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命名的“中國油茶之鄉”。近年來,興國縣充分發揮油茶產業在增加農民收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以建設高標準油茶林為重點,著力抓好種植、低改、加工、市場全產業鏈協調發展,全面提高基地質量、提升茶油產能,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走進興國縣永豐鎮茶石村油茶基地,連綿起伏的山上,一棵棵綠油油的油茶樹長勢喜人,沐浴著初夏陽光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煥發出勃勃生機。這片區域占地2200余畝,原樹種是馬尾松,因松材線蟲病馬尾松死亡嚴重,為加快低質低效林改造,當地林業部門根據農戶種植傳統結合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油茶產業。“在技術上我們實行良種壯苗,大穴大肥,盡量保持水土,包括竹節溝、反坡整地、小平臺整地這些技術,通過這些技術的綜合集成,現在這些苗木的生長良好。”興國縣林業局營林股負責人楊清心介紹說。
興國縣永豐鎮大江村油茶基地,500畝油茶樹郁郁蔥蔥,長勢旺盛。從2010年開始種植,現在已經是第十三個年頭了,到了掛果豐產期。基地采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帶動周邊村民種植油茶和務工,給他們增加了可觀的收入。500畝油茶樹,年產茶油大概兩萬多斤,產值達130多萬元。基地帶動周邊農戶二三十戶,興國油茶儼然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致富果”“黃金果”。
“政府對我們油茶扶持的力度也很大,示范基地、提升改造、各個方面還有技術指導,對我們這個基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們也有信心把油茶做強做大做好。”興國縣永大油茶農民專業合作社陳修偉說。
得益于國家政策的關心支持,興國縣緊緊抓住油茶產業發展戰略機遇,采取一系列舉措,發展壯大油茶產業。興國縣林業局還大力推廣現代科技農機具用于油茶種植。在均村鄉泮溪村森盛油茶基地,一臺植保無人機在緊張作業噴灑藥物,白色氣霧均勻噴灑在油茶樹上,一下午就完成了近百畝的油茶打藥作業,300畝的油茶基地兩天就可以完成飛防作業,節省了人工,同時提高了效率,做到了防疫和生產“兩不誤”。“當下是油茶病蟲害防治和施肥的關鍵時期,我們現在推行植保無人機葉面施肥和病蟲害防治作業,通過精準作業,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結合水肥一體化、機械化栽培措施助力油茶高產增收。”林草鄉土專家劉新頌介紹。

截至2022年,興國縣現有油茶種植面積51.5萬畝,其中老油茶林面積35.0萬畝,新造高產油茶林面積16.5萬畝,年產值12.5億元,遍布全縣25個鄉鎮。興國縣圍繞擴規模、提質效、延鏈條、優品牌、強科技,堅持生態優先、科技引領、市場導向、機制創新,聚焦構建油茶種植、加工、流通、消費產業體系,激發特色產業發展內生動力,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提質效方面,我們按照技術要求標準提高每個油茶基地的質量,從最初的每畝油茶產油量只有一兩斤到目前的高產油茶林的40公斤,所以這是一個質的提升,在延長產業鏈方面,我們從油茶種植、加工、銷售,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興國縣林業局黨組成員曹海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