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民政局2022年工作總結及2023年工作計劃
2022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民政部門的精心指導下,興國縣民政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視察江西、贛州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定位,認真履行了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能,現將2022年以來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總結
(一)兜牢社會救助底線。報請政府出臺了《關于做好 2022年城鄉困難群眾提標提補工作的通知》,從2022年1月1日起,繼續提高全縣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標準。保障城鄉低保對象15175戶32782人,發放低保資金1.67億元。保障城鄉特困人員2850人,發放特困資金2924.5328萬元。臨時救助3558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460.5萬元。持續做好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做好“三類人員”摸排核查工作,落實好低保漸退機制,對一些因困難原因消失的低保對象,給予6個月至3年的低保享受過度期,確保不出現生活返貧現象。
(二)大力發展養老服務。加快推進社富、崇賢敬老院新建,興蓮、城崗敬老院改擴建。實施開展17個鄉鎮敬老院提升改造“暖心工程”項目;籌集資金1217萬元,對全縣的養老機構消防設施進行改造提升,從設施功能上為全縣養老機構織密織牢消防安全保障網。采取政府補貼的方式完成了192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建成1所嵌入式養老院,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250個,覆蓋率達到了83%。在全縣統一了全縣各居家養老站點助餐收費標準,加強站點常態化運營考核。為70歲以上37953位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險,為8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津貼和經濟困難高齡養老服務補貼,2022年以來共發放775.83萬元。
(三)全面加強社會事務管理。建立了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下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殘疾孤棄兒等補貼資金448萬元。爭取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和省慈善總會在埠頭鄉等6個鄉鎮的10個村實施童伴媽媽項目。積極開展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創建。推行村(社區)全面推行“365天服務不打烊”工作,市民政局上半年綜合工作考核通報中此項工作我縣排名第一;推進了城市社區“星級社區”評定工作,推薦五里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曾慶龍被評為“全國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目前正在公示;推進城鄉社區協商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向省民政要推薦上報3篇優秀協商案例,3篇優秀村規民約(居民公約);開展了市級綠色社區創建工作,推薦了3個村(居)為市級“綠色社區”;撥付農村離任“兩老”干部生活補助314.42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共計1635.18萬元,貧困重度失能殘疾人照護和托養補助258.11萬元。2022年開展聯合街面巡查10余次,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40人次,申報了國家級鄉村地名服務試點,我縣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深化鄉村地名服務點亮美好家園試點地區。開展了遏制高價彩禮推動婚嫁領域移風易俗。
(四)穩妥推進綠色殯葬改革。推進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設,全縣共建設農村骨灰堂140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的有116個,長岡生態墓園已開工建設。截止到2022年10月底,全縣遺體火化4252具,1-10月份全縣遺體火化率為99.26%。大力開展散埋亂葬治理,建立健全常態化巡查機制,組織專門工作隊對“三沿六區”常態化巡查,嚴禁公墓(骨灰堂)區外新增墳墓現象發生,重點開展高速、國省道、鐵路沿線老舊墳墓治理工作,采用搬遷、就地深埋、就地改造、植綠等多種形式治理老舊墳墓,全縣散埋亂葬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三沿六區”范圍內可視墳墓基本得到有效治理。開展了殯葬領域服務和厚葬薄養專項治理,有效維護了群眾利益。
(五)有序推進社會工作和慈善事業。推動成立社會組織黨委,對20家社會組織黨員情況和黨建工作情況進行了摸排,共清理了12家“黨性教育”社會組織。對全縣375個社會組織進行了年檢,為80余家社會組織提供上門服務。指導所有社會組織進行信息錄入。動員全縣150人參加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并通過“三區”計劃、“牽手”計劃為我縣社工考生進行考前培訓,共培訓考生110人。完成了龍口鎮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截至目前,共完成了7個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積極對接各類慈善組織到我縣開展捐贈活動,2022年以來,先后引進15家慈善、社會組織到我縣捐款捐物折合600余萬元用于鄉村振興、養老、兒童關愛等工作,開展第二屆“模范興國”慈善晚會籌集資金690萬元。長岡鄉社會工作站、埠頭鄉社會工作站被江西省民政廳評為江西省“六化”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
二、存在的困難問題
一是低保精準識別手段受限,目前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結果為家庭的總計結果,存在對象收入財產核定的局限性,造成極個別生活條件相對較好的對象也有可能納入了低保保障范圍。個別鄉鎮低保補差不精準,“數字民政”中救助對象動態管理不及時。
二是由于受資金和疫情等因素影響,養老服務項目進展緩慢,崇賢、社富、城崗敬老院建設進度均不足50%。公辦養老機構改革還未完成。
三是我縣還沒有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沒確定場地和人員。縣兒童福院轉型發展還未完成,城鄉社區治理365天不打烊各鄉鎮落實參差不齊。婚姻登記檔案電子化工作進展滯后。
四是散埋亂葬整治不徹底,高鐵、高速、國、省道沿線可視范圍老舊墳墓還有存量,散埋亂葬、新建墳墓現象反彈風險防范有短板。智慧殯葬應用程序不高,數據錄入率不到50%,殯葬領域群眾信訪問題突出。
三、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全縣民政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錨定“作示范、勇爭先”目標定位,為加快建設“工業強城鄉美百姓富作風好的‘模范興國’,再創新時代‘第一等工作’”貢獻民政力量。
一是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要持續推進鞏固拓展兜底保障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動態監測,及時發現失業人員和需納入低保對象、臨時遇困人員,應保盡保、應兜盡兜,讓救助速度更快、溫度更暖、獲得更便捷,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根據省市要求做好2023年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提標提補工作,充分用足用好臨時救助政策,落實好低保漸退、就業成本扣減等政策,保持過渡期內社會救助政策總體穩定,切實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加快推進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社會救助信用體系等改革創新。要加強縣鄉村三級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建設,選優配強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深入實施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程”三年行動,全面加強對分散供養對象、困境兒童、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的關愛服務,堅決防止發生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全面完成長期滯留流浪乞討人員落戶安置和將托養在民辦機構的流浪乞討人員接回公辦機構托養照料工作。
二是要做實基層社會治理。抓好社工人才、社會組織的培育發展工作。積極鏈接全國發展比較好的社會和慈善組織,到我縣開展“一對一”幫扶。開展好中國扶貧基金會“活水計劃”項目。廣泛開展村(社區)協商議事,認真抓好城鄉社區示范創建工作,發揮基層自治作用,助推社會治理和鄉村振興發展。認真抓好2023年度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工作。全面推進婚喪嫁娶領域移風易俗工作,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骨灰堂使用效率,堅持不懈地抓好遺體火化,堅決杜絕違規土葬或亂埋亂葬,確保遺體火化全面實現100%。繼續抓好“三沿六區”、高鐵、高速、國省道、鄉村主要通道等重要區域沿線墳墓整治工作,健全從遺體火化到骨灰節地安葬的閉環管理。深入推進鄉村地名信息服務試點提升行動,努力形成標準規范、覆蓋全面、便捷高效的鄉村地名服務體系。
三是要做優基本社會服務。始終把民政基礎設施和民生
項目建設作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的重要載體,加快補齊民政設施短板,助推我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完成社富、崇賢敬老院新建,城崗敬老院改擴建,擬推進良村、南坑、龍口、樟木新建,推進鄉鎮敬老院改革。完成350張家庭養老床位建設、700人的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積極謀劃實施新建公益性殯儀館項目,滿足群眾喪葬需求,減輕群眾經濟負擔,切實提升殯葬基本服務能力。要強化鄉鎮社工站、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養老服務中心等民政陣地建設,有效整合資源,為做好基本民生保障提供有效支撐。積極推動縣精神病人福利院改擴建或遷建,牢牢兜住弱勢群體的民生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