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處罰法就像一部微縮的刑法,像故意傷害等非常多的行為,都存在輕歸治安處罰調整、重歸刑法調整的特征,與其他法律的“互動”也是最頻繁的,是行政部門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是現行社會政府實施法治治理非常重要的抓手。
現行治安管理處罰法于2005年通過、2006年3月1日開始施行,現已施行近20年,期間僅在2012年修改了一項,2025年迎來首次全面修改,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治安管理處罰法,新法由原來的119條增加25條到144條,并修改60余處。
本次修法,涵蓋了正當防衛、認錯認罰、高空拋物、搶控駕駛裝置、飼養動物傷人等。
一是吸收引入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和刑訴法中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在此之前,公安機關若要在治安管理行政案件中認定行為人構成正當防衛,主要依賴刑法正當防衛法律規定的類推適用并參照《公安機關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有關問題的解釋(二)》(公通字〔2007〕1號)第一點規定,適用性本身就有限,加之相當部分案件事實的調查難度大、正當防衛的理解與適用易存在爭議等因素,一線執法實踐中通常對相關案件以互毆作簡單的、一刀切式的處理,受侵害人往往面臨“要么挨打、逃跑,要么正面硬剛但高概率喜提看守所幾日免費吃住套餐”的兩難境地,新法的實施將有助于強化對公民自我防衛權的法治保護,厘清正當防衛與互毆行為的界限,促進執法公正與合理。新中國成立初期“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刑事政策廣為人知,1998年因加入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制度與該公約“任何人不受強迫自證其罪”的規定存在一定沖突而一度成為歷史,直到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重拾了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制度,樹立配合從寬抗拒從嚴的正向導向,此次修法將刑訴法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吸收為新法第二十一條的認錯認罰從寬制度。
二是嚴格特殊群體關愛保護,防止權利濫用。我國法律對老人、婦女、兒童實行特別關愛保護,如現行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老少不拘留,即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和七十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兩類群體即使違法應當予以行政拘留的,依法只能作出處罰決定但不執行,實踐中,部分人員利用“法人責少”或者“高齡免責”法律規定反復實施相關違法行為卻不用實質承擔法律后果,損害了法律的公平、權威,新法在特殊群體關愛保護基礎上加上了“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或者一年以內二次以上違反治安管理的”但書規定,從立法源頭限制權利濫用。
三是將妨害安全駕駛、高空拋物、個人信息保護、飼養動物傷人等納入治安管理調整范圍。現代社會,現實情況更加復雜,人的行為更加多樣,搶奪公交車方向盤、高空住宅拋物、個人信息泄露等問題更加突出,新法將人民普遍關心的上述問題納入新法調整范圍,克服法律的滯后性。
四是同步錄音錄像、一人執法等執法規定的調整。2005年立法甚至2012年修正時的錄音錄像技術、設備距今存在非常大的差距,現行治安管理處罰法并未設置執法過程錄音錄像制度,現行公安部部門規章《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雖有執法過程錄音錄像相關制度規定,但相關規定存在“必要時”、“可以”等關鍵詞,應當錄音錄像主要存在于相關規范性文件規定中,故實踐中一線執法人員還是守書面文書執法的舊,錄音錄像使用率較低,相關事實容易存在爭議。
供稿:興國縣司法局行政復議股熊芳明
編輯:興國縣司法局行政復議股張嘉慶
審核:興國縣司法局行政復議股鐘家煥
監制:興國縣司法局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