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委、縣政府及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我局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精心部署,狠抓落實,穩步推進文廣新各項工作。我局被國家總局評為“查處侵權盜版案件有功單位”。現將情況總結如下:
一、2018年工作特色亮點
(一)藝術節系列活動成功舉辦
1.藝術節開幕隆重大氣。作為我縣首次舉辦的全國民間文藝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國家級文化盛事,開幕式邀請國家一級編導譚曉洪導演主筆策劃,內蒙古等地區近千人演員參與開幕式演出,采用了興國歷年來規格最高的舞臺設計和燈光音響,現場觀看群眾超過萬人,同時通過各類媒體平臺,用文字、圖片和影像視頻等形式全媒體展示開幕式盛況,新華網、客家新聞網、興視網進行了全程高清直播收獲了超100萬的點擊量,活動效果得到了中國民協和省、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收獲了社會群眾的廣大好評,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2.山歌擂臺賽群雄逐鹿。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58名山歌手報名參賽,經過激烈角逐,22名選手進入決賽,決賽在將軍園廣場舉行,比賽吸引了4000多群眾現場觀看,紛紛“點贊”興國山歌。
3.劇目展演好戲連連。邀請大型贛南民俗音畫《客家兒郎》在縣文化藝術中心進行了專場展演,同時,大型原創興國山歌劇《老鏡子》在文化藝術中心進行了四場演出,現場觀眾近4000人,每場通過直播收看達25萬人,對《老鏡子》的反響強烈,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同時也得到了在場觀摩的市、縣領導和文藝界專家的高度評價。
4.精品創作全面繁榮。我縣以籌辦第十一屆中國民間藝術節為契機,大力實施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和原創興國山歌創作工程,有效激發了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涌現出一批精品佳作。其中《興國之歌》、《打只山歌過橫排》參加了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藝術表演(民歌)初評并進入山花獎復評,有望為縣里摘下第一朵寶貴的“山花”。
(二)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
1.長岡鄉調查紀念館陳列展示提升工程。長岡館裝飾裝修已完工,目前正在版面上墻和雕塑制作安裝,預計今年12月底竣工。
2.官田傳統村落建設項目。官田中央兵工廠舊址群5處國保單位正在進行維修施工,預計明年3月份完工。
3.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與“農家書屋+電商”服務點建設。按照省公共圖書館館際一體化,實現館藏資源、讀者服務互聯互通的工作要求,與縣總工會職工書屋、長岡鄉綜合文化站、瀲江鎮鳳凰村農家書屋、濕地公園休閑書吧、創客書吧共建圖書館分館。
4.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目前,我縣317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已全面完成,其中有267個建設點達到了“五個一”標準以上。
(三)著力抓好群眾文化活動
1.“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工作申報完成。上半年,省專家組對我縣“山歌之鄉”現場點進行了抽查指導,得到了充分肯定。我縣被省文化廳推薦參加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選,并通過了文化部公示,今年有望被文化部評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廣泛開展文化交流活動。一是上半年我局應邀參加了2018中國廣西“魚峰歌圩”山歌大賽,并榮獲優秀組織獎和優秀表演獎;二是今年12月,我局受邀參加了2018“海峽兩岸暨港澳”客家山歌(東莞·鳳崗)邀請賽,榮獲優秀組織獎,參賽節目原創興國山歌《你是我的哎呀嘞》獲得銅獎;三是我局編排創作的《打只山歌過橫排》《興國之歌》參加了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藝術表演(民歌)初評;四是原創大型山歌劇《老鏡子》參加了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的2018“茶香中國”全國采茶戲匯演;五是《老鏡子》將于2019年1月份受邀赴南昌參加省委黨校匯報演出。這些活動都為興國山歌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平臺,對推薦和宣傳興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開展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截至目前,我局組織、策劃、承辦、舉辦自辦文體活動36場。舉辦“山歌情韻”廣場文化活動10場;組織群眾文化大型活動23場;組織長青藝術團、興國山歌保護中心完成“精準扶貧”“鄉風文明”“紅色文藝輕騎兵”等專題送戲下鄉演出活動280余場;放映電影4992場。
(四)著力加強文化隊伍建設
1.積極參與省文化廳組織的專業培訓。我縣充分利用省群眾藝術館、美術家協會、省博物館對接優勢,將25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的文化站專業人員分批派往省群眾藝術館參加專業培訓;同時,選派了30余位文化專業人員分6批次到省、市培訓機構進行樂理、聲樂、舞蹈、音樂配器、音響操作、燈光操作等專業培訓。
2.積極組織縣文化專業人員培訓。今年,組織舉辦了7批次文化站長、文藝骨干培訓班和多期興國山歌培訓班,通過對興國山歌演唱等項目的培訓,不僅傳承發展了我縣山歌文化,也進一步提高了干部對鄉鎮文化工作的認識,為推進鄉鎮公共文化建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五)著力規范文化市場綜合管理
今年以來,組織開展了“護苗行動”“凈網行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等專項行動,并以網吧整治工作及安全隱患大排查為重點,對我縣文化市場各類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突擊檢查、反復檢查,共出動執法人員1000余人次,車輛200余輛次,檢查網吧500余家次、歌舞娛樂場所60余家次,立案查處5家違規經營網吧,糾正經營不規范文化市場經營單位20余家,嚴厲打擊了文化市場中違法違規經營活動。今年,我局榮獲國家版權局查處侵權盜版案件三等獎及個人二等獎。
(六)著力抓好新聞宣傳報道工作
1.穩定內宣。一是截至目前,廣播、電視和興視網微信公眾平臺《興國新聞》共播出稿件4360條,同時開設了《脫貧攻堅---“春季攻勢”“夏季整改”“秋冬會戰”在行動系列專欄》、《改革開放40周年看變化》等專欄。二是圓滿完成了縣委、縣政府多個重大會議活動的網絡直播工作。今年召開的《興國縣第八屆運動會開幕式》、《第十屆中國民間藝術節系列活動開幕式》等重大會議活動,都實現了網絡在線直播,多個直播活動在線觀看人數破百萬。
2.擴大外宣。截至目前,在市以上新聞媒體用稿468條,全市排名前列。其中上中央電視臺26條,中央人民廣播電臺3條,省電視臺31條,省電臺33條,市電視臺218條,市電臺168條。其中有兩條新聞稿件以主題稿的形式在央視新聞聯播播出。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有的鄉鎮文化站被挪作他用,將影響我縣文化事業發展考評;
二是文化重點項目建設,特別是鄉、村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進度不夠快;
三是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不夠完善;
四是文化供給與全縣文化需求還有差距,文藝名師大家和精品力作在數量與影響力上仍需進一步提升;
五是文化人才相對短缺,缺乏高素質、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人才、文化經營人才和文化專業人才。
三、2019年工作計劃
1.全力以赴抓好精準扶貧 同步實現全面小康。2019年是全縣脫貧之年,我局將繼續把精準扶貧工作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嚴格按照省、市、縣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強化對駐村第一書記、常駐隊員和幫扶干部的管理,扎實推進文化、產業、就業等各項精準扶貧措施有效落實,為實現我縣全面脫貧目標貢獻力量。
2.積極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按照縣委、縣政府機構改革工作部署,2019年借助興國山歌、興國紅色文化、革命舊址等平臺,開發具有濃厚興國地域性和鄉土氣息的旅游文化產品。
3.著力抓好文藝精品創作。一是繼續對山歌劇《老鏡子》進行再次提升打造,按照紅色教育劇目要求,將《老鏡子》改編成1小時左右的紅色教學劇;二是充分利用文化藝術中心的優勢,大力引進外來優秀劇目,做到每月一場戲,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4.努力打造文化產業項目。著力打造“蘇區干部好作風”、“山歌文化”、“紅色文化”等文化品牌,重點抓好興國客家“農耕文化博覽館”建設,將傳統戲劇(提線木偶、端戲、興國半班)、傳統手工技藝(“四星望月”、興國魚絲)等,組織項目傳承人開展傳承,形成興國獨特的非遺文化產業,注冊非遺授權產業標,山歌文化市場和興國非遺產品銷售,做強做大非遺文化產業示范園。
5.扎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建設。科學、合理安排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與“農家書屋+電商”服務點建設的選點與布局,兩者有效融合,資源共享,力求不重復建設,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扎實推進文化館與全縣25個鄉鎮實行總分館制,對全縣50個“農家書屋+電商”服務點進行驗收。
6.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抓好文化人才的培養。一是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在發揮現有人才的同時,深入挖掘和培養本土人才,依靠制度創新調動各類人才的工作熱情,努力營造出人、出戲、出效益的人才環境,逐步形成培養、管理、使用、引進人才的良性循環機制。二是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以及借助“三區人才支持計劃”,培養文化專業人才。
興國縣文廣新局
2018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