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崗鎮位于興國縣東北部山區,南鄰鼎龍鄉,北接良村鎮、楓邊鄉、東連興蓮鄉,是一個交通樞紐,楓邊、良村、南坑等鄉鎮均需穿境而過,于2020年6月份正式撤鄉設鎮,距縣城約40公里。轄區總面積1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萬畝,山地15.8萬畝。全鎮總人口3.08萬人。轄18個行政村,2個社區(橫坑村、羅興村、石滸村、瓦溪村、長保村、白石村、嚴坑村、銅溪村、余溪村、正氣村、增溪村、大獲村、小獲村、迴龍村、凌陳村、下洲村、榔槎村、東坑村、城崗社區、晨光社區,其中晨光社區于2022年7月掛牌成立)。
城崗鎮地理區位優越,人文歷史悠久,紅色文化燦爛,自然資源豐饒,是興國縣北部中心鄉鎮。
地理區位優越。城崗鎮交通四通八達,區位優勢明顯。距興國縣城24公里,距贛州市100公里,距省會南昌市300公里。省道S450穿境而過,距興贛高速良村出口7公里。東連興蓮鄉,南鄰鼎龍鄉,西靠方太鄉,北接良村鎮、楓邊鄉,承東啟西,連南貫北,是興國縣北部鄉鎮的樞紐。處于興國縣半小時經濟圈,在承接產業轉移,加快經濟發展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人文歷史悠久。城崗,古稱寶成鄉,明朝初年開圩,嘉靖年間即為全縣十八個圩鎮之一,是古代興國的一個商貿重鎮。民國時期,改名城崗鄉,下轄八保,今常稱“城崗八保”。海瑞親自主持修建的“海公渠”澤被一方、建于明朝的“九廳十八井”匠心獨具、清嘉慶十年修建的“萬壽宮”玲瓏別致。華東都使胡太彥,江南招討使胡令珠,與文天祥同科進士、南京沿江制置副使胡希章,國軍四十師參謀長胡豪,開國功臣、省部軍級干部胡盛才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紅色文化燦爛。城崗是一片紅色熱土,毛澤東、朱德、葉劍英、項英、劉伯堅、王稼祥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在城崗戰斗生活過,留下了中央軍委暨毛澤東舊居等重要革命遺跡、遺址。1931年第三次反“圍剿”戰爭期間,中央紅軍以白石為中心休整,中共蘇區中央局遷駐白石并召開重要會議,討論通過了中國第一個《土地問題決議案》等文件,選舉毛澤東擔任中共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城崗成為全蘇區的領導中心,留下了白石村革命舊址群和“擴紅”、“千人村莊“剪黃”供給3萬紅軍口糧”的紅色故事。毛澤東的警衛員陳昌奉同志七十年代重訪白石村,感慨道,如果沒有白石休整,中央紅軍的損失不堪設想,白石休整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自然資源豐饒。城崗礦藏豐富,資源富饒,地屬亞熱帶丘陵地帶,全年氣候適宜、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林業農業資源豐富,臍橙、油茶產業蓬勃發展,花崗石、紅條石、螢石等礦產資源充足,其中榔槎螢石礦探明有127.42萬噸。境內有豐富且優良的天然飲用礦泉水資源,富含鍶、鋅、碘、溴、 鋰、硒等多種微量元素,礦泉水涌水量四季平穩,不受季節氣候影響,民間贊譽為“恒泉”,為寶石山和百丈泉水廠的水源地,孕育滋養著全縣80多萬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