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以“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為目標定位,結合上級和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全力以赴引投資、建項目,調結構、興產業,深改革、優環境,推動全鄉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事業實現新突破。
(一)奮力爭取政策支持,改善交通條件
按照三縱一橫的總體交通網絡構架的思路,提出完善楓邊鄉交通設施的四個建議:一是重啟崇楓公路修建,路線全長18.205公里,設計標準為三級公路,路面為瀝青混凝土,設計時速30公里/小時,路基寬7.5米,路面寬6.5米。二是推動河溪村至社坪村、石印村至坊坑村和楓邊村至茅坪村的雙車道改造。
(二)聚力推進產業建設,夯實發展基礎
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牢固樹立招商興鄉觀念,實行全鄉“一盤棋”,推行招商“一張圖”。加大對現代農業、特色文化旅游等領域的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濃厚招商氛圍,突出產業招商、以商招商、鄉賢招商,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撬動產業發展。發揚招商“五皮”精神,推行“情感上暖心、行動上貼心、措施上用心、機制上順心”服務,拿出足夠的誠意、力度與韌性,提升招商引資工作水平與成效。
二是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和鄉黨委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強化防止返貧動態預警監測,構建防返貧監測和幫扶長效機制。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多渠道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抓好就地安置和轉移就業,凝聚鄉村振興強大合力。
三是施行“改薄倍增”計劃。制定“一村一策”方案,引導鼓勵村級黨組織、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聯合體”,作為投資主體或控股引入社會資本,盤活各類資產。拓寬資產經營、產業帶動、服務創收等路徑,多層次、多形式形成穩定的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資金向村級集體經濟項目適度傾斜。
(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美麗鄉村
一是深化“鄉村提升行動”。分類進行村莊建設、產業發展等重點規劃,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接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常態化抓好村莊清潔、廁所革命等工作,引導廣大村民積極、主動、全面參與美好鄉村建設和管理維護,打造美麗宜居鄉村。
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格落實河長制,堅決打擊非法采砂、非法捕魚、侵占河流岸線等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依法依規從嚴處理。制止禁養區內新建養殖場,防止出現新的污染源。嚴格落實林長制,重點抓好公益林管護,堅決打擊涉及盜伐、濫伐林木等五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實施好退耕還林項目,不斷夯實綠色發展底色成色。
三是文旅拉動鄉村經濟。做好農產品與鄉村旅游業的結合文章,依托大烏山旅游開發,立足特色文化做文章,將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相融合,積極引導外來游客到大烏山觀光旅游和旅游消費,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
(四)著力保障民生服務,滿足群眾期盼
一是抓好科教文衛事業。堅決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萬人教育大會部署要求,把發展教育放在保障民生的首要位置,靈活撬動楓邊鄉賢和社會各界力量,捐資助學助力楓邊教育事業發展,持續弘揚楓邊優良家風傳統,為楓邊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二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用好低保、臨時救助、特困供養、殘疾補助、孤兒及困境兒童救助保護等政策,保障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基本生活。繼續完善城鄉養老服務設施,落實優撫安置政策,做好雙擁和退役軍人管理服務工作。深化殯葬改革,加快推進綠色公墓建設。
三是深入推進平安建設。鞏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果,廣泛開展防范電信詐騙宣傳。加大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力度,依法依規調處解決合理訴求,化解信訪積案。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建立落實安全防御和應急救援機制,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持續抓好防溺水工作,全方位織密織牢“安全網”
(五)努力加強自身建設,打造模范機關
以打造“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模范機關建設為契機,深入推進“五型”政府建設,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及鄉黨委的各項決策部署。逐步完善科學決策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牢固樹立執政為民意識。加強干部隊伍管理,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大力弘揚新風正氣,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樹立政府良好形象,營造風清氣正的干事創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