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縣城鄉規劃建設工作要點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全縣城鄉規劃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根據全國、全省、全市住房城鄉建設工作部署要求,圍繞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適應經濟新常態,強化創新驅動,突出民生保障,大力加強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積極做大做強建筑業,提升城鎮綜合承載力,為推進瑞興于經濟振興試驗區振興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1、著力完善城鄉規劃體系。認真抓好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各項專項(專業)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老城區、埠頭片區、高鐵西站片區、平川北片區、榔木羅廖片區)的編制(修編),進一步完善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體系。開展好興國縣地下管線綜合規劃、電力設施、排水專項和消防專項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
2、加強城市設計工作。積極開展對縣城區整體層面、重點區域、節點地段的城市設計,強化對建筑風格、色彩、體量、材質等方面的設計引導。在控規編制階段同步編制城市設計,并通過規劃條件和建筑方案審批將城市設計意圖落實到項目建設中,重點抓好濱江大道(沿江路)、紅軍路、319國道(高興段)等路段的街面整治設計。
3、全面加強城鄉規劃實施管理,規范項目審批和規劃調整。理順規范現狀規劃管理體制,健全規劃管理與執法監察體制機制。強化城鄉規劃實施管理,嚴格城市規劃批后管理和規劃竣工核實制度。
4、進一步抓好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確保全縣25個鄉鎮區全覆蓋,年內完成均村、南坑、楓邊鄉鎮控規評審和報批工作,重點抓好年度擬定的“金葉新村”規劃編制工作。
5、繼續做好各項申報工作。做好申報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村落規劃編制工作。力爭完成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編制。抓好2015年中國傳統村落中央財政扶持資金申報工作。
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建設
6、加強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網絡,著力改善居民出行環境。對外交通系統繼續抓好興贛高速、昌吉贛客源專項鐵路、吉永泉鐵路項目建設;縣城區推進實施“四大干道延伸”項目建設,即濱江西大道、長岡大道、平川大道、模范大道等道路延伸項目,推進鳳凰大橋、埠頭片區大橋項目建設的開工與立項;積極推進老城區交通擁堵治理工作,完成工商行政管理局、沿江路口與鳳凰大道等道路交叉口改造。
7、積極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提高城市防災能力。全面完成地下管線普查工作,開展城市地下空間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前期工作。全面提高城市雨水排澇系統規劃設計標準,加快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和積水點改造。把單位庭院和居民小區的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利用、可滲透面積等作為項目建設管理的重要內容。抓好縣城區老舊破損管網的改造,提高應急防災能力。進一步擴大天然氣利用領域和規模,加快推進縣城區管道燃氣管網建設及更新改造工程,加快推進縣城區燃氣門站、加氣站的項目建設;抓好家歡燃氣公司與西三線的對接相關工作。
8、進一步加強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行監管。推進紅門污水處理廠和鄉鎮污水廠試點建設,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進一步加強污水處理廠運營監管,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效率。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建設與改造,加快推進縣城區主要干道、居住小區截污干管建設和部分居住小區截污干管排污口改造,抓緊調度城區污水收集工作,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切實有效解決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偏低的問題。
9、積極推進城建投融資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引進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全面開放市政公用事業市場,建立政府與市場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推廣運用PPP模式,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全面參與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區別對待準經營性、經營性、非經營性基礎設施建設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優化政府投資方向,通過投資補助、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優先支持引入社會資本的項目。
10、繼續抓好全國重點鎮、省級百強中心鎮、市級示范鎮建設工作。建設一批地域特色鮮明、民俗風情獨特和示范帶動力強的“魅力圩鎮”,鼓勵每個圩鎮打造一條示范樣板街,彰顯地方特色,保留文化記憶。
11、全面啟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積極配合縣委農工部深入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因地制宜確定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改善全縣農村人居環境。
12、進一步加強城建檔案館工作。加快建立城建檔案信息化系統,提高全縣城建檔案工作規范化管理水平。全面完成近幾年檔案資料整理工作。
三、進一步加強建筑業管理
13、積極探討建筑業“營改增”工作,配合市局研究制定促進建筑業企業體制機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創造條件扶持建筑業做強做大。
14、切實提高建筑從業人員素質。建立各層級負責教育培訓的管理體系,配合市局做好二級建造師(含臨時)繼續教育和注冊工作。加大八大員培訓,推行全員持證上崗,大力發展建筑勞務企業。
15、深入開展建設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全面落實五方主體責任,嚴厲打擊建筑施工違法發包轉包違法分包掛靠行為,大力整頓和規范建筑市場秩序。深入開展質量檢測行為整治,改革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方式方法,探索引進第三方工程質量實測實量,完善工程質量控制措施,進一步提升建設工程質量水平。
16、強化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和棚改房)質量安全監管,全面落實“3個100%”。加大住宅工程質量常見問題專項治理力度,加強商品砼、鋼筋等建筑原材料質量管理。
17、繼續開展防止建筑起重機械、深基坑、高支模、超高腳手架坍塌事故等專項整治,杜絕較大安全事故,確保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態勢平穩向好。
18、進一步改革招投標監管方式,重點加強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監管,執行“報價承諾法”招標評標,突出對建設發包行為的監管,強化標后監督檢查。
19、加大工程造價信息發布力度,加大工程造價信息覆蓋范圍,推進工程造價管理與市場全面接軌。完善注冊造價師和造價員管理體系,加強對注冊造價師和造價員日常管理工作,維護好全縣工程造價市場秩序。
20、探索以勘察設計質量為抓手管理勘察設計單位,完善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堅持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強化工程勘察設計各方主體質量意識,積極開展工程勘察外業見證工作,強化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機構責任。加大對抗震設防特別是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管理。
21、大力推廣綠色建筑。力爭以保障性住房等國有投資項目為重點,啟動我縣綠色建筑發展綱要規劃編制。積極做好《江西省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宣貫和實施工作,重點突出興國綠色建筑及節能專項條款的宣貫落實工作
四、加強行業自身建設
22、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面推行廉能風險防控機制標準化建設,嚴格履行黨組主體責任、紀檢監督責任,嚴格落實領導班子“一崗雙責”責任,深化黨風廉政宣傳教育,確保反腐倡廉和懲防體系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23、深入轉化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有關規定要求,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24、深入推進依法治業。強化城鄉規劃建設系統領導和干部的依法行政觀念,加強法治培訓,組織法治實踐,提升城鄉規劃建設系統領導和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規范城鄉規劃建設行政行為,保障行政執法公平公正。
25、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政放權,規范行政審批行為,精簡調整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完成建設項目報建流程再造,精簡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
26 、 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法治和規劃意識。梳理所有行政許可辦理程序和所需資料,邀請興國電視臺制作《城建之窗》專題片公開播放,讓審批程序和工作流程公開、透明,把權力放在陽光下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