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氣溫變化頻繁
細菌繁殖活躍
校園食源性疾病(通常說的食物中毒)
也進入了高發期食源性疾病作為校園常見的健康威脅
可能通過一頓午餐
一份零食悄悄找上門
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狀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如何筑起一道“舌尖上的防線”
讓校園生活更安心!
↓↓↓
為什么9月食源性疾病風險高?
1.氣候適宜致病微生物生長:9月氣溫依然較高,濕度也可能較大,這種氣候條件特別適合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快速繁殖。
2.野果“誘惑”藏危險:秋天野果成熟(特別是鄉村),誤食有毒野果特別危險。
3.學校食堂“重啟”需磨合:經過一個暑假,學校食堂重新大規模供餐,設備、人員、流程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風險。
4.新環境新挑戰:新生入學,可能對校園環境、食品安全注意事項不夠熟悉。
校園食源性疾病的“元兇”
1.沙門氏菌、致瀉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由于原料污染、交叉污染儲存不當等原因,散裝冷食、即食類食品更易受到沙門氏菌、致瀉大腸埃希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污染孳生。
2.蠟樣芽孢桿菌及其毒素米飯、蛋炒飯、米粉等米制品加工和儲存不當是導致蠟樣芽胞桿菌及其毒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3.諾如病毒諾如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性,食物被諾如病毒污染,感染人員間接接觸污染器皿、食物,都可能引起感染,牡蠣、蛤蜊等貝類食物可能富集海水中的諾如病毒,為高風險食物。
4.有毒植物中毒馬桑果、鐵樹果、桐油果、蓖麻籽等野生植物含有天然毒素,學生易好奇嘗食引起中毒。
預防校園食源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1.保持清潔:飯前便后洗手非常重要,食堂工作人員更要嚴格遵守手部衛生規范。食堂要做好防蠅、防鼠、防塵措施,廚具、餐具要定期清洗消毒,保持干凈整潔。
2.生熟分開:食堂在儲存、加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生熟分開原則,避免交叉污染。生肉、禽、蛋、海產品要和其他食物(尤其是即食/熟食食品)分開存放;處理生食和熟食的砧板、刀具、容器要嚴格分開,用后及時清洗消毒。
3.燒熟煮透:燒熟煮透(食物中心溫度至少達到70℃,持續時間至少1分鐘)可殺死食品中可能污染的大部分致病微生物。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制備大塊肉、整雞、整魚時一定要徹底加熱,才能將其內部的細菌殺死;冰箱里存放的剩菜剩飯不宜貯存太久,超過24小時就要徹底加熱后再食用。
4.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絕大多數致病微生物喜歡室溫環境,70℃以上和4℃以下可以抑制大部分致病微生物的生長。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熟食在室溫下存放最好不超過兩小時;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應及時冷藏。冰箱并不是保險箱,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過久儲存食物;冷凍食物不要在室溫下長時間化凍。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食堂采購要嚴格把關,不購買來源不明、腐敗變質或感官異常的食物;學校食堂嚴禁加工制作四季豆、鮮黃花菜、野生蘑菇、發芽土豆等高風險食品;同學們喝開水或安全衛生的瓶裝水,水果和能生吃的蔬菜要徹底清洗干凈(必要時去皮),不購買、食用校園周邊無證攤販的食品,絕不采摘、食用野外的任何果實、蘑菇、根莖!
預防食源性疾病
注意飲食衛生
祝孩子們都能度過一個
健康、平安的新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