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來,興國生態環境局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突出打基礎、管長遠,扎實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興國,推動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2024年度環境狀況
2024年,全縣PM2.5濃度均值為1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1%,PM10濃度均值為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3%,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100%。3個考核斷面水質均達到Ⅲ類及以上水質標準,優良率100%,達到上級考核目標要求;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20個“千噸萬人”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的安全處置率達到100%,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危險廢物得到妥善處置,未發生危險廢物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城區晝間等效聲級均值為54.3分貝,夜間為46.2分貝,達到聲環境Ⅱ類區域標準?。全縣森林覆蓋率75.36%,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5%,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全縣無核設施,共有6家單位44臺(套)射線裝置,均做好輻射防護措施切實保障核與輻射安全,嚴格遵守輻射安全管理制度,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
根據市級和我縣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目標要求,主要涉及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人居環境改善五個領域。截至目前,我縣“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目標基本完成。
(一)環境治理:PM2.5濃度均值為13微克/立方米(目標值為19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100%(目標值為97.2%),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100%(目標值為96.1%),氮氧化物累計減排量為108.2485噸(目標值為70.37噸),揮發性有機物(VOCs)累計減排量為40.61945噸(目標值為1.80噸),化學需氧量(COD)累計減排量為1190.25185噸(目標值為1048.29噸),氨氮累計減排量為88.52815噸(目標值為54噸)。
(二)應對氣候變化: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37.83%(目標值為20%),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了19.6475%(目標值為13.5%)。
(三)環境風險防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5%(目標值為93%),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目標值為100%),放射輻射源事故年發生率為0。
(四)生態保護:生態環境指數(EI)優良,森林覆蓋率達75.36%(目標值為76%)。
(五)人居環境改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目標值為100%)。
三、工作開展情況
(一)以污染治理為核心,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1.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狠抓重點行業減排,強化工業污染治理,集中整治“四塵三煙三氣”,全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不斷下降,大氣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環境空氣質量由變差趨勢扭轉成持續向好態勢。
2.打好碧水保衛戰。開展了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汛期污染防治、飲用水源保護、涉水隱患問題排查、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等專項行動;每月對27個主要河流跨界斷面水質進行采樣監測,及時督促超標斷面整改,促進全縣水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提升。
3.打好凈土保衛戰。對重點行業企業落實固體廢物安全處置及土壤污染防治要求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常態化監管和約談涉危廢企業,指導督促企業嚴格按規定做好危險廢物的貯存和處置,對興氟化工有限公司、錦豪運動用品有限公司等危廢企業開展規范化評估;今年以來共計供應“一住兩公”用地20宗,均按規定要求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得到有效保障。
(二)以“清零”為目標,持續推進環保督察
2016年-2023年中央、省環保督察共轉辦我縣信訪件103件,已辦結103件,銷號103件;涉及我縣整改個性問題共16個,已銷號16個;2023年省環保督察關注問題涉及我縣17個,17個已銷號。2024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共轉辦我縣信訪件21件,已辦結21件,未涉及我縣整改問題。
(三)以監測監管為重點,持續豐富執法手段
制定了《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責任壓實到人、工作細化到月;2024年以來,落實監測能力建設資金215萬元,全力推進監測能力建設工作,已取得資質項目80項,完成縣級站的總體目標要求;落實資金210萬元,用于采購小型無人機、熱成像儀、快檢試劑包、快速水質監測儀、移動源執法監測設備等一批執法裝備,進一步完善精準高效的執法手段;落實縣級資金49萬元在縣域范圍內重點入河排污口(敏感斷面上游或規模以上排口)科學設置視頻監控系統,不斷健全突發環境事件預警提醒、分析研判、演練機制。2024年下發《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17份,辦理行政處罰案件17件,處罰金額82.4萬元。
(四)以“南陽實踐”為指引,持續提高應急能力
堅持以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生態環境安全為核心,以提高應急能力為主線,扎實做好環境應急工作。12月20日承辦2024年贛州市氫氟酸泄漏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此次演練充分借鑒突發水環境應急“以空間換時間”的“南陽實踐”經驗,通過利用現有的閘壩、水電站等應急空間設施進行投藥降解,并使用無人機和無人船在壩內水域開展應急監測,形成水、陸、空聯合作戰體系,科學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為打造國家生態文明建設高地和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提供堅實保障。
(五)以重點項目為抓手,持續推進美麗贛州建設
1.美麗贛州項目推進。制定《2024年美麗興國建設行動工作方案》,明確5個方面67項重點工作措施,統籌推動各項工作落地實施。2024年美麗贛州建設行動重點項目5個,總投資4.64億元,2024年完成投資2.3125億元。
2.“美麗細胞”培育。興國縣龍口鎮睦埠村成功入選2024年度“美麗細胞”建設150個優秀案例中的“美麗村莊”建設優秀案例。
(六)以提升服務為理念,持續改善行業營商環境
持續推動環評改革試點,探索“兩證審批合一”,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環評審批流程。今年以來,協助縣行政審批局對5個建設項目依法依規進行環評管理豁免,對1個建設項目推行告知承諾制審批,對21個建設項目實施環評容缺受理,完成31個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核發排污許可證6張、變更3家、延續1家、注銷5家企業排污許可相關信息;完成59個招商引資項目的生態環境準入預審工作。
四、存在的問題
雖然全縣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提升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離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仍有一定差距。
(一)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存在短板。規模以下養殖戶數量多而散,監管難度大,糞污直排、雨污混流問題常見,影響河流總磷濃度,雖然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等相關部門及各鄉鎮開展了大量工作,包括常態化開展巡查、安裝視頻監控、強化執法等,但畜禽養殖糞污偷排、滲漏等現象還存在,部分河流、溪流污染物濃度超標,影響下游斷面水質。
(二)基礎設施建設仍有較大差距。現有污水管網調查“一張圖”尚未完成,城區、工業園區雨污管網底數不夠清楚,工業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容量已達到設計標準最大值。
(三)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空間小。2024年,我縣PM2.5年均濃度為13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靠前,PM2.5濃度降低空間有限;我縣圖書館空氣站點位于瀲城中央,因瀲城不斷有新業態入駐,其中不乏燒烤、餐飲等PM2.5排放大戶,露天經營、使用高污染燃料、油煙凈化設施長時間不清洗、不開啟、凈化效果差及油煙直排現象普遍,雖然進行了集中整治,但部分經營戶整治效果仍有提升空間,2025年以來直接拉低了我縣空氣質量平均值,給我縣空氣質量保排名甚至保達標帶來較大壓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一是強化源頭管控,加強對涉VOCs企業、加油站、汽修行業等的巡查檢查,嚴格管控工地揚塵。深入實施PM2.5和VOCs協同治理,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開展企業環保績效分級工作,制定差異化減排措施,推動油茶碳匯上市交易。二是推進國、省控斷面上游專項整治工作,加強水源地預警監測和應對工作,開展城區、工業園區污水管網排查整治,實施入河排污口溯源排查整治,加大工業、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力度。三是持續開展耕地涉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健全“一住兩公”污染狀況調查工作機制,向上爭取受污染耕地治理項目資金。
(二)持續服務高質量發展。一是把好環境準入關,全面落實“三線一單”要求,健全“兩高”項目管理體系,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二是助推項目落地,做好規劃環評的編制、審批工作,圍繞重點產業鏈建立“服務鏈”。三是加快項目推進,掀起重點項目“新熱潮”,發揮引領協調職能,加強調度機制,加快重點項目建設。
(三)持續提升環境監管能力。一是大力實施生態環境監管能力提升三年行動,穩步推進監測、執法、應急等能力建設,健全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管理體系。二是加強隱患排查整治,對飲用水、重金屬和尾礦庫、新污染物和化學品、核與輻射、涉鉈等重點領域環境隱患排查整治,常態化管控生態環境風險。三是堅持綠色發展,健全環保“新體系”,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規劃,壓實責任,強化排污許可執法監管,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辦理及制度銜接。四是提升信訪矛盾化解能力,充分運用統一信訪舉報投訴平臺,推動信訪矛盾發現在早、化解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