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就研究吸收網民對“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意見建議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吸納。
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絡征求意見活動,累計收到網民建言超過311.3萬條,其中有部分意見建議涉及民政工作。記者近日對“學習強國”平臺摘登的網民意見建議中與民政相關內容進行梳理,以期反映廣大人民群眾對民政工作的期盼及促進民政事業發展的智慧。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如何讓老年人安心養老備受關注。本報記者梳理發現,很多網民對豐富養老服務供給提出了意見建議。 網民沙某建議,鼓勵現有養老機構向社區延伸服務,通過“家庭養老床位”“智慧養老驛站”等形式提供居家照料、醫療對接等服務,切實緩解養老壓力。 還有網民關注農村養老服務。“加強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老年人集中供養服務,將零星自然村人口集聚到中心村,整合行政管理、助餐、醫療、購物、客運等服務資源,減少重復投入,提升養老服務覆蓋面。”網民柳某這樣建議。 網民陳某提出,積極發展鄉村養老模式,在提升農村醫療設施與服務能力的基礎上,鼓勵城市居民選擇鄉村養老,享受良好生態環境與田園生活。 養老服務人才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關鍵力量和重要支撐。網民劉某建議,加大對從事養老服務業青年人才的扶持力度。在職業培訓體系完善、薪酬待遇保障、社會榮譽激勵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加快建設一支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的專業化、高素質養老服務隊伍。 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是豐富養老產品和服務供給、增進老年人福祉的需要。部分網民對此提出了意見建議。網民王某建議,在養老服務、文化和旅游、老年用品等領域開展標準化試點,培育“銀發經濟”經營主體,推進產業集群發展。 網民梅某某聚焦“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建議進一步開展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研發攻關與應用試點,推動產品在家庭、社區和養老機構等場景中的應用驗證與迭代升級,形成一批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的機器人產品。 同時,也有網民關注養老詐騙。網民王某某提出,常態化開展老年人藥品、保健品虛假宣傳專項整治,嚴厲打擊“坑老”“騙老”行為,減少老年人上當受騙現象。 老年是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部分網民就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發揮“銀發力量”提出意見建議。 網民黎某某建議,積極開發利用老齡人力資源,特別是高技能、高知識、高經驗的老年人才,使其成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建立一套覆蓋全國、精準對接、激勵相容的“銀齡創新引擎”體系。 “通過設立‘銀齡黨建指導員’‘老黨員工作室’等,充分發揮其在基層黨建規范化建設、黨員教育管理、矛盾糾紛調解等方面的經驗優勢,協助村(社區)黨組織完善黨建工作制度、創新組織生活形式。”網民何某提出。 網民吳某某建議,鼓勵老年人參與社區志愿服務、老年大學兼職教學等,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和價值實現,同時減輕人口老齡化壓力。 “充分發揮離退休教師在引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中的工作經歷優勢。”網民李某某提出,健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相關工作機制,增強廣大離退休教師老有所為的職業成就感和社會榮譽感。 精準是社會救助制度公平公正運行的應有之義,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記者梳理發現,部分網民對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建議落腳在“精準”二字上。 網民李某建議,整合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等資源,構建高效協同的綜合救助體系,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精準幫扶,確保救助資源精準投放。 孩子們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網民張某關注農村少年兒童寒暑假期間的看護和教育問題,建議由鄉鎮支持、村委會負責,開展寒暑假公益托管服務先行試點,并招聘大學生志愿者加入托管教育服務隊伍。 “加強兒童安全教育,開發涵蓋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欺凌、心理健康等主題的讀本或課程。利用情景模擬、案例分析、互動游戲等形式,增強課程趣味性和實效性。”網民張某這樣建議。 就如何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網民王某提出,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設心理健康學科教育內容和專業教師、社工崗位,做好基礎性的普測、篩查和重點人員的干預、疏導。 特殊兒童,值得更多關愛。網民王某某建議,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增強普惠保障能力,努力促進特殊兒童青少年學有所教、弱有所扶,切實保障其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權利。 康復輔助器具對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降低其產品價格,能有效減輕殘疾人家庭經濟負擔。網民曹某建議,推動聽力輔助設備普惠化,將高端助聽器、人工耳蝸等設備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或通過“政府補貼+企業讓利”模式降低產品價格,讓聽障人群享有普惠性助聽設備。 殯葬改革和婚俗改革,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經梳理,部分網民圍繞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提出了意見建議。 網民彭某建議,發揮農村黨員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節儉辦理喜事喪事,杜絕鋪張浪費;充分發揮婦聯、紅白理事會、鄉賢理事會等各類組織的力量,推動“身邊人管好身邊事”,凝聚改革合力。 “倡導樹立新型婚戀觀,在鄉村社區與城市街區廣泛宣傳,特別是在關鍵時期加強引導,糾正高額彩禮等不良習俗。”網民董某某這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