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發改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縣發改委堅持“對上全力爭取、對下傾力服務、對外盡力協調、對內著力創新”工作理念,恪盡職守、勤勉盡責,集中精力“當參謀、爭資金、攻項目、優服務、促改革”,為“十四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奠定扎實的基礎?,F將我委全年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2021年工作總結
1.勤監測、重規劃,切實發揮參謀助手作用。高質量監測經濟運行。圍繞實現2021年經濟社會發展年度目標,緊盯主要經濟指標,會同統計、財政、工信等部門做好經濟運行監測和分析研判。全年開展多次經濟運行調研,加強對經濟運行難點、重點問題監測分析,高質量撰寫經濟運行分析報告8篇,有針對性地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建議,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消除經濟發展中的“攔路虎”。高標準編制規劃。“十四五”規劃編制完成公示,謀劃工業產業、農業農村、現代服務業、社會民生等八大領域重大項目247個,總投資2021.5億元。其中,事關興國長遠發展的興國至桂東和至樟樹兩條高速公路、興國無水港、永磁磁浮紅軌試驗線等近30項重大項目列入上級規劃盤子。積極督促各部門單位加緊編制印發“十四五”專項規劃,礦產資源規劃已完成專家評審,交通、教育、生態等專項規劃正在征求意見稿。高要求對接“三大戰略”。加快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積極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組織外出招商5次。對標大灣區標準,制定實施《興國縣營商環境整改提升工作方案》。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供應鏈,全縣新增落實集中連片50畝以上規模蔬菜基地選址98個,4個蔬菜品類已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產品檢測。持續推動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積極搶抓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出臺等政策機遇,認真落實常態化“北上對接”工作要求,緊密“跑部進廳”,爭取民政部、國家煙草專賣局新一輪對口支援政策制定實施,省民政廳《關于支持贛州市民政事業振興發展和興國民政事業振興發展的工作計劃》等文件正式出臺。
2.爭資金,攻項目,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全力抓好資金爭取。搶抓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等發展機遇,緊盯上級投資導向,積極研究上級政策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點,深挖爭取項目資金的發力點,全力做好項目資金爭取工作。1-11月,全縣共爭取上級各類資金46.46億元,其中我委牽頭爭取的中央預算內資金達1.1億元,申報2022年一般債券項目76個,專項債券項目31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11個。全力推進項目攻堅。堅持以“開局就是決戰、出發就是沖刺”的勁頭,全力破解要素瓶頸,實施重點項目建設推進責任落實、經費保障、調度推進、督查問效、獎懲激勵等五項機制,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大會戰,集中精力抓項目、擴投資。31個省大中型項目開工29個,完成投資250.21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額的130.43%;列入市級調度的11個重點項目已全部開工,完成年度投資75.71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149.92%;81個列入市調度六大主攻方向項目完成投資231.85億元,完成投資率109.52%,項目開工率達98.8%;132個縣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3.72億元。昌贛高鐵、興泉鐵路建成通車;S452興國船溪至鵝公塘段公路改建工程提前7個月完工;S449興國隘上至杉村公路改建項目年內完成工程建設;生物質發電項目即將投運;長龍水庫城市應急備用水源項目、洋池口水庫項目加緊推進。全力抓好項目謀劃。積極主動抓好2022年項目策劃包裝、申報入庫工作,瞄準新基建、新能源、碳中和碳達峰等政策熱點,對標市委“八大行動”戰略部署和縣黨代會總體思路,加快建立項目儲備庫。2022年我委初步安排重點項目140個,計劃年度投資156.26億元,其中新建項目比例達70.7%。
3.謀長遠,促融合,持續增強發展潛能。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嚴控“兩高”項目建設,全面開展地毯式、網格化摸排工作,建立“兩高”項目清單,切實推動能耗下降。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城區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等34個生態文明重大項目扎實推進。項目儲備進一步加強,今年新謀劃生態文明重大項目12個,總投資69.8億元,生態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持續抓好崩崗治理生態保護和修復,歸元生態園成功獲評省4A級鄉村旅游點。東村鄉小洞村等2個鄉3個村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市場化運作模式及成效得到自然資源部肯定。
4.優服務,促改革,釋放高質量發展活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對照大灣區標準,立足打造“四最”營商環境,大力開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專門成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及14個專項小組,抓緊抓實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各項工作舉措落實,切實提升企業在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加強政策宣講兌現,在人民政府網站開設“營商環境專欄”,發布涉企業務目錄清單和惠企政策,充分保障減稅降費政策措施落地落實,2021年全年預計減稅降費11.6億元。積極開展營商環境經驗交流會、企業座談會,全力組織做好營商環境“部門評”“企業評”“第三方評”。扎實開展營商環境整治,組織開展影響營商環境突出問題調研,積極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督查行動,招募優化營商環境首批社會監督員,進一步拓寬監督渠道,堅決整治損害營商環境的問題。創新創業穩步推進。縱深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市場活力充分激發,全縣新增市場主體5828戶,現有各類市場主體40292戶。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企業研發創新、轉型升級,綜合推動企業提高研發投入強度,全縣新增累計有效發明專利43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0.51件。鼓勵企業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全縣共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省級2家、市級4家)、省級科技眾創空間1家、院士工作站1家。價格服務持續優化。全力履行價格認定職能,加強與公檢法部門合作,全年辦理價格認定案件89件。常態化開展價格服務工作,全面清理取消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科學制定殯儀館遺體火化收費標準;深入貫徹落實“雙減”政策,規范制定學校延時服務收費標準;大力優化城區路邊停車收費管理,停車免費時長增加收費減少,獲得群眾一致好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加快推進,水利工程灌區農業用水價格改革完成定價工作;公辦幼兒園保教費調整已啟動前期工作,民生福祉日益增進。
5.強學習,改作風,鍛造新時期發改干部隊伍。黨史學習教育入心入腦。牽頭“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組,把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和推動重點項目建設結合起來,扎實推進民生實事項目。直接牽頭的新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60根項目已完成,西氣東輸三線開口工作取得較好成效。作風能力建設明顯提升。“五型政府”建設深入推進,嚴格落實“三定三強工作方案”,實施干部職工“德能勤績廉量”述職評議、輪流授課、業績公示等制度,進一步改作風提效率,全委上下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干事創業氛圍。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通過“每月學習日”、主題黨日活動、“夜讀黨史”等活動,學習先進典型,增強思想自覺,引導黨員干部自覺對標找差距、爭先進。
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我委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做好“六穩”、“六?!惫ぷ?。圍繞實現宏觀經濟大盤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等目標,為建設工業強城鄉美百姓富作風好的模范興國,再創新時代“第一等工作”,我委將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1.強化經濟運行監測。抓好抓實牽頭經濟指標爭先進位,緊盯GDP、三產結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重點經濟指標,強化經濟運行監測機制,及時摸排苗頭性、風險性問題,清除制約發展的問題,切實增強監測預警、分析研判、科學應對能力,確保全年經濟平穩向好,各項指標在全市排名中實現進位趕超。
2.抓實抓好項目投資。一是抓實爭資爭項。強化向上爭資,緊跟國家政策和投資走向,爭取更多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企業債券等。進一步落實項目謀劃儲備包裝機制,強化對接“三大戰略”,搶抓國家“兩新一重”建設機遇,聚焦重大優勢產業、重大基礎設施等重點投資走向,謀劃一批大項目、好項目。二是狠抓項目推進。緊盯“六大主攻方向”,扎實推動“三大戰略、八大行動”項目化、清單化,強力推進工業倍增升級,千方百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推進項目建設。繼續抓好“責任落實、經費保障、調度推進、督查問效、獎懲激勵”等五項機制的落地見效。著力破解要素瓶頸,堅持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盯著項目干。全力推進恒?,F代化智能洗水項目完成工程建設;加快南方水泥優化升級項目實現正常投產經營;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加速推進;加快景行研學旅行項目完工投運;積極采用破解融資難題,著力推進G319瑞金至興國(興國段)改線工程取得實質成效。
3.縱深推進改革創新。一是強化營商環境提升。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來抓,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緊緊圍繞“大灣區能做的,我們也要能做到”的目標,進一步減程序、減材料、減時限。加快優化管理方式,精準推送惠企政策,突出人力、資金要素支持。加快轉變服務觀念,從機械落實、被動服務到主動創新、靠前服務,讓服務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真正落實“保姆式”的“店小二”服務,打響“干就贛好”營商品牌,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二是持續深化改革開放領域。加快推進關系民生改善的水電、農業用水等價格改革;深化公共資源交易領域改革;加快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著力推廣“信易貸”模式。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統籌抓好瑞興于經濟振興試驗區建設,吃透《“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及相關配套政策文件精神,充分發揮上級單位對口支援和定點幫扶機制作用,爭取更多項目政策納入上級“盤子”。
4.全力推進生態建設。深入研究中央及省、市碳達峰碳中和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適時啟動我縣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編制工作。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扎實推進能耗雙控工作,確保完成能耗下降強度和能耗增量控制目標。持續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崩崗治理水土保持工程、濕地保護修復等重大項目,不斷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提高林草碳匯能力。加大生態改革力度,加快用能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用水權等環境權益市場化交易;積極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及結果運用。
5.全面加強作風建設。緊抓黨史學習教育不放松,聚焦群眾急難愁盼、高效精準落實、健全長效機制,全面增強群眾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踐行“擔當實干、馬上就辦”的工作作風,培養“攻堅克難”的干事精神,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好參謀助手作用等方面下功夫、出辦法、求成效。同時,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運用好“四種形態”,不斷錘煉干部“過硬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