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縣工信局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三大戰略、八大行動”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縣十九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工業強百姓富城鄉美作風好的“模范興國”目標要求,不斷解放思想、開放創新、擔當實干,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科技創新為動力,大力育增量、挖存量,工業經濟得到穩步復蘇。現將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進展情況
(一)倍增升級工作情況
1.經濟指標穩中向好。實施《2022年興國縣工業倍增升級行動工作方案》,緊盯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強化運行監測。截至10月底,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4家(全年預計可達98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完成56.03億元,同比增長19.07%(今年首次正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億元。全縣工業稅收完成10.71億元;工業增值稅完成2.74億元。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7億元,同比增長15%;工業技改完成31.9億元,同比增長11.8%。完成工業用電量26296.05萬千瓦時、同比增長25.89%。
2.招大引強成效初顯。主動融入全市“1+5+N”產業布局,聚力發展電子信息、紡織服裝、新材料3個百億元產業和配套,壯大富硒食品、新型建材、輕軌產業、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等N個30億元產業的“2+1+N”產業集群,深入實施補鏈強鏈工程,集中人力、財力、物力,矢志不渝打好招商引資“大會戰”,發揮專業招商、以商招商、協會招商作用,開展按圖招商、精準招商,不斷為興國工業跨越發展注入強心劑。1-10月,全縣簽約工業項目64個,簽約金額358.5億元。其中,山東文旅產業發展集團投資的黃金產業園項目(35億)、香港達霖實業有限公司投資的國甫智能智造裝配式建筑產業園(12億)、深圳晶華顯示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年產量達1億片液晶顯示屏(LCD)生產(10億)等3個10億元以上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3.項目建設提檔加速。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專班推進,周督查、月評選“紅黑榜”、季度召開項目建設流動現場會及評定“奔牛獎”“蝸牛獎”,持續開展項目大會戰推動發展大提速。2022年,興國縣工業倍增升級列入市級重點調度項目21個,總投資132.7億元,今年年度計劃總投資71億元。1-10月,累計入庫項目15個,項目入庫率71.43%;完成投資69.66億元,年度投資完成率達98.11%;南方水泥、贛州偉夢、富視興、駿騰新能源、恒輝新材料等實際竣工項目14個,竣工率66.7%;特瑞森、美園、華錦、海星等4家新投產企業已申報月度入規并通過市級專業審核,贛州偉夢、海文生物已順利入規。
4.科技賦能增添動力。堅持創新引領,強化龍頭帶動,突出梯次培育,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競爭實力,助推工業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1-10月,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30.89%,同比提高14.16個百分點。截至目前,共授權專利347件,其中發明專利12件,實用新型專利214件,外觀設計專利121件。推動興氟化工、南方水泥等龍頭企業打造“5G+工業互聯網”,推進旭航誠、中螢發展、銳興通訊等12家企業實施智能化升級,組織申報省級專精特新企業8家,新增企業參與標準制定5家、標準10個,完成企業上云306家,贛州國泰、銳興通訊設備、金電電子等3家企業被認定為2022年省級省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示范企業名單,中螢發展被認定為省管理創新示范企業。
5.平臺支撐更加完善。落實“畝產論英雄”要求,加快建設標準廠房,深入推進“騰籠換鳥”,進一步拓展園區產業發展空間。今年新建紡織服裝產業園、海文生物、久容衛浴二期地塊等標準廠房70萬平方米,1-10月,已建成智能終端產業園標準廠房和景訊標準廠房約24.57萬平方米,清查回收廠房和閑置土地300畝、騰換廠房3.3萬平方米。加快推進產城融合,加大園區生產、生活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完善人才公寓、公租房、學校、醫院、商業、休閑等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同時,著力打造園區創新機制、公共服務平臺,目前有興國縣軍民融合產業基地、“兩型三化”公共服務平臺、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興國縣電子商務孵化園、江西省贛南特色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汽車變速箱撥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9個。7月27日,在全市率先建成了“招穩引育留”數字人力共享中心平臺,積極探索“線上數字賦能+線下專業運營”的雙重支撐模式,著力打造模式先進、配套完善的人力資源服務綜合平臺,系統解決“群眾就業、人才創業、企業用工”的多重結構性難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
6.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深入貫徹中央、省、市、縣穩經濟促發展系列政策措施,縱深推進優化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建立健全服務工業企業協調聯動工作機制,著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開展“親清瀲江”政企餐敘活動,搭建政企高層次溝通對話平臺。建立健全“企業幫扶日”制度,安排42名掛點縣領導、47個精準幫扶單位、92名企業特派員深入全縣規上企業或成長型企業開展幫扶。進一步落實政企圓桌會議制度,強化政策兌現、全力紓困解難,提升企業發展質效。1-10月,政企圓桌會議研究交辦用工、用地、資金等各類問題42個,解決42個,辦結率100%;通過“親清贛商”平臺目前已為685家企業及個人兌付14932萬元惠企政策資金,已辦理112筆財園信貸通、小微信貸通、創業信貸通貸款共計32334萬元。
(二)中心工作統籌推進
一是扎實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精選業務骨干力量,派駐均村鄉三坑村、長教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確保各項惠民政策到戶到人。二是緊守安全環保紅線。嚴格履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生產”“管行業必須管環境保護”職責,深扎實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重點監督民爆、混凝土等行業企業,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確保全年安全無事故。中央、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所反饋的涉及興氟化工、南方水泥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銷號。三是全力推動信訪積案化解。組建信訪專班,在初信初訪上察實情,在日常維穩上下實功,在積案化解上出實招。四是圓滿完成其它時序任務。充分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敢碰硬釘子、敢啃硬骨頭,工業園南區擴區、外掛式防盜網整治等工作中,多措并舉求突破,攻堅克難見實效,以實際行動助力“城鄉美”。
二、存在的困難問題
1.低小散現狀未徹底改變。一年來,我縣工業呈現向好態勢,但工業基礎仍然薄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不多、質量不高。截至10月份,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3家,其中營收過億元的企業只有13家(最多的是興氟化工9.95億元),規上企業產值在1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有11家(不含欣林農機等12家已申報退庫企業);上繳稅款超過100萬元的企業僅有32家(最多的是中螢發展2542.47萬元),入庫稅款在5萬元以下的規上企業有25家。
2.幫扶工作不夠精準深入。雖然我縣對每個規上企業和重點工業項目安排了縣級掛點幫扶、局級精準幫扶,還設立了企業幫扶日、政企圓桌會議等制度,但部分責任單位企業對幫扶工作重視不足,沒有針對所幫扶企業實際和行業特點組織專業學習,不知道該什么時間節點該協調哪個單位幫助企業項目解決哪個具體問題,工作沒有提前量,陷入消極被動,導致幫扶工作成效不佳、企業滿意度不高。
3.企業生產經營難度加大。受國際局勢和疫情沖擊影響,成本上升和需求疲軟兩端擠壓導致企業盈利能力降低,工業企業特別是出口型企業面臨的生產經營困難加大。如,易萊制衣、歌倫時裝、鴻星光學等外單企業已瀕臨停產,滿星科技、昌眾科技等企業因訂單大幅減少、回款慢導致資金鏈斷裂業已停產。
三、2023年工作謀劃
2023年工業經濟發展的計劃目標是:力爭規模以上營業收入增長15%,工業增加值達到全市平均水平,工業固投達到60億元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20戶。
為實現目標,2023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招大引強拓增量。樹牢集群化、鏈式化、高端化發展理念,全面融入全市“1+5+N”產業布局,積極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圍繞電子信息光電顯示、紡織服裝時尚牛仔休閑服裝、鋰電池新材料等產業,開展補鏈強鏈延鏈工程,壯大、完善產業鏈條。在集中力量外出招大引強的同時,由縣商務局牽頭加強與16個已簽框架協議項目、11個已簽意向協議項目進行對接洽談,爭取早日落地。2023年,力爭引進固定資產超億元項目20個,超20億元項目5個。
2.培優培強固存量。健全企業培育機制,激勵企業梯次升級發展。緊緊圍繞年度培育目標,重點扶持興氟化工、南方水泥、吉電新能源、聯綱電子、齊發礦業、長裕實業等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全力推動富視興、恒輝新材料、特瑞森智能廚電、海文生物等已落地投產企業達標達產;鼓勵感恩電子、海威電子、優奕視界等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往“專精特新”、專業化“小巨人”、高新技術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等方面發展。
3.夯實平臺強支撐。一是針對工業用地、標準廠房供不應求的現狀,協調城投公司全力推進2022標準廠房建設,協調縣經開區深入開展“騰籠換鳥”行動,進一步盤活閑置土地,提升園區效益。二是抓緊經開區城市綜合體項目推進,全面推進園區交通、水、電、氣、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生活、教育、娛樂休閑等配套設施建設。三是按照“一區多園”產業發展格局,加快紡織服裝產業園、黃金產業園、礦產品循環經濟產業園、裝配式建設產業園等項目建設。
4.抓實幫扶優服務。進一步壓緊壓實全縣重點工業企業精準幫扶工作,縣工業倍增辦每月進行督查通報,每季度開展幫扶滿意度測評,督促各幫扶單位每月按要求入企幫扶兩次以上,切實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指導企業擴產增收,引導企業“跳起來摘桃子”。同時,每月召開政企圓桌會議,對幫扶單位解決不了、需要縣級層面協調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交辦,根據單位職責指定責任單位,制定解決時限,每周跟蹤督辦,實行閉環銷號管理。
興國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2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