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委、縣政府及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我局緊緊圍繞工作目標,精心部署,狠抓落實,入選“2024年全國縣域旅游潛力發展潛力百佳縣”,并列入市政府工作報告,穩步推進文化旅游產業各項工作。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2024年工作落實情況和成效
1.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興國中央紅軍長征出發準備重點展示園、江茂漫谷溫泉旅游度假區、沃爾頓開元名都大酒店等文旅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僅用14個月高標準建成溫泉度假酒店,是全省首家泳道主題酒店,于2024年12月15日開業運營。
2.做強研學研修市場。紅興谷研學營地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完善廉政文化、國防教育及軍工文化為主題的研學體系,今年全縣新研發紅培課程12門。目前,已有20多家單位、企業在興國掛牌成立現場教學點,超過19萬名學員來興開展研修活動。同時,依托紅興谷、蘇區干部好作風紀念園、黨校、啟耀故里等紅色教學點,量身定做“一日游,兩日游”精品研修研學旅行線路,打造紅色記憶游、紅色研學游、紅色鄉村游三條精品線路,2024年全縣紅色旅游人數超300余萬人次。
3.文旅市場更具活力。豐富文旅產品供給,做熱文旅市場。舉辦了中秋群星演唱會、開心麻花喜劇節、果溪村“村晚”、山歌擂臺賽等文旅活動。依托瀲城文創街區和小城故事,開展了傳統文化宣傳周、非遺表演、“興國山歌話國安”文藝宣講、平固街集市美食派對等活動,大力發展夜間經濟。2024年我縣旅游接待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2.48%、35.68%。
4.品牌創建有新突破。打造“村晚”品牌,永豐果溪村晚獲評全國示范展示點,列全國榜單第二名,是全省唯一進入全國20強的“村晚”。瀲城文創街區獲評省級旅游休閑街區,瀲城文創街區獲評省級旅游休閑街區,平固街區、官田兵工景區成功創建國家3A級景區。加強旅游品牌創建,強化政策扶持,2024年累計兌現酒店項目建設獎補資金17429萬元。沃爾頓、康萊博成功創建四星級酒店,并與興旅賓館獲評銀樹葉級綠色旅游飯店。
5.公共服務更加惠民。全面完成全縣2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評估定級,其中永豐、良村綜合文化站被評為全省特級站。新建1個春天城市書房,“城市15分鐘、農村30分鐘”文化圈已具雛形。廣泛開展全民閱讀推廣、非遺“三進”、文化三下鄉等惠民活動,全年累計服務群眾420萬余人次。
積極參與對外文化交流活動,其中社富鄉廣場舞隊榮獲全市廣場舞集中展演活動“三等獎”,是全市唯一一支參賽的基層廣場舞隊,同時文化館獲評“優秀組織獎”。
6.加大文化傳承保護利用。堅持舉辦興國山歌進校園、非遺進景區、非遺傳承人培訓等活動。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興國山歌《客家天頌?祝贊》獲評第二十屆群星獎江西省選拔賽金獎,是全省該類唯一獲金獎的縣級作品。我縣選送的《興國山歌》作為全省僅有的三個節目之一入選2024年長江流域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展示活動。興國山歌《打只山歌過橫排》在央視一套《非遺里的中國》上演。
二、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受財力和投入影響,我縣現有景區景點建設相對滯后,服務中心、旅游公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不完善,配套設施簡陋,無法完全滿足游客旅游需求,難以提供滿意、周到的服務,而且申報地方債券資金條件要求高(只針對國家4A級及以上景區)、資金有限。
2.專業人才匱乏。缺少文化旅游專業工作人員,缺乏有經驗的運營主體和專業經營管理人才,景區管理水平及服務質量較低,缺乏市場化運營手段,未能產生預期的經濟效益。
三、2025年工作打算
1.加快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江茂漫谷溫泉旅游度假區二期、沃爾頓開元名都大酒店、蘇區干部好作風紀念園提升工程等項目建設,運營利用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贛州段)4個重點項目,通過項目建設來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實施蘇區干部好作風紀念園提升工程,整合龍口睦埠劉啟耀故居、老營盤戰斗舊址、方石嶺戰斗舊址等資源,激發紅色旅游新動能。
2.做強研修研學。積極探索“黨校、旅行社+研學基地”發展模式,指導紅興谷研學旅行營地提升運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同時面立足紅色資源優勢,依托“一園一院五館七大革命舊址”,深挖蘇區精神、兵工精神等內涵,加大研學、游學課程研發力度,打好“蘇區干部好作風”品牌,培養一批熟悉興國風土人情、了解歷史文化、掌握一定中心工作情況的高素質導游、講解員、紅培導師,提升服務層次。
3.做熱文旅經濟。培育“四星望月”紅色菜肴文化品牌,指導平固街歷史文化街、瀲城文創街區等按照國省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標準提升服務質量,引入夜直播、夜消費、夜休閑等新業態,打造興國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地。同時進一步加強紅色演藝、興國山歌、非物質文化遺產、音樂美術等方面創作,提煉《老鏡子》、《蘇區干部好作風》等旅游綜合演藝節目,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
4.抓好惠民服務。進一步提升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數字化建設水平。堅持辦好百姓大舞臺、戲曲進鄉村、非遺“三進”、數字電影進基層以及全民閱讀推廣、公益講座培訓、文化志愿服務等各類文化活動。常態化開展《長征組歌》駐地演出。舉辦鄉村“四季村晚”之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全縣廣場舞大賽。
5.推動文化傳承。推動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非遺傳習所、非遺綜合展示館建設。挖掘創新一批非遺展演項目,豐富非遺展示內容。持續推進非遺進景區,在紅興谷打造非遺和公共文化進景區示范點。傳承發展興國山歌,組織興國山歌《客家天頌?祝贊》參加全國群星獎評獎活動;擬舉辦“興國山歌研究保護創新發展及山歌聯唱作品提升”研討會。
6.擴大對外宣傳。做好瑞興于紅色旅游聯盟牽頭工作,辦好2025瑞興于專場推介會,拓展外地客源市場。加大與深圳福田區等縣區文旅深度合作,開展高鐵、機場、客源市場站點形象宣傳工作,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加強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宣傳推介,進一步提升“模范興國”旅游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