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科學設計。按照《江西省森林防火規劃(2017—2025年)》要求,組織鄉鎮科學規劃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線路,避免出現防火林帶斷頭現象,單條建設線路原則上不低于1公里,且主要分布在易發生森林火災的鄉界或村界山脊為主。
二是選優樹種。興國是國家林草局命名授牌的“中國油茶之鄉”,種植油茶受到絕大部分林農歡迎。為此,我縣大部分生物防火林帶都種植油茶,既能起到森林防火的作用,又能讓林農產生經濟收入,極大提高了林農配合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效結合。
三是多方籌資。由于實施面積大、投入多,我縣建立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一方面積極申報省、市生物防火林帶建設補助資金;另一方面爭取縣財政安排一般債320萬元用于生物防火林帶建設,不足部分則由森林火災理賠資金予以兜底保障,以確保建設項目順利開展。
四是協同推進。縣林業局與鄉鎮密切配合、科學組織,確保項目如期完成。鄉鎮負責組織項目招投標、糾紛調解、辦理有關手續等;林業局負責指導鄉鎮編制《生物防火林帶作業設計》、監管工程質量和辦理《林木采伐許可》。
五是加強監管。縣林業局成立技術督導組,采用無人機與技術人員相結合,對各鄉鎮實施的防火林帶進行全過程監管。8月底,對各鄉鎮實施的生物防火林帶進行了初步驗收,對成活率不夠的0.11萬畝不予申報省級驗收,以督促施工企業及時整改,確保項目實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