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國縣民政局2024年工作總結和2025年
工作計劃
今年以來,縣民政局黨組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及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市縣黨委政府對民政工作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著力點,以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為突破口,不斷規范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舉措、改進工作作風、完善公共服務,持續推進全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2024年工作總結
(一)快響應重精準,社會救助更暖心。兜底保障更加堅實。聚焦主動發現、及時響應,精準落實社會救助政策,累計保障困難群體36214人,發放救助資金2.6億元,著力推進低保“擴圍增效”,新增城鄉低保對象1385戶2495人,其中308戶以“單人戶保”試點形式納入低保救助范圍,低保對象住院醫療救助比例由原來的60%提高到90%。全面落實殘疾人福利保障政策,全縣下撥殘疾人兩項補貼資金共計2155.33萬元,保障殘疾人14486人。救助流浪乞討人員60人次,支出救助資金6.83萬元。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更加暖心。累計發放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補助資金發放579.08萬元,保障困境兒童412人。發放“福彩圓夢·孤兒助學”資金25.05萬元,惠及困難兒童33人。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對全縣困境兒童開展了監護狀況和心理健康專業評估,并開展上門巡訪服務。
(二)保基本促普惠,養老服務更舒心。增強養老服務供給。大力推進養老設施建設,完成2個區域性中心敬老院改造提升,新建龍口中心敬老院,改建5個“一老一小”幸福院,新增5個城市助餐網點。優化養老服務模式。對符合條件的26名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進行集中照護,撥付補助資金28.6545萬元。完成1495戶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居家適老化改造,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保障老年人福利。常態化發放高齡補貼1713.05萬元、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58.71萬元;投入36.25萬元為老年人購買老年人意外傷害險、養老機構綜合責任險,充分發揮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政策的協同效應,持續提高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三)聚力惠民便民,社會事務更走心。做好區劃地名管理。開展平安邊界創建工作,扎實推進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完成縣級行政區域界線36.98公里的聯檢任務。全力爭取將“鄉村著名行動”納入了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全面鄉村振興建設進行統一規劃。推進婚俗改革。聯合宣傳、團縣委、婦聯等部門利用重要節日組織以“倡導文明婚俗,弘揚時代新風”為主題的集體婚禮、集體頒證、相親交友等弘揚婚嫁新風活動,今年以來,全縣共舉辦活動6場,累計500余人參加。每季度推進婚嫁領域彩禮監測工作,治理高額彩禮。抓好殯葬改革。重點推進長岡生態墓園建設,建成墓穴2266座,滿足周邊鄉鎮居民亡故安葬及重點工程墳墓遷移安置需求。建成農村公益性墓地30個,實現每個鄉鎮都有公益性墓地,鄉鎮覆蓋率100%;大力宣傳綠色殯葬,持續抓好遺體火化工作,火化率達到92.42%。重點開展“三沿六區”重點區域巡查,散埋亂葬現象得到明顯遏制。進一步加強殯葬中介服務和喪葬用品市場監管,大力整治殯葬領域亂象。
(四)樹標準立標桿,社會服務更貼心。強化社會組織管理。實施“三化”建設、“三同步”管理,開展社會組織年檢及抽查工作,引導、規范其健康發展。注銷4家,撤銷199家,年檢率達91.59%。開展行政執法檢查12次,推動32家行業協會商會落實減負自查。強力推進慈善事業。開展“贛鄱情”全民慈善公益節活動,線上線下募捐合計111.97萬元,募集資金總量均列全市第一。持續鞏固“興國縣助老圓夢”“興國縣守護紅苗成長”“農商銀行,助你圓夢”等品牌項目,開展助老、未成年人保護、殘疾人關愛、優撫對象關愛、困難學生等志愿服務50場次,受益群眾11000余人次。
二、存在的不足問題
一是項目推進工作效率不高。精神病人福利院新改擴建、龍口敬老院新建、高興敬老院改造提升、長岡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建設項目等項目進度偏慢,資金不能及時到位。
二是婚俗改革成效還需鞏固。高價彩禮整治工作措施還不夠有力,部分鄉鎮彩禮金額依然較高,推進社會風氣轉變的效果不夠明顯。
三是養老服務仍然還有短板。鄉鎮敬老院管理隊伍人員不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線護理人員專業知識不足、學歷低,隊伍穩定性不高,人難招、留不住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三、2025年工作計劃
一是進一步強化救助兜底保障能力。要在兜牢民生底線上有新成效,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加強困境兒童、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切實加強殘疾人服務保障。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救助制度,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救助體系,落實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圍繞我縣困難群眾的需求和期盼,實施社會救助“6386”工程,貫徹落實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并軌,把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常態化幫扶工作。持續抓好殘疾人“兩項補貼”政策落實,強化動態管理,確保應享盡享。全面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加大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力度,堅決防止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行為發生。
二是進一步深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要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有新作為,抓好健全養老服務體系這個關鍵任務,突出失能失智老年人這個剛需群體,探索中國特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之路。2025年,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增加護理型床位比例,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支持發展家庭養老床位,推進互助式養老服務,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提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改善孤寡、留守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服務,加快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更好滿足廣大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
三是進一步提升社會事務水平。要在社會服務上有新氣象,做好區劃地名工作的研究謀劃,加強地名普查成果轉化,深入開展“鄉村著名”行動,豐富地名信息服務,加強地名文化保護。開展界線聯檢和界樁維護,深入推進平安邊界創建;深化殯葬改革堅持殯葬行業的公益屬性,維護殯葬服務市場秩序。持續優化婚姻管理服務,著力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利用“2·14”“5·20”等特殊日子舉辦集體婚禮活動,大力宣傳“自覺抵制高價彩禮、婚事簡辦”等主題活動,積極引導群眾轉變觀念、革除陋俗、理性消費,樹立婚事新辦、文明節儉、綠色環保的婚嫁新風尚。
四是進一步促進社會工作和慈善事業健康發展。要在有效發揮社會力量作用上有新舉措,促進慈善力量壯大,積極打造陽光慈善,守好慈善事業的生命線,健全彩票發行管理機制,讓彩票公益金更好地來之于民、用之于民。2025年要持續創樹品牌,打造慈善影響力。扎實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持續推進“興國縣助老圓夢”“興國縣守護紅苗成長”等品牌項目,在項目上打造特色亮點、在服務上打造溫情暖心品牌;要充分發揮民政部對口支援優勢,注重鏈接“外部”慈善資源和社會組織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