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行政審批局2022年工作總結及
2023年工作計劃
今年以來,縣行政審批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雙“一號工程”要求,以“奮戰雙一號 再創第一等”為目標,打造新時代模范興國第一等營商環境,打響“興速辦”政務服務品牌。
一、基本情況
截至2022年11月,共受理各類行政服務辦件500542件,辦結率為100%,未出現超時辦結現象;公共資源交易項目共305筆,交易總額818812.57萬元,一方面節減工程資金15548.58萬元,另一方面資產增值56.37萬元,實現資金效益15604.95萬元。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平臺共接到市平臺下派我縣工單9628件,辦結9628件,辦結率100%。
二、工作舉措和成效
(一)深化改革,以更強的力度同下改革“一盤棋”
1.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兌現改革。為解決惠企政策分散不集中,申報材料多、辦理耗時長、程序繁雜等問題,按照市里統一部署,我縣在全市率先接入“親清贛商”惠企政策兌現平臺并實現線上兌付,線下設立“惠企政策兌現專區”,并在縣行政審批局設立了1億元“惠企資金池”。截至目前,我縣累計梳理上線惠企政策65條,為707家企業和個人兌付了1.6億元惠企政策資金。惠企政策兌現改革做法被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等媒體集中宣傳報道。
2.全面推行企業開辦便利化改革。在服務市場主體上,我縣企業開辦實現“0.5天,零成本”,開辦環節由6個合為1個,申請材料由30個減至7個。在全市率先推行“一照多址”和企業歇業備案制度改革,這一改革做法被“贛州改革”“江西改革”刊發。在精簡經營許可審批程序方面,上線“企業全生命周期平臺”建設,圍繞企業準入、準營、變更、退出等全生命周期,打破部門界線,推行企業開辦和涉企經營許可、備案事項聯審聯辦,通過“一照一碼”并聯整合,實現“一窗填報、并聯審批、證照聯辦”服務模式。
3.全面推行工程建設項目“一站式集成”審批改革。深入實施工程建設項目“一站式集成”審批改革,建成工程建設項目“一站式集成”審批專區,大幅壓縮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減輕企業負擔。將工程建設項目所涉事項審批人員與38項工程類審批事項集中進駐專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由原來的4個階段減少為3個階段,審批事項從49個減少至40個,審批材料縮減30%,政府投資及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分別壓縮至75個、45個工作日。企業只進一扇門,填寫一張表,提交一套材料,無需“多頭跑、來回跑”,杜絕“隱性審批”、“體外循環情況”。
4.全面推行“全產業一鏈辦”改革。圍繞我縣首位產業紡織服裝業,從“項目引進、企業開辦、工程報建、金融服務、惠企政策”五個方面提供“全產業一鏈辦”服務,梳理全產業鏈事項清單52項,精簡辦事流程,在縣政務大廳設立“全產業一鏈辦”專窗,同時在“贛服通”興國分廳上線“全產業一鏈辦”專區,為企業提供“五星級”定制化政務服務。
5.推行“豁免審批”“容缺后補”改革機制。牽頭制定《關于提升審批效率 全力服務企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服務企業高效落地的14條硬措施,對照省公布的事項清單,對能夠通過事中事后監管及風險可控的審批事項施行“容缺+承諾制”。啟動了施工圖審查改革,取消施工圖審查前置,實行施工圖分類審查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針對低風險及形式性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采取直接豁免或告知承諾制、備案等方式提升審批服務效率。
6.全面推行“市縣同權”改革。按照市級“分階段、三步走、逐一落實”原則,承接“市縣同權”改革事項118項,其中直接下放審批事項20項、實質性下放審核權事項45項、窗口前移事項53項,同步在政務大廳二樓設立了6個“市縣同權”綜合受理窗口,“市縣同權”聯動審批平臺上線,截至目前,共辦理“市縣同權”業務7600余件(其中線上“市縣聯動”平臺辦理300余件,不動產“數據回流”辦理600余件),企業辦事“不出縣、不出園”,極大提升了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
(二)提升水平,以更實的舉措推進改革“一體化”
1.在全市率先運行“1+N”通用綜合窗口。窗口服務由過去的“分散辦理”向“通用綜合”轉變,減少了企業群眾“來回跑、排長隊”的問題。縣政務大廳共114個通用綜合窗口(含大綜窗12個,小綜窗91個,特色窗口11個),通用綜合窗口占比率達100%。同時,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政府采購的方式在通用綜合窗口上建立行政辦事員隊伍,這一創新做法得到省、市政務系統領導高度認可。
2.開展“四減一優化”行政審批專項行動。最大限度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優化審批效率,環節壓縮比達到30%,材料壓縮比達到40%,時限壓縮比達到95%,費用壓縮比達到50%。圍繞“四減一優化”開展中介服務專項治理,促成兩家用地和房產測繪企業作出承諾:凡落戶興國的企業,測繪費用按標準的50%收取,并做到全市最低,辦事時限在5個工作日以內。
3.推行“三免兩辦”政務服務。政務大廳提供免費復印、免費郵寄,新開辦企業享受首次刻章免費服務。截至目前,3000多家新開辦企業享受了首次刻制印章免費服務;大廳各窗口所有涉及材料復印全免費;近1000件次審批服務選擇了免費郵寄服務。建立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幫辦代辦“小贛事”隊伍,為重點項目建設、惠企政策兌現、特殊群體服務提供保姆式“一對一”貼心幫辦代辦服務。設立“兜底辦”專窗,暢通政府與企業群眾互通渠道,讓辦事群眾感受到暖心爽心的服務。
(三)數字賦能,以更新的理念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
1.完成“贛服通”4.0建設。上線醫院預約掛號、教育繳費、新生入學、服裝產業全產業鏈場景、消防場景、紅色旅游場景等21個“贛服通”興國分廳特色場景,實現數字場景的多點面廣應用,讓數字賦能推動更多事項“掌上辦”。新建了入規入統企業電子交易平臺,讓所有入規入統企業都有更多機會參與我縣工程建設。
2.推進“一網通辦”數字化改革。對標市級要求,制定了“一網通辦”建設方案,將“一件事一次辦”、“AI智能審批”、“審管互動平臺”“贛政通”審批專區、“智能數據交換”、政務微視頻,以及一紙通辦自助服務、便民驛站服務和企業全生命周期平臺及其自助服務終端等系統及項目整合打包建設,“一網通辦”數字化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效。
3.設立“政務+就創服務”,拓展服務內容。一方面,依托“贛服通”興國分廳對接“招穩引育留”平臺,企業群眾通過登入“贛服通”興國分廳,就能實現線上就業創業政務服務。另一方面,實現遠程面對面招聘。在縣政務大廳設立了智能在線招聘自助服務機,求職人員通過在線招聘自助服務機注冊登錄后,就可通過視頻與意向企業在線互動招聘,實現遠程面對面就業招聘,提高企業群眾雙向選擇互動效率。
(四)鍛造隊伍,以更嚴的作風凝聚改革“一條心”
1.強化作風和能力建設。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局努力鍛造一支能力過硬、素質過硬的行政審批隊伍。深入開展“小鬼難纏”“中梗阻”等營商環境領域作風不實問題專項治理,實行窗口工作人員晨會制度以及大廳巡查制度;由縣紀委監委牽頭,建立了每周明察暗訪機制,同時在政務大廳各窗口張貼了工作作風問題舉報二維碼。辦事群眾對服務不滿意的,可現場掃碼舉報;建立了“雙政”(政治理論+政務服務業務知識)大講堂,學習制度,每半月一次,以提升政務服務人員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我局鐘永清、劉睿敏兩名干部在2022年江西省“振興杯”政務服務職業禮儀競賽贛州選拔賽中榮獲個人優秀獎。
2.拉高標桿,堅決壓實責任。對標市級“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任務,梳理匯總30條改革重點任務,對任務責任分工到人、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對規定動作,爭創先機,搶抓先手;對自選動作,放寬視野,立足全市、放眼全省,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我局報送的《推進“導辦預審分流+窗口無差別受理”》案例被省政務辦收入《江西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匯編》。
3.暢通監督渠道,提升企業群眾滿意度。打通群眾網上投訴評價通道,完成縣級自建業務系統與“好差評”系統對接,整合“問政江西”、“問政贛州”和“12345”政府服務熱線等工單辦理平臺,實現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和線上工單辦理平臺“全覆蓋”。同時堅持問題導向,對于辦事群眾的“差評”和“不滿意”工單,實行限期整改、專人督辦,形成自主評價、歸集分析、跟蹤整改、監督督促、回訪反饋的閉環鏈條。
三、存在的問題
1.思想觀念尚未根本轉變。對標大灣區,審批事項環節、材料、時限壓減難度大,群眾辦理“一件事”涉及多個部門時,牽頭單位協調難度大,難以實現“一張表單、一次辦好”。
2.數字攻堅難度較大。大數據和數字平臺建設相對落后,不能有效滿足對“一網通辦”的技術支撐。由于政務信息不同層級間需求對接還存在困難,條管政務系統間“信息孤島”和“系統壁壘”難以打通,數據難共享,部門間溝通聯動范圍和深度不夠,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工作效率較低。如:很多部門的業務系統與“一窗辦”系統未能有效融合,導致政務服務數據難以匯聚,部分業務難以協同聯動,面臨網上核查數據時,存在相關數據不足需二次錄入現象。
四、2023年工作計劃
2023年,我局將聚焦“行政審批、政務服務和數字化改革”,深入推進我縣“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一步打響“興速辦”品牌。
1.強化灣區思維,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牢固樹立灣區思維,堅持“大灣區能做到的,我們也要做到”的目標要求,對標大灣區,向灣區學習,向灣區看齊。以“贛深合作”為契機,深化贛深合作。
2.圍繞營商環境指標再優化促提升。聚焦短板指標完善提升,把任務明確到單個事項、把責任具體到單個負責人、把舉措落實到具體方法。聚焦難點指標專項攻堅,深度攻堅、持續發力。聚焦全部指標督促考核,開展營商環境評價考核,推動以評促改、以評促優。
3.強化行政效能,持續開展“四減一優化”行動。常態化開展行政審批提速增效“四減一優化”行動,優化審批效率,提高利企便民度。
4.強化數字建設,優化政務服務數字化功能。一是啟動“贛服通”興國分廳5.0的迭代升級。二是推進電子營業執照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應用。在網上辦事平臺通過電子營業執照核驗市場主體身份,擴展全程無紙化業務覆蓋范圍,進一步簡化辦事流程。三是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在開辦電子、服裝等行業試點探索“一照通辦”和“一業一證”改革疊加合并,依托“一網通辦”數字攻堅,逐步打通部門業務系統,初步建成“一網通辦”服務體系,實現準入、準營“一次辦好”。四是啟動“數治興國”和“城市大腦”建設,推進數字化治理水平,推行治理模式數字化、智能化,全面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興國縣行政審批局
2022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