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工作總結
(一)“兩大產業”穩步增長
一是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共辦理預售許可15份,預售面積164838.59㎡,新建商品房共銷售2681套,銷售面積31.79萬㎡,面積同比增長3.79%。
二是精心培育建筑產業發展壯大。今年新增入規入統建筑企業16家,現共計71家,前三季度建筑業產值15.04億元,同比增長38.18%。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筑,新開工建設項目17個,執行率達100%;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項目11個,裝配式建筑占比53.4%。
(二)“兩大行動”扎實推進
一是穩步推進城市能級提升。2023年,我縣城市能級提升縣級調度項目37個,總投資102.76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2.98億元,開工項目19個,完成投資16.97億元;市級調度項目20個,總投資141.2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7.23億元,開工率100%,累計完成投資58.82億元。
二是扎實推進美麗鄉鎮建設。在全面啟動美麗鄉鎮建設的基礎上,整合資金,重點打造崇賢鄉、城崗鎮、杰村鄉、鼎龍鄉等13個鄉鎮,自8月底開工建設以來,已完成投資約1.13億元,完成投資率42%。
(三)“兩大改造”成效明顯
一是加快發展保障性住房建設。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賃并舉的住房保障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公租房一期、二期工程已完工,三期建設進展順利。
二是深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共完成興糖商城、林業局家屬樓等7個老舊小區改造,改造戶數2270戶,面積228萬㎡,重點打造了瀲江之春、城南小區精品示范點,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得到群眾好評。
(四)“兩大服務”持續優化
一是常抓不懈扎實筑牢安全生產防線。對全縣39個房屋市政工程在建項目全覆蓋檢查,共排查隱患742條,下發限期整改通知160份,已全部整改閉環;不斷深化城鎮燃氣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開展執法檢查65次,排查公共場所 1618處,發現隱患668處;開展自建房督導檢查9次,排查出存在安全隱患自建房919棟,已全部管控到位。確保了住建領域安全生產“零事故”目標。
二是著力強化消防審查驗收管理。共辦理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業務27項、消防驗收業務26項、驗收備案抽查業務15項,所有辦件均通過“一站式集成”審批管理系統辦理,“并聯審批率”及“聯合驗收率”顯著提高。
三是全力確保系統綜治信訪形勢穩定。共受理信訪事件543項,及時辦結率達100%。特別是針對房地產市場“老大難”問題,通過領導包案、臺賬管理、層層化解,解決了江山一品、一品園等多個樓盤的歷史遺留問題,真正解決了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
四是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用水用氣”營商環境,實現獲得用水用氣“一窗受理、一次辦好、一站式辦理”;全面提升工程竣工驗收質效,制定“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辦材料”,規范工程竣工聯合驗收流程,為企業解決多頭跑,多次跑的問題。
二、當前工作存在的短板問題和群眾的主要期待
一是技術人員缺乏且監管難度大。城鎮燃氣、房地產市場管理、消防審驗無專業技術力量,無專業技術人員,導致監管執法難度大。
二是人員編制少且青黃不接。住建領域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44個,人員編制少,且斷檔嚴重、青黃不接,基層人才隊伍亟需加強。
三是城市品質不高。老城改造規劃相對落后,新城建設基礎配套不齊,“城市病”問題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三、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我局將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的重要講話精神,嚴格落實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以“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標準要求,瞄定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目標,推進“兩大產業”、確保“三大安全”、狠抓“四大工程”。
(一)推進“兩大產業”穩增長,助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全力保持房地產健康平穩發展。當好政府“參謀員”,合理確定用地和住房供應規模、結構、時序,穩定地價、穩住房價、穩控預期,為政府合理配置相關資源提供真實可靠參考;當好市場“監督員”,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強化資金審查、銷售行為監管、驗收交房等方面監管,為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保駕護航”。
二是大力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完善企業服務機制,優化發展環境,引導支持企業提升資質等級,培育本地建筑企業做大做強;鼓勵支持企業通過改組、聯合、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轉型發展升級,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創新力,提升我縣建筑業產值。
(二)確保“三大安全”筑底線,保障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一是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狠抓關鍵責任人到崗履職專項整治,督促企業落實實名制管理,推動關鍵崗位人員到崗履職;加強建筑工地重大風險源安全管控,狠抓“危大工程”安全監管重點。
二是保障城鎮燃氣行業安全。加大宣傳、入戶安檢力度,做到燃氣安全家喻戶曉;做好“人防、器防”文章,強化大排查、大整治,守牢安全發展底線。
三是保障自建房安全。切實加強經營性自建房監管,持續鞏固專項整治質效。同時,完善切坡建房,低洼地等自建房動態監測機制,常態化管控風險。
(三)狠抓“四大工程”惠民生,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一是扎實推進城市能級提升工程。深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繁榮現代服務業,完善基礎設施體系,豐富城市內涵,提升縣城品位,增加縣城亮點,完善城市功能,不斷提升城市承載能力。
二是深入推進城市更新系統工程。圍繞老舊街區、老舊小區、城中村、重要節點等開展城市更新,聚焦“出行難、停車難、買菜難、休閑娛樂無去處”等群眾關心關切的民生問題,持續推動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升級”。
三是大力實施美麗鄉鎮建設工程。按照“三年推進、兩年鞏固”原則,在美麗鄉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上,利用兩年時間,查漏補缺、補齊短板,實現鄉鎮全域美麗。
四是著力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工程。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落實施工圖審查改革,深化“容缺+承諾制”改革,全面推行建設項目聯合驗收制度,提高“獲得用水用氣”服務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