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工信局、贛江新區經發局,各有關單位:
工業互聯網園區是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按照工業互聯網內涵要求,規劃、建設、運營、提升的新型園區。園區應緊密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戰略目標,以協同創新、集群集約、數實融合、綠色低碳、安全生產為導向,通過網絡、標識、平臺、安全體系和新模式、新業態的構建來指導新園區建設和存量園區轉型發展。省工業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依據《江西省制造業數轉化轉型實施方案》《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切實推動全省開發區數字化轉型發展,組織編制了《江西省工業互聯網園區建設指南(2023年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領域實際,做好工業互聯網園區建設工作。
江西省工業強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3年7月7日
(此件主動公開)
江西省工業互聯網園區建設指南
(2023年版)
工業互聯網園區是工業互聯網與工業園區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型園區形態,旨在通過工業互聯網采集、匯聚、存儲、分析和配置園區各類工業要素,發揮全省開發區統一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作用,提升園區服務效能,助力園區企業降本、增效、提質,賦能產業發展,推動園區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一、建設目標
到2025年,全部省級以上開發區按照工業互聯網內涵要求,基本完成工業互聯網園區建設,打造20個工業互聯網標桿園區。壯大園區特色產業集群,促進園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數實共生、綠色低碳、安全生產、高效協同的園區組織形態,提高園區經濟、社會、環境價值創造能力。
二、建設原則
系統布局、重點突破。強化頂層設計,統籌推動園區網絡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治理體系、安全防護體系建設,立足園區產業結構、發展基礎與區位優勢,科學規劃工業互聯網園區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和發展路徑,打造系統完備、功能齊全,具有本省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園區。
創新驅動、數智賦能。將科技創新作為引領工業互聯網園區發展的第一動力,調動產學研各方力量,突破工業互聯網共性技術瓶頸,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對于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作用,打造數據驅動、智能智慧的園區發展模式。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利用工業互聯網提高園區生產要素利用效率,降低園區發展能耗,優化園區能源結構,建立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轉型。
開放合作、安全有序。支持園區工業企業、數字化服務商、管理部門按照“平等合作,互惠共贏”原則與外部主體加強合作,推動工業互聯網園區共建共享,構建開放型園區生態。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體系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構建工業互聯網園區發展安全底座。
三、總體框架
工業互聯網園區建設應以國家和本省政策為引領,加強園區整體規劃布局。在建設內容上,系統推進網絡、平臺、數據、安全四大體系建設,夯實工業互聯網園區基礎支撐能力。在發展保障上,從政策、人才、服務、推廣等方面完善園區發展環境。在運行評價上,建立工業互聯網園區運行評價指標體系,完善園區遴選、考核機制。工業互聯網園區的作用體現在產業側和園區側,在產業側,為園區內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能力支持,促進園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園區側,提升園區管委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質量,保障園區安全、穩定運行。
工業互聯網園區總體架構圖
四、建設內容
(一)網絡體系建設
1.企業網絡
企業網絡包括工業生產網絡(OT網絡)和企業信息網絡(IT網絡)。其中,工業生產網絡主要連接工廠內部的各種要素,運用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Wi-Fi6(第六代無線網絡技術)、時間敏感網絡(TSN)、軟件定義網絡(SDN)、窄帶物聯網(NB-IoT)、無源光網絡(PON)、IPv6(互聯網協議第6版)等技術,建立大帶寬、低時延、高算力的生產網絡體系。工業生產網絡應實現工業有線通信和工業無線通信的互補,打造復雜工廠現場環境下企業內部設備、人員、產品實時反饋、緊密互聯的網絡生態。企業信息網絡包括企業辦公、科研、管理、安防、環境監測、能源控制等不同業務網絡,能為企業內網用戶提供統一、安全、靈活接入方式,降低信息交互成本,建立有利于企業內部數據融通、業務高效協同和安全可靠的網絡體系。
2.園區網絡
園區網絡包括園區骨干網絡和園區公共服務網絡。其中,園區骨干網絡是園內各企業網絡互連的關鍵基礎設施,提供園區內企業所需的互聯互通載體和公網出口,為園區用戶提供專屬網絡服務,園區內企業可以基于園區網絡高效獲取公有云、行業云資源,能支持園區內設施和環境等傳感設備互聯。園區公共服務網絡基于視頻監測、能源監測、物聯網等手段,支撐園區技術、人才、運營等相關公共服務。園區應實現4G/5G、Wi-Fi6等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并能夠相互兼容,支持千兆接入、萬兆互聯,共同提供安全、高效、靈活的園區網絡服務。
3.標識解析節點
園區可根據需求廣泛應用或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包括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和企業節點。其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主要為園區企業提供標識分配、解析等服務,以及幫助企業建設企業節點。企業節點主要為園區企業提供標識編碼注冊、解析、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化等服務。園區應支持標識解析應用創新,推動標識解析節點在生產、加工、檢測、物流、用能監測等領域的應用,降低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成本,推動園區產業協同管理、協同發展。
(二)平臺體系建設
4.企業平臺
園區企業可根據自身管理和發展需要引進或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平臺實現系統、能力上云,獲取機理模型、工業APP等資源,開發數字化管理、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新業態,實現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平臺應聚焦電子信息、有色金屬、裝備制造、新能源、石化化工、建材、鋼鐵、航空、食品、紡織服裝、醫藥、現代家具等產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應通過產業鏈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重點服務園區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企業平臺向園區平臺提供相關數據、模型與工具,支撐共性解決方案、應用場景和工業軟件的開發,提升園區的整體數據治理與產業服務能力。企業平臺可以調度園區平臺內的資源和能力,推動企業平臺的能力提升和應用創新。
5.園區平臺
園區應引入并深度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能為園區企業提供微服務組件、機理模型、應用開發、可視化、設備管理、工藝優化等產品和服務,推動園區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匯聚政務數據、環境數據、企業數據等各類數據資源,提供運營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公共服務、產業分析等服務,為園區管理者優化園區服務、提高園區治理精準性提供數據支撐。
6.開發區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
開發區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應圍繞開發區的“管理、服務、監管、產業”等,形成園區管理的數字孿生,推進開發區數字化轉型,提高管理服務效率和決策水平,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能匯聚開發區工業、產業相關數據和經濟運行指標,可對整體經濟發展態勢進行監控。能整合開發區內、外部服務資源,形成工業電商、工業旅游、工業物流、工業金融等特色企業服務板塊,構建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一站式”園區服務模式。能實現對園區安監、環保、應急等資源的統一調度,構建健全的數字監管體系,提升園區整體的綠色安全水平。
(三)數據體系建設
7.企業數據治理
園區應面向國家和我省數據治理制度,綜合考慮數據生成、數據流通、數據使用等不同環節特征,以及工業大數據的潛在風險,建立健全園區工業數據分類分級管理機制。園區應推動對企業數據管理的政策宣講和培訓,鼓勵企業開展兩化融合、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及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認證,提高企業數字化管理能力。園區應鼓勵有需要的企業應用或建立企業數據中心,推動企業與園區外部各類算力基礎設施加強對接,滿足園區企業的算力需求。
8.園區數據服務
基于園區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園區統一的大數據湖,對園區內海量異構數據進行匯聚、加工、分析和可視化呈現,幫助園區管理者精準刻畫園區發展現狀,支撐園區智能化、精準化服務需要。在園區數字化管理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礎上可搭建園區“產業大腦”。應推動園區數據資源的權屬確認、價值評估、流通和交易,充分釋放園區數據價值。應建立園區數據標準和數據字典,統一平臺間算法模型、APP、微服務等調用接口,促進園區內數據要素開放共享。公共數據應歸集到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江西分中心,其中政務屬性的數據要素歸集到全省統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數據開放平臺,提供公共數據共享、開放服務。
(四)安全體系建設
9.企業安全
園區應推動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督促企業落實網絡安全主體責任。園區應推動企業安全技術產品應用,建立多層次企業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包括工業生產網絡安全防護與企業信息網絡安全防護。工業生產網絡安全包括設備安全、控制安全與網絡安全等。其中,設備安全主要面向工業現場設備提供安全加固、漏洞修復、身份認證等服務,保證設備安全的物理環境應滿足國家相關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標準要求;控制安全主要面向控制協議、控制軟件等提供安全服務;網絡安全構建OT網與IT網之間融合的防護屏障。企業信息網絡安全包括終端安全、網絡安全、應用安全和數據安全等。其中終端安全針對各種PC和移動辦公終端提供安全防護;網絡安全提供企業內網與公共網絡之間邊界防護,以及IT網內的通信傳輸安全防護;應用安全針對企業內部數據中心、云平臺和各類應用系統防護;數據安全針對數據在企業內產生、存儲、使用、流轉、銷毀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護。
10.園區安全
園區應面向園區內基礎設施、管理和服務系統、公共服務平臺等安全需要,接入市級工業互聯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并建立分平臺,通過攝像頭、傳感器等設備實現園區發展的實時感知、監測預警和安全防護。園區應定期為園區企業提供培訓、檢測、人才培養、應急演練等安全服務,提高園區企業網絡和數據安全意識,避免網絡安全事件發生。
五、發展保障
(一)政策支持
面向我省園區發展現狀以及產業發展需求,統籌謀劃江西省工業互聯網園區建設。鼓勵各市(縣、區)和園區根據實際情況出臺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形成工業互聯網園區建設合力,探索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模式。
(二)人才支撐
完善人才發展環境,讓工業互聯網人才能夠學在、研在、留在園區。支持園區聯合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主體,建立公共實訓基地,共建合作平臺,面向工業互聯網前沿技術領域培養一批既有基礎理論素養又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隊伍。建立涵蓋產學研各領域的常態化工業互聯網園區專家庫,面向園區企業定期開展數字化轉型培訓,為園區建設及運行評價提供人才支撐。
(三)資源聯動
加強與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中心等生態組織的合作,促進工業互聯網資源供需對接。建設園區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為園區企業提供優質公共服務。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國家級平臺企業在園區內設置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打造工業互聯網園區生態。
(四)宣傳推廣
總結可復制推廣的園區建設經驗和發展模式,征集一批典型應用案例,向其他園區推廣。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一體化進園區活動,有序引導工業互聯網政策、網絡、平臺、數據、安全資源與園區發展融合。梳理入園企業行業屬性、規模等信息,對工業互聯網園區建設進行解讀和宣傳,增進園區企業發展共識。
六、運行評價
工業互聯網園區建設運營應符合我省產業規劃和相關法律法規。工業互聯網園區實施動態管理,定期對工業互聯網園區開展運行評估和跟蹤管理,根據發展基礎和建設成效打造工業互聯網園區梯度培育體系。
工業互聯網園區運行評價體系包括基礎支撐、產業生態、發展環境、融合應用等四個方面。其中,“基礎支撐”維度旨在評價園區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數據、安全四大基礎支撐體系的發展水平。“產業生態”維度旨在評價園區工業整體發展水平和園區科技創新發展水平,反映園區生態整合資源的能力。“發展環境”維度旨在評價園區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政策環境、人才環境和支撐服務環境。“融合應用”維度旨在評價工業互聯網賦能園區經濟發展、綠色發展和企業發展的成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