種糧大戶達到3戶以上。
三是推動重點項目落地。搶抓國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過渡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的一系列政策機遇,緊緊圍繞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積極謀劃鄉村振興項目,加快推進項目入庫,強化項目管理。積極爭取鄉政府干部職工保障住房、集中供水工程、高速路“入境設口”等保障和改善民生類項目。積極協調崇楓公路、35KW變電站建設等重大基礎設施類項目盡快開工建設。
三、聚力打好民生福祉提升戰,讓群眾共享發展新成果
一是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大對低保戶的動態管理,對符合條件的做到應保盡保,對不符合條件的及時清退。不斷增強農民工產業技能和加大“雙返雙創”政策宣傳力度,積極為返鄉農民工創業提供政策,促進就業創業。加大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的政策宣傳和收繳力度。加快推進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全覆蓋,繼續完善山塘、水庫等農田水利設施,抓好非洲豬瘟防控和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支持和服務中小學教學教育,做好校園安全工作。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完善文體硬件建設。
二是堅決做好疫情防控。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主體責任,將疫情工作作為常態化工作來抓,做到疫情防控意識不松懈,疫情防控措施不降低。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治知識宣傳,強化關鍵部位、重要場所和重點人群精準防控,深入細致做好排查登記,嚴格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措施,牢牢掌握防控主動權。加強聯防聯控,切實筑牢外防輸入的防線,確保全鄉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是不斷強化社會治理。聚焦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妥善解決好突出信訪問題,及時穩妥處置各類社會矛盾糾紛。扎實開展反電信網絡詐騙宣傳,增強群眾識騙、防騙能力,筑牢全社會共同防范、抵御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防火墻”。深入開展平安楓邊建設,持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
四是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預防和遏制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強化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抓好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及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工作,抓實松材線蟲病防控,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最大力度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聚力打好自身建設陣地戰,進一步塑造發展新形象
一是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轉化為實踐行動,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縣委和鄉黨委的決策部署,扎實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二是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持續推進“五型”政府建設,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圍繞“老區思維”向“灣區思維”的轉變,推進營商環境整治行動,通過轉作風、提效率、優服務,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三是把法治建設貫穿到底。組織開展“八五”普法系列活動,夯實依法行政基礎。落實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完善鄉政府權責清單,編制和優化行政權力運行流程。嚴格依法行使權力,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積極聽取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主動接受司法監督、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四是把廉政建設挺在最前。加強黨員干部廉政教育,壓實“一崗雙責”,用好“四種形態”,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預算執行,強化財政績效,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認真落實“三重一大”、財務管理等相關制度,全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