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華,張寧,林勇,陳子文,龔漢嵩,雷東方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強化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營造全民守法用法濃厚氛圍”的提案已收悉,我局對該提案高度重視,結合我局工作職能,組織工作人員專題研究,現就承辦事項答復如下:
一、關于您提出的“法制宣傳形式單一”問題。
縣司法局立足群眾需求,以法治品牌建設豐富法治宣傳形式,增強法治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創新數字化普法模式。以案釋法微視頻上線以來,共制作并發布64個微視頻,涉及未成年人以案釋法微視頻6個,其中3個以案釋法微視頻分別獲評2024年江西省農村學法用法故事優秀微視頻一等獎和二等獎,通過短視頻以“小案例”講透“大道理”,推動普法從“說教式”向“浸潤式”轉變。二是著力推進法治品牌建設。積極挖掘探索紅色資源,堅持紅色文化與法治宣傳教育、基層治理相結合,創新宣傳渠道,依托“紅色+普法”“屋場會”“興法鋪子”“一線說事”等法治品牌,開展民法典、憲法等“法律六進”宣傳活動。三是強化法治文化建設。創作興國紅色普法山歌集,將紅色法治文化故事、法律知識融入通俗易懂的山歌之中,常態化開展法治文化基層行文化演出進鄉村活動,讓法治山歌以靈動的形式貼近群眾的生活,使得群眾聽山歌看舞蹈就能懂法。2024年以來,累計創作普法山歌800余首,法治文藝匯演30余場。建立“每周微視頻、每月主題宣傳、每季山歌展播”機制,推出“民法典系列”“老司法說法”等專題,創新“非遺+普法”“紅色+普法”模式,相關產品在司法部“法律明白人”培訓會現場觀摩環節展示。
二、關于您提出的“普法咨詢存在短板”問題
縣司法局深耕本地紅色文化與法治宣傳融合,以“陣地+模式”補齊普法咨詢短板。一是著力加強法治陣地建設。打造興國縣執法普法主題公園等8個縣級法治文化陣地,將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在各鄉(鎮)建立了法治宣傳長廊,在各村(社區)增設了法治宣傳欄、法律圖書角等,讓廣大群眾“隨處見法”,確保群眾“出門見法、抬頭學法”,照亮普法“盲區”。二是推進法治副校長作用發揮,聯合縣域各律師事務所優秀律師開發防霸凌、反詐騙等專題課件,通過“法治護苗”行動提供法律宣傳。將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作為重點,依托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26個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結合“數說”司法行政系統、“12348”法律服務熱線、“律兜”村居法律服務助手智能終端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將涉及兒童相關權益的家庭暴力、撫養糾紛等重要事項列入法律援助范圍,開通涉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綠色通道”,實現應援盡援、應援快援,精準開展法律援助,筑牢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屏障。三是升級“數說”司法行政系統,持續推行“網上辦”“掌上辦”“指尖辦”的法律便民服務,“數說”司法行政上線以來,共受理法律服務工單1528件。
三、關于您提出的“尋求法律援助存在偏差”
一是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村務公開群、短視頻等渠道全面推廣“律兜”村居法律服務助手智能終端,在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26個鄉(鎮、區)、南門社區布置“律兜”村居法律服務助手智能終端,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詢,為習慣性采取鬧事、上訪等不理性手段的弱勢群體指明合法解決問題的法律途徑。今年以來,“律兜”村居法律服務助手智能終端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1691件次,滿意率100%。二是將發揮法律顧問作用納入全面依法治縣工作要點和縣平安模范團重點工作任務清單,督促各鄉鎮、單位建立起法律顧問參與重大行政決策、合同審查、信訪處置的常態化機制,為進一步化解信訪案件提供法律依據,避免出現采取息事寧人、超標準補償的方式,突破法律法規的規定,無原則地滿足弱勢者不合理要求的情況。
下一步,我局將從進一步豐富法治宣傳形式,深耕紅色文化與法治宣傳融合,不斷加強基層法律服務力量等方面持續強化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營造全民尊法守法用法濃厚氛圍。
最后,再次感謝您對司法行政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真誠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的工作,并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
附件:辦理情況征詢意見表
興國縣司法局
2025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