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發改環資﹝2021﹞969號,以下簡稱《規劃》),全面部署了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主要任務、重點工程行動和保障措施,指明了“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路徑,對于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經濟體系,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義重大。
一、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重大戰略,從新發展階段我國資源環境領域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來看,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必要性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更加迫切,其對推進綠色發展,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來說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發展循環經濟是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資源環境問題,說到底是發展方式問題,根本改善生態環境狀況,必須改變過多依賴增加物質資源消耗、過多依賴規模粗放擴張、過多依賴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的發展模式。而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之一,發展方式改變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但總體上看,我國經濟發展仍顯粗放,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綠色發展仍然處于爬坡過坎的負重期、轉型期。“十四五”期間是我國推進綠色發展的關鍵階段,更需要深化社會各界對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戰略地位的認識,推動形成社會共識,把發展循環經濟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推廣循環經濟理念,加快構建區域資源循環體系,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推動國民經濟綠色化的重要途徑,加速循環經濟的法制化、制度化、機制化和產業化進程,加快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
發展循環經濟是保障國家資源安全的重要途徑。資源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我國石油、天然氣、部分戰略礦產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都偏高,2020年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73%和43%。當前大國博弈加劇,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更趨復雜,保障資源安全的必要性和艱巨性顯著提高。今年以來,鐵礦石、鋼材、銅、鋁等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很多企業生產活動受到影響,這里面有國際傳導和行業波動因素,但也反映了我國原生資源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問題。發展循環經濟,完善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體系,可有效回收利用我國的廢棄物資源,相當于開啟了“第二礦山”,可以大幅減少對原生礦資源的依賴,完善國內供應鏈構建,增強話語權,為我國暢通國內循環、保障產業原材料戰略資源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有力抓手。除大幅調整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還必須從根本上改變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方式。據測算,可再生能源轉型和能效提升只能解決55%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剩下45%的溫室氣體來源于人類日常生活物品,比如汽車、服裝、食物和其他產品的生產過程。發展循環經濟可以有效減少各價值鏈上的溫室氣體排放,實現材料和產品的循環利用以節約能源,并提升產品的碳封存能力。如在工業領域,循環經濟促使生產端回收利用產品原材料,縮短了產品的加工和制造步驟,既能提高資源產出率,又能減少能源使用從而降低與生產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據測算,每回收利用1噸廢舊物資,平均可以節約礦產資源4.12噸,節約能源1.4噸標準煤,減少6~10噸廢棄物排放。發展循環經濟將有望在2050年減少全球水泥、鋼鐵、塑料和鋁等材料生產中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等于37億噸??梢?,發展循環經濟可以直接減少能源資源消耗,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保障。
二、突出重點,清晰描繪“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的路線圖
循環經濟涉及面廣、頭緒眾多,如何把握關鍵、找準重點,從而以點帶面形成突破,十分考驗政府政策設計的能力?!兑巹潯吠ㄟ^部署三方面重點任務、五項重點工程、六項重大行動,清晰描繪了“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的路線圖,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著眼于產業、社會生活、農業三大重點領域,提出構建現代化循環型產業體系、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深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三方面重點任務,并對每項重點任務進行了分類闡述,如構建現代化循環型產業體系包括推行重點產品綠色設計、強化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推進園區循環化發展、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有序推進城市廢棄物協調處置等五項工作,對產業體系涉及的全流程和各類主體都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安排。
二是以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園區循環化改造、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等為重點,布局一批重點工程,同時明確了具體的工程目標和實施路徑,有利于在“十四五”期間形成一批成果顯著、帶動性強的循環經濟示范工程。
三是布局了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提質行動、汽車全生命周期管理推進行動、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專項行動、快遞包裝物綠色轉型推進行動、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行動等六大行動。這六大行動涉及千家萬戶,是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領域,也是前期矛盾比較突出的領域,在“十四五”期間必須要謀劃好、落實好、行動好。
三、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痛點難點問題
《規劃》秉持問題導向,聚焦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和細分領域,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應對舉措。如結合當前我國城市缺乏系統有效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集聚度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低、再生資源回收車輛的路權問題等行業痛點,《規劃》提出建立城市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旨在推動各城市全面建立環節完整、運行高效、綠色循環的城市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又如,結合手機等新型電子產品快速普及、大量迭代、大量廢棄,回收環節仍存在交投不規范、流向不可控等問題,推進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利用提質行動,促進黃金、鈀、鉑等具有戰略價值的稀貴金屬規?;?、規范化拆解處理。
開局關系全局,起步決定后勢?!兑巹潯返挠“l為“十四五”循環經濟的發展開了一個好頭。作為長期奮戰在循環經濟發展一線的咨詢機構,我們將以《規劃》為指南,進一步發揮循環經濟領域的專業特長,積極為國家和地方的循環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為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成美麗中國貢獻力量。(作者:王安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發改環資﹝2021﹞969號,以下簡稱《規劃》)近日發布了,這是推動我國循環經濟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一件大事?!兑巹潯坟瀼厥艑梦逯腥珪P于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要求,聚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全面推行循環經濟理念,構建多層次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體系等任務,明確和細化“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本文主要從資源效率角度談一些認識體會。
一、發展循環經濟是應對資源效率問題的系統解決方案
現代化經濟體系一定是資源高效利用循環利用的體系?!笆奈濉睍r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離不開循環經濟的支撐。循環經濟的典型特征就是物盡其用、綜合利用、循環利用,“以少產多”,以更少能源資源消耗和環境排放,獲得更多、更高附加值和更具可持續性的產品和服務,核心本質就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將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理念貫徹到資源開采加工、產品生產制造、商品流通消費、廢物循環處置的各環節,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保障國家資源安全,助力雙碳目標都將發揮重要作用。《規劃》強調了發展循環經濟這一重大戰略對我們國家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意義。
國際社會普遍將發展循環經濟視作應對資源效率問題的系統解決方案。七國集團(G7)于2015年建立了G7資源效率聯盟,二十國集團(G20)于2017年建立了G20資源效率對話關系。2019年聯合國環境大會發布的最終聲明將促進可持續和有效的資源管理列為三大優先事項之一,并將“以綜合的生命周期觀點改進國家資源管理戰略,實現資源效率型經濟和循環經濟”列為該事項下的首個任務。發達國家已系統部署了新一輪的循環經濟行動計劃,2018年日本循環型社會推進基本計劃進入4.0版,2020年歐盟循環經濟行動計劃進入2.0版,德國的資源效率計劃3.0版即將發布。《規劃》作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的循環經濟行動計劃,匯于全球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歷史大潮,中流擊水正當時。
二、我國資源效率提升顯著
《規劃》概括了我國“十三五”以來循環經濟發展取得的積極成效,我國主要資源產出率在過去五年提高了約26%。主要資源產出率可視作反映我國經濟系統資源利用效率水平的綜合性指標。如以2010年為基準,過去十年間GDP增長了94%,根據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團隊測算,涵蓋化石能源、金屬資源、非金屬資源和生物質資源四大類別十四種主要資源的消費量僅增長27%,表明我國以較少的資源消耗支撐了較快經濟增長,主要資源的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兑巹潯诽岢?,2025年主要資源產出率要比2020年提高約20%,這一增長目標的設定充分考慮“十四五”時期內外部環境的較大不確定性,既積極又務實可行。相信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們會順利完成這一目標。
需要看到的是,總體上我國資源利用效率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盡管我國資源產出率的提升世界矚目,但是按可比口徑計算,我國資源產出率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這主要是兩方面原因。一是結構性原因,我國仍處于大量消耗資源的快速城鎮化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階段,而發達國家已過了這個時期。二是技術性原因,我國在原生資源減量化、高效加工轉化、廢棄物再資源化等方面的技術和管理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我國大有可為。
三、以資源高效利用為核心推進“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
《規劃》運用系統觀念和全生命周期思想,提出“十四五”時期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體系性重點任務,通過構建多層次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工業生產領域提出了重點產品綠色設計、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園區循環化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協同處置城市廢棄物等五大任務,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領域提出了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規范發展二手商品市場、促進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等四大任務,并進一步具體部署了5項重點工程和6項重點行動。此外,在農業循環經濟、政策保障、組織實施方面都有系統性的任務設計。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技術創新是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支撐。《規劃》提出了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工程,對于推動循環經濟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循環經濟領域不少技術創新與綠色低碳發展關系密切,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行動起來,在綠色低碳循環技術的創新中開拓新天地。
發展循環經濟需要加強資源利用效率監測和評估,提升統計數據對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兑巹潯穼iT提出要完善循環經濟統計評價制度,逐步建立包括重要資源消耗量、回收利用量等在內的統計體系。這些指標和數據將成為督促和引導各領域開展循環經濟工作的“指示器”和“風向標”。由于物質資源社會代謝過程的復雜性,完成這項任務需要統計部門和不同行業、領域相關主體付出更多努力。
總之,《規劃》內容豐富,為在循環經濟領域奮斗的各方面同仁提供了指引,對共同建設更高資源利用效率的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作者:金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