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頭鄉鄉情簡介
埠頭鄉東鄰瀲江鎮、經濟開發區,南連社富鄉、杰村鄉,西界龍口鎮、永豐鎮,北靠高興鎮,屬丘陵地帶,氣候溫濕宜人。京九鐵路、興贛高速、319國道、238國道貫穿全境,交通四通八達,形成了“五分鐘出村、十分鐘進城、一刻鐘出縣”的快速便捷交通網。全鄉轄14個行政村、215個村民小組、12945戶農戶、45801人。國土面積92平方公里,農業用地面積8.49萬畝,其中耕地2.38萬畝、林地6.11萬畝。全境森林覆蓋率超過40%,全鄉生態公益林面積33635畝,其中國家公益林22630畝,省級公益林11275畝。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鎢、螢石、瓷土、花崗巖等礦產資源10余種。
1.鐘靈毓秀,人杰地靈。埠頭鄉古名“儒林鄉”“力行鄉”,自古就是才子之鄉,文風薈萃、人才輩出。先后涌現了宋代“一門七進士”的李氏家族、民國時期的草坪王氏一族等。埠頭是興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開端地,著名的“羊山會議”是興國黨組織從遭受挫折到恢復發展的轉折點。埠頭是紅軍長征的出發地之一,1934年10月18日,紅五軍團13師離開玉口出發長征。埠頭是蘇區模范鄉,蘇區時期,全鄉有1.5萬余村民,參軍參戰的青壯年有5200多人,有名有姓的烈士有936人。在血與火的考驗中,涌現了鐘國楚、黃文明、鐘生溢、王屏等4位共和國開國將軍。
2.交通便捷,區位優越。埠頭鄉古稱“大馬埠”,城區拓展前,距縣城8里,又名“八里街”,曾是興國到贛州的水路第一站,自古商賈云集、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如今埠頭是興國縣城的南大門、貨物運輸的集散地,鄉政府駐地距縣城僅2.5公里,京九鐵路、昌贛高鐵、興泉鐵路、興贛高速、319國道、238國道貫穿全境,隨著瑞興于快速交通走廊、贛閩國際陸港等項目建成,埠頭將全面融入“四縱三橫”交通路網格局,交通優勢、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3.鄉風淳樸,文明和諧。埠頭鄉素有家風嚴謹、淳樸好客的優良美德,涌現了勤勞持家、孝賢傳家等文明佳話。近年來,埠頭鄉黨委、政府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建立“家庭積分銀行”“評分定星”等制度,引導群眾除陋習、揚新風,龍砂村文明實踐站被評為省、市“五星級站”;持續開展“書香埠頭、感恩埠頭、美麗埠頭”三大工程表彰活動,評選表彰崇德向善、崇學重教、勤勞孝老、文明衛生等模范人物代表660名,時代新風蔚然興起,社會治理扎實有效,2022年埠頭派出所被評為“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垓上村復評保留“國家級文明村鎮”,埠頭鄉及鳳崗村等9個村獲評“第十七屆縣級文明村鎮”,楓林銘恩社區被評為全國農村幸福社區建設示范單位。
4.物產豐饒,生態優美。全境森林覆蓋率超過73%,空氣清新,水資源充裕。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鎢、螢石、瓷土、花崗巖等礦產資源10余種。埠頭三分之二是丘陵,三分之一是河流沖積平原,境內旅游資源豐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朱華寶塔和羊山龍華古寺都是城郊旅游的好去處,創建了集農旅休閑、養生宜居、生態農業、競技垂釣為一體的AAAA級鄉村旅游景區——楓林田莊上。按照示范帶動、抓弱促強、整體提升“三步走”思路,大力推進和美鄉村建設,高標準打造龍砂、垓上、玉口、埠頭等村鄉村振興示范點和美麗圩鎮建設,建立“網格員+鄉綜合執法大隊+第三方保潔公司”聯動和每月現場考核評比機制,美麗鄉村精美呈現。龍砂村2021年入選“江西省十大秀美鄉村”,玉口村、龍砂村獲評“2022年度省級森林鄉村”。
5.民生富足,后勁凸顯。扎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埠頭鄉2021年獲評“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023年獲評“全省鄉村振興示范鄉鎮”,2021年1月楓林村被確定為“全國脫貧攻堅考察點”,2022年垓上村、楓林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2024年龍砂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模范黨組織”。埠頭鄉把抓產業促增收作為根本路徑,立足富硒土壤資源稟賦,選準富硒蘆筍首位產業,建成全縣富硒蘆筍產業發展核心區,埠頭國康農業(富硒蘆筍)獲評全市唯一省級科技小院。同步發展苗木果業、水產養殖等特色產業,推進建設美園食品深加工項目、蘆筍加工冷鏈物流園及專業批發市場,構建“產加銷”農業產業鏈條,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穩定優質的綠色產品供給地、重要“菜籃子”。依托田莊上康養小鎮、龍砂灣網紅打卡地,發展休閑農園、研學拓展、田園康養、精品民宿等“農文旅”休閑農業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