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縣實施改革工作要求,民政部門主要涉及六項工作 ,現就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2016年工作情況:
1、關于調整街道辦事處、居委會設置,建立更加合理的新型城市社區管理機制。根據行政區劃調整文件的相關規定,我縣暫時沒有接到上級(本級政府)或群眾需要調整城市居民委員會的設置的要求,故暫不作調整和變更。
2、關于推動民辦養老機構建設和加大養老機構公辦民營工作力度。
——在民辦養老機構方面:興建了興國縣老年服務中心,一期工程投資2500萬元,占地面積4126.76平方米,建筑面積6751.8平方米,共設計床位312張。在公辦民營方面:田莊上養老中心由慧博源老年公寓有限公司承接運營,養老中心占地面積50畝,建筑面積10531平方米,設計床位450張,分為醫療室、護理區、康復區、療養區、后勤保障娛樂區。現有工作人員45名,服務對象百余人。民政項目園(社會福利中心)今年3月通過招標方式確定了興國縣老年服務中心為運營方,目前正在籌備運營前期各項事務。
—— 在醫養結合方面:對田莊上養老中心、民政項目園(社會福利院)采取引進社會力量參與,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社會組織或具備條件的愛心人士運營管理。積極推進“醫養結合”運營方式,將“醫+養+康”理念貫穿于養老服務全過程。如田莊上養老中心,中心設立符合國家一級醫院標準的興國慧博源醫院,組建“醫生+護士+社工+護理員+康復師+義工”隊伍,采取“十定”(定醫生,定社工,定康復師,定護工,定志愿者,定服務老人,定服務時間,定服務檔案,定服務內容,定醫療介入)模式,充分利用養老服務中心現有資源為居住的老年人提供以精神慰藉、生活照料、醫療康復、養老護理、臨終關懷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化服務。
3、關于完善城鄉低保制度,進一步提高低保保障標準。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今年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480元和270元,城鄉月人均補差水平分別提高到320元和195元。全縣累計取消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3372戶8756人,新增困難群眾6066戶16684人。全縣共有城鄉低保對象41922人(城市4687人、農村37235人)。累計支出低保資金10515.3萬元(農村8590.6萬元、城市1924.7萬元);對殘疾對象發放了兩項補貼,目前,全縣共有享受兩項補貼的殘疾對象6693人,發放資金538.4萬元。同時開展了農村低保試點申報制度工作,埠頭鄉垓上村被省民政廳列為2016年全省三個農村低保申報制度試點村之一,也是贛州市唯一的一個試點村。試點通過低保申請、審核和審批三大環節八步法的有效演練,檢驗了低保評定程序,尤其突顯了評議和評審作用,確保了垓上村低保對象的精準識別、高效救助,實行了漸退制度、保障了重癥病人和突破了保障標準,實現了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4、關于推動依法治村(社區)工作在全縣各村(社區)全面展開。整合服務平臺,每個村設立了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與計劃生育等委員會,借此推進依法治村建設。加強農村社區基層組織建設。完善了農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加大了農村社區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建了農村社區服務體系。提高了農村社區治理水平。
5、關于推進新型城鄉社區和精品農村社區建設。重點抓好了埠頭鄉銘恩、龍口鎮文院和長岡鄉塘石社區的建設的試點工作。社區按照8+X的要求配置了服務功能。“8”指五室兩廳一中心,即黨組織和社區辦公室(接待室)、娛樂(黨員、文體)活動室、社區協商室(理事會、村民監督委員會)、文化閱覽室(圖書室、電子閱覽室、農家書屋+電商)、衛生計生服務室、一站式服務大廳、多功能活動廳(會議廳、農民學校、道德講堂、遠程教育活動室)、綜治中心(警務室、矛盾糾紛講解室、網格化管理室、心理咨詢室)。X包括兩家兩點一站一市,即留守兒童親情家園(留守兒童關愛之家)、婦女之家、“救急難”服務受理點、居家養老服務點、志愿者服務站(村級義工服務室)、慈善超市。室外場所按“一欄一廣場”設置。即一個固定的公開公示和政策宣傳欄,一個能滿足村民文體活動、村民會議面積6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廣場。通過完善功能,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類服務,把社區打造成為民服務的便捷之地、文體活動的快樂之地、經濟發展的提速之地、信訪矛盾的化解之地。12月27日至29日,全省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司長陳越良,省民政廳副巡視員李小榮,部分省直相關單位代表;各設區市、省直管試點縣(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工作分管局長、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科(股)長;2016年全省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縣(市、區)民政局長、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股股長;2016年全省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社區鄉鎮(街道)分管同志參加此次會議。
6、關于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加大社會組織培育發展力度。全縣批準登記社會組織342個(社會團體94個、民辦非企業單位248個),已換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新證書的社會組織223家(社會團體45個、民辦非企業178個),涵蓋了教育,文化、體育、民政、扶貧、勞動、科技、宗教等行業。加大了社會組織的管理力度,對內部機制不健全、活動不經常、發揮作用不明顯的限期予以整改;對社會團體超過兩年不參加年檢的予以注銷。大力培育發展新社會組織。成立了老年服務中心、社區文體活動中心、殘疾人康復中心、紅土地文化研究會、軍工文化研究會、花卉苗木協會、油茶協會、灰鵝養殖協會等社會組織。
二、2017年深化改革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
根據《民政部對口支援興國縣工作計劃(2016-2017)年》,結合我縣民政事業發展現狀,2017年,我局將“把握一個中心、抓好兩個重點、加大三個力度”的思路推動工作。
(二)目標任務
把握一個中心。貫徹落實《民政部對口支援興國縣工作計劃(2016-2017)年》(民辦發[2016]16號)文件,細化計劃提出的目標、任務,確保任務完成。
抓好兩個重點。一是繼續推進民政項目園建設,著重完善各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夕陽紅老年公寓的建設力度,爭取老年公寓盡早投入運營。二是繼續抓好興國散葬烈士墓園建設工作。推動烈士英名廊、烈士事跡陳列塔、組雕等的建設,對墓園環境進一步綠化、亮化等。
加大三個力度。一是加大精準扶貧兜底保障工作力度。繼續加大城鄉低保、五保供養、城鄉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的保障力度;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制度銜接工作;繼續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服務模式,確保救急難工作的順利運行,讓貧困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二是加大農村社區建設力度。以埠頭鄉銘恩社區、長岡鄉塘石社區、龍口鎮文院社區為樣板,著力打造一批新型農村社區。三是加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加大養老機構公辦民營工作力度。以田莊上社會養老服務中心為示范,推行養老機構公辦民營的管理方式,進一步推動我縣養老機構公建民營健康發展;加大推動鄉鎮敬老院建設。推進江背、杰村、均村、鼎龍、梅窖、古龍崗等六個鄉鎮敬老院的建設;加大推動民辦養老機構建設。充分利用民政項目園二期147畝土地,選優選強投資商,優化規劃設計方案,促進民辦養老機構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