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縣衛生健康委員會2020年度工作總結
一是全年系統運行總體穩中向好。全縣門診人次 205萬人,住院人次11.5萬人,較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4%、9.5%;人口出生共7191例,出生率8.08‰,其中二孩出生2692例,占比37.42%,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21.35。全縣公立醫療機構業務總收入為 8.06億,較上年同比增加 11.1%;財政補助收入 1.5億元,收支結余 6279萬元;資產總額 7.76 億元,負債總額 2.6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 33.59%,較上年底增長0.97%。
二是健康扶貧持續發力,脫貧攻堅成效顯著。持續推動疾病預防關口前移。繼續實施健康扶貧提升工程,由縣疾控中心配合水利局對貧困村及貧困戶進行了水質檢測,分析原因,并對問題水進行水源改造,飲用水水質得到明顯改善;由縣婦保院為貧困孕產婦進行了免費疾病篩查工作,全年累計為貧困戶免費孕產檢547人,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800人,并大力實施新婚夫婦地中海貧血基因和新生兒耳聾基因免費篩查工程,從源頭上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持續推進健康扶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持續完善和穩固城鄉貧困人口“四道醫療保障線”兜底保障機制,貧困患者住院費用個人自付比例穩控在10%以內;繼續實行“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設立扶貧病床、“三免四減半”、承擔“目錄外5%費用”等系列惠民政策;31種重大疾病專項救治1158人次;貧困人口門診慢病共計認定47126人次。持續優化慢病認定和家庭醫生簽約履約。將特殊門診病認定和購藥權限下放至鄉鎮衛生院,進一步方便慢病貧困群眾就診開藥。為減輕新冠肺炎疫情對履約服務的影響,利用疫情緩解時機,組織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通過各種方式開展履約服務并組織了健康扶貧全面排查整改“集中攻堅月”行動,對家庭醫生簽約履約工作進行全面排查整改,同時,通過健康扶貧手機app完成簽約和隨訪信息的維護工作,目前我縣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率為97.69%,貧困人口4類慢性病重點人群應簽盡簽和履約率分別為99.5%和99.9%。強化督導,再掃盲區。聯合縣醫保局開展了健康扶貧“春季督戰”行動及“集中攻堅月”行動,通過問題督導,排查整改,把短板補得再加扎實,基礎打得再加牢靠,圓滿完成健康扶貧攻堅目標,為全縣脫貧摘帽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是體制機制創新驅動,綜合醫改提質增效。穩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公開選聘縣級公立醫院(公立醫院管委會)總會計師3名,實行縣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推動縣級公立醫院實行院長及總會計師年薪制,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活力進一步增強。二是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2020年,將中醫院和婦保院醫共體進行了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組建以興國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保院)和第二醫院四家二級以上醫院為主體醫院、25家鄉鎮衛生院及所轄村級醫療機構為成員單位的三個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行科室團隊復制式幫扶或手術團隊下鄉指導幫扶,并出臺與分級診療制度相適應的醫保政策,著力提升基層衛生院服務能力。截止12月底,鄉鎮衛生院開展手術1550例,縣域內就診率達90.8%。三是統籌推進醫保支持方式改革。實行了門診費用市級統籌,取消公立醫院醫用耗材加成,全面推行“駕照”式用藥管理,有效減輕參保患者醫藥費用負擔。在縣域醫共體內實施醫保基金打包付費,對衛生院外科手術和產科病例醫保基金實行單列,不計入基金分配指導計劃數,鼓勵提升衛生院醫療服務能力。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婦保院等3家縣級公立定點醫療機構接入國家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平臺,參保群眾異地就醫更加方便。
四是衛生短板加快補齊,服務能力提檔升級。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順利完成整體搬,全面投入使用;縣婦保院遷擴建項目完成主體建設,將于2021年4月份整體搬遷;東村鄉衛生院職工周轉房項目已完成投入使用,并投入資金1345.7萬元對全縣鄉鎮衛生院開展了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更新;另外,贛州衛校遷建興國項目完成初步選址,建設前期各項工作正加緊推進。醫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積極引進上海華山醫院朱巍博士掛職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柔性引進43名三級醫院專家,7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培養副高職稱以上人才21名,縣婦保院肖艷春、縣人民醫院劉強入選“西部之光”訪問學者;上海華山醫院分批選派周鑫莉等11位醫學博士駐縣人民醫院、贛州市中醫院選派賴涌等3名醫學專家駐縣中醫院開展對口支援醫學幫扶活動。同時,引進設立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博士專家工作站,縣人民醫院成為贛南醫學院直屬興國醫院(籌建),有力提升了縣級醫院核心競爭力。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五大中心”通過驗收,并進一步完善了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及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在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DRGs綜合排名中,興國縣人民醫院在全市三級綜合醫院中排第3(全省排第11),興國縣中醫院在全市二級中醫院中排第1,興國縣婦保院在全市二級婦保院中排第6,興國縣二醫院在全市二級綜合醫院中排第7。基層醫療保障得到夯實。出臺了《加強鄉村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實施細則》,將鄉鎮衛生院編制人員的基本工資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兩險一金”按單位負擔部分的60%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積極組織參加省、市衛生人才雙向交流活動,爭取到省、市衛生人才服務團成員醫學專家5名來縣級醫院開展人才培養、重點學科建設等幫扶活動;通過各種方式招聘引進衛技人員181名,同時,積極開展縣域衛生人才雙向交流活動,有力促進了縣內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人才培養及專科建設得到加強,衛生服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強化了縣級中醫院建設,創建江西省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大力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現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大力推廣中醫熱敏灸技術應用,與江西中醫藥大學的深度合作,以方太鄉為示范鄉鎮,打造中醫熱敏灸小鎮,在分水村建設了中醫熱敏灸館,在全鄉鎮推廣熱敏灸體驗服務室,同時永豐鄉衛生院、長岡鄉衛生院依托現有的中醫館建設熱敏灸體驗服務室,推廣中醫熱敏灸技術,中醫在群眾醫療保健方面“簡、便、驗、廉”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不斷加強。開展規范發熱門診(預檢分診室)建設,縣人民醫院、縣第二醫院發熱門診均已通過驗收;實施核酸檢測實驗室改造建設工程,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第二醫院和縣疾控中心通過驗收,全縣日核酸檢測(采樣十混一檢測)能力最大量達15800人次,待縣婦保院核酸檢測實驗室完成裝修改造后,全縣日核酸檢測量又將進一步提升。購置生物安全轉運特種車輛1輛、負壓救護車2輛,并按上級標準配齊實驗室設備及應急物資儲備。長岡、鼎龍創建省級衛生鄉鎮順利通過考核驗收,中心城區順利通過省級衛生縣城復審,被省愛衛會評為“省級衛生縣城”,并已啟動創建國家衛生縣城。順利承接職業健康工作,全縣申報職業病危害項目單位133家,督促完成職業健康體檢1648人次,對102家企業開展了危害因素現狀評價和定期檢測,診斷職業病4例,疑似職業病27例,涉及塵毒危害行業監督率達96%。進一步完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組織架構,大力實施服務項目機構分類管理,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縣建立電子健康檔案71.2萬份,建檔率95.6%;0-6歲兒童、孕產婦、65歲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的各項指標均超過省級要求。
五是衛生健康服務持續改善,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繼續實施婚育一站式服務管理,2020年,全縣婚登人數4233對,婚檢人數4204對,婚檢率達99.31%。積極推動醫養融合發展,現有醫養結合機構2所,總床位1253張,3所二級以上醫院設立了老年病科,各醫療機構設立老年病床并開設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各鄉鎮衛生院與轄區養老院簽訂醫養簽約協議;完成縣人民醫院、高興鎮中心衛生院、夕陽紅諧和醫院三所安寧療護國家試點,龍口鎮衛生院與養老院“兩院一體”醫養簽約示范點、瀲江鎮長征社區和埠頭鄉楓林村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醫養結合精品示范點建設。引進了一家規模頤養社區項目,建設CCRC(持續照料退休社區)全齡長者頤養社區。推進“放管服”改革,賦予鄉鎮公共場所衛生、學校衛生管理處罰及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辦理等8項審批服務執法權限,推行生育服務卡網上辦理及免費郵寄服務,實行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及登記“兩證合一”,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積極維護群眾健康權益,開展非法行醫、非法醫學美容、職業衛生專項整治活動及日常衛生監督執法,全年查處案件231起,涉處罰金86萬元。
六是新時代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政風行風明顯改善。強化思想建設。認真落實黨委班子帶頭學習制度,扎實開展了“書記上黨課”系列活動,先后組織衛生健康系統基層黨組織書記、“新時代贛鄱先鋒”獲得者和抗疫先進個人代表等,深入基層大力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及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精神,分享自己的抗疫故事等。強化組織建設。科學實施民主決策制度,嚴格執行“三重一大”制度,堅持集體領導、分工負責的原則,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監督。扎實推進基層黨建“三化”建設,全面完成系統49個基層黨組織“三化”建設驗收工作。認真做好黨費收繳和黨員發展工作,2020年向縣委組織部交納黨費共計21.55萬元;全年新發展黨員23名,辦理預備黨員轉正26名,吸收入黨積極分子70余名。積極履行結對共建職責。多次組織機關黨員干部和醫療專家深入瀲江鎮將軍園社區開展免費義診、健康宣傳和志愿服務活動,并向社區贈送空調6臺,價值2.3萬余元。強化作風建設。繼續委托第三方調查機構開展全系統滿意度調查,共發現問題46個,并責成相關單位限期整改、相關個人作出書面檢查;同時,開展了以“正風肅紀、優化環境”為主題的“醫德醫風集中整頓月”活動,作風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強化廉政建設。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扎實推進“廉潔興國”建設,大力開展過度診療、誘導消費、醫藥購銷腐敗等專項整治,組織公職人員違規投資入股或參與民間借貸問題清理整頓和酒后駕車等違法行為自查自糾,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藥房坐堂、黑牙科診所、非法中醫館等醫療亂象行為,行政處罰無證行醫17起,罰沒金額25.71萬元;深化紅包治理成效,全年醫務人員拒收紅包37人次,金額2.07萬元。并深入開展廉政警示教育及委機關新提任股級干部進行任前廉政談話和知識測試。時時提醒系統干部職工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財經紀律及公務接待等相關規定,干部職工的廉潔意識、紀律意識明顯提升。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衛健系統全體干部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切實承擔起疫情防控“主力軍、先鋒隊、排頭兵”的責任,科學精準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嚴格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防控策略,堅持做到第一時間摸清底數、制定疫情防控工作預案、開展疫情防控技術培訓、開展醫療救治演練、強化應急物資儲備等,確保全縣疫情得到及時有效控制。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區域的疫情特點,及時研判疫情形勢,掌握疫情發展規律,科學提出應對策略,做到精準管控重點人群、精準管控重點區域、精準指導復工復產、精準指導學校復學、精準指導群防群控,為全縣疫情防控精準獻策。聚焦衛生健康系統主職主業,以最嚴厲、最果斷的措施,強化早發現、早處置、早流調、早篩查、強化無癥狀感染者管理,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嚴格按照“四集中”的原則,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例、治愈病例4例,已連續11個月無本地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同時,選派了9名醫護人員赴湖北武漢、隨州等重點疫區,戰斗在抗疫最前線,且不辱使命、凱旋而歸,用實際行動充分詮釋了新時代醫務人員的使命擔當,展現出新時代“興國兒女”風采。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在應對挑戰中主動作為,在爬坡過坎中克難奮進,取得了一系列來之不易的成績。興國縣被省愛衛會評為“江西省衛生縣城”,縣衛生健康委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江西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被國家衛健委評為全國無償獻血工作先進單位;縣人民醫院劉素珍、肖鉞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茶園鄉富足村鄉村醫生方德玉被江西省委、省政府評為“江西省勞動模范”;縣直、鄉鎮各醫療機構及個人先后獲得省、市、縣各級各類獎項100余項等等。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省市衛健委精心指導和深切關懷的結果,是相關部門及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衛健系統干部職工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衛健委,向全縣衛健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看到,全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及疫情防控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衛生健康資源總量不足。我縣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數雖達到“十三五”目標數,但其中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較全市平均水平相差1.3。二是基層衛生健康服務短板多。衛生健康服務重心下沉、資源下沉的機制還不夠完善,分級診療還停留在醫供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等基礎工作層面上,另外醫供體幫扶還存在重形式、輕內涵現象,群眾滿意度還不高,“獲得感”還不強。三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有待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短板明顯,尤其是縣疾控中心及鄉鎮衛生院專業人才缺乏、檢測設備落后等問題突出,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的“醫防融合”不夠緊密,鄉村兩級應對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不足。四是人才隊伍建設抓手不多。優秀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現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招聘機制不活,鄉鎮衛生院受編制限制已陷入人才“招不進”的困境。五是作風行風有待加強。一些單位對于上級定的規矩,打折扣、搞變通,,對于委里定的任務,思想上不重視、行動上不落實,政治意識不強、工作責任心不強等作風不嚴不實問題時隱時現;醫療服務不規范,濫檢查、亂收費等問題時有發生。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拿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