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做這“十種干部”
一是“夾生型”干部。主要表現為業務不精、能力不足,對主管和分管的工作不熟悉不了解,問題有哪些、差距在哪里?目標是什么、措施怎么提?說不出個一二三,心中無數、腦中無策、手中無招,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二是“躺平型”干部。一些干部為了不出事,寧愿不干事。渾渾噩噩、混天度日,“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領導調度勤就往前趕一趕,稍一放松就停滯,一問進展,永遠在推進,永遠在調度,永遠沒結果。
三是“松散型”干部。有的干部平時懶懶散散、拖拖拉拉,上班時間不干實事,不是炒股聊天,就是“東家長、西家短”,單位管理也是“睜一眼閉一眼”。
四是“投機型”干部。部分干部習慣投機鉆營,認為干事不如討巧,喜歡搞關系、“搭天線”、“拜碼頭”,懶于做事、善于作勢,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造勢”和“謀人”上,把應當做好的工作卻丟至一邊。
五是“老好人型”干部。有的干部看似以人為善,實則愛惜羽毛、明哲保身,怕得罪人,聽到問題當“聾子”、遇到問題裝“瞎子”、碰到問題做“拐子”,對一些違法違紀的行為不敢抓、不敢管,任由興國的事業和公共利益受到損害。
六是“門神型”干部。有的干部服務意識不強,群眾觀念淡薄,對待群眾的事情高高掛起,甚至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
七是“太極型”干部。遇到問題躲躲閃閃、上推下卸,你推我,我推你,不擔當不作為不負責,造成工作延誤,激發矛盾,耽誤發展。
八是“老爺型”干部。有的干部熱衷當甩手掌柜,只喊不干,處處要求下屬“給我上”,很少喊出“跟我上”,忘記自己身為領導的“以上率下”職責。
九是“兩面型”干部。有的干部說一套、做一套,陽奉陰違,貫徹決策部署打折扣、搞變通,甚至以說了代替做了、以安排了代替做成了。
十是“變質型”干部。有的不守紀律、不講規矩,吃拿卡要,“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利用親屬關系為掩護做生意以及違規插手項目等現象屢禁不止。有的搬弄是非、拉幫結派,熬到一定年齡自覺提拔無望,背地里糾結各種勢力,到處誣告亂告。
縣委副書記、縣長劉章宏主持,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魏國壽,縣委副書記、副縣長潘薪如,以及李建華、李敏、鄒芬芬、鄧冬猛、王冰、文武、梁敏、任家胤、陳銘等在家的四套班子領導,法檢“兩長”出席。
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深刻領會深化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全縣上下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上來,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全力以赴抓好作風建設各項工作。深化作風建設是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過硬的作風是我們攻堅克難、贏得發展的有力武器,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們要保持定力,持續改作風、轉作風,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深化作風建設是破解發展阻力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與中央、省、市對興國的要求相比,與廣大群眾對新一屆領導班子的期待相比,干部在思想認識、作風作派、工作成效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全縣上下一定要統一思想,一起動手來一次作風問題“大起底”“大掃除”,全力以赴抓好作風建設各項工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要直面問題、敢于斗爭,下大力氣堅決整治不良作風。務必下猛藥、下狠勁,花大力氣徹底整治“十種干部”,要敢于擔當、奮發作為;提升能力、錘煉本領;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加壓鼓勁、嚴管厚愛;遵規守紀、嚴格區分。要全面從嚴、扎實推進,持續推動作風建設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好作風絕不是自然而然、輕輕松松形成的,更不是靠開開會、發發文就能取得成效的,要堅持以上率下、堅持動真碰硬、堅持久久為功。要有“向我看齊、對我監督”的胸襟和勇氣,堅決做到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摒棄“好人主義”思想,以對興國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頭,把“嚴”的主基調堅持下去,堅決防止不良風氣回潮反彈,切實把作風建設抓細抓實抓好。
李賤貴還就防汛工作、生態環保問題整改工作、信訪工作提出了要求。
就抓好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劉章宏要求,深化干部作風建設,要從思想根基抓起。各級各部門要立即召開專門的動員部署會,對照“十大問題”和“十大措施”,開展一次作風大對照、大檢查,思想大激蕩、大洗禮,讓全縣領導干部通過自我查擺、自我對照、自我警醒,糾正思想認識,匡正價值觀念,擺正人生坐標,真正在思想源頭、骨子里面和靈魂深處,筑牢作風建設的根基。深化干部作風建設,要從身邊小事做起。要聚焦主責主業,樹牢為民情懷,從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點滴小事入手,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難點、痛點問題;要服務中心大局,增強擔當意識,通過一件件事情的落實,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一項項工作的推進,展現興國干部的新作為,塑造興國干部的新風貌。深化干部作風建設,要向典型模范看齊。要眼光向外,對標一流、拉高標桿,積極向兄弟縣市學習,以開放的視野、過硬的作風和一流的追求,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要眼睛向內,建立常態化、長效化的考核督查機制,樹立獎優罰劣、選賢任能的工作導向,推動干部作風建設常抓不懈、導向鮮明、獎罰分明,真正讓全縣領導干部,個個都能勤政廉政、個個都能謀事干事、個個都能有為有位。
會上,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李建華通報有關情況;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冰通報有關情況。
會議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市監委委員、市紀委市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鐘宏就《廉政與勤政——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有關要求分析》作專題授課。
黨員干部要捫心自問、自我反省、敢于斗爭
一要敢于擔當、奮發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各級各部門頂住壓力,攻堅克難。要大膽試、大膽干、大膽闖,發揚“無中生有”的精神,切實把自己管轄的領域和分管的工作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在風險和挑戰面前敢于擔責,在班子和隊伍建設上敢抓敢管,在困難和矛盾面前敢于拍板。
二要提升能力、錘煉本領。全面加強黨員領導干部的素質能力建設,著力解決本領恐慌問題。按照“一般工作人員要做到應知應會,中層干部要成為行家里手,部門領導應該是專家權威”的原則,切實增強各級干部的知識儲備,加強對“三新一高”等新知識的學習,有針對性地拓展知識結構,盡快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與新形勢新任務相適應。提升統籌兼顧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應對風險的能力和維護穩定的能力,把能力提升起來,求真學問,練真本領,事業才有希望。
三要真抓實干、務求實效。深化作風建設、改善發展環境,最終要體現在工作落實上,要始終保持忠誠老實,帶頭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牢固樹立正確的事業觀、政績觀,心系群眾、不謀虛功,多到困難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多到情況復雜、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多到自然條件差、工作基礎差的地方去,通過看實情、聽實話,真實掌握第一手資料,繼而出實招、辦實事。
四要加壓鼓勁、嚴管厚愛。內心沒“動力”,前方沒“引力”,身后沒“壓力”,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倦怠思想。要解決“不想為”的問題,必須適時地醒醒“腦子”、扯扯“袖子”、換換“位子”。要端正用人導向,激發工作熱情,牢固樹立注重實績、崇尚實干的鮮明導向,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選出來、用起來,真正讓實干者實惠、吃苦者吃香、有為者有位。要用好“奔牛獎”“蝸牛獎”評選機制,認真落實“能上能下”用人機制,切實把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導到干事創業上來,營造濃厚的干事創業氛圍。
五要遵規守紀、嚴格區分。要正確區分守規矩與不作為,規矩和底線是框正干部從政行為的,不是束縛干部干事創業手腳的,絕不能拿守規矩當作不作為的借口,也不能把干事創業當作亂作為的理由。要正確分辨犯錯誤與違紀違法,正確認識勸誡與懲處,對于明知故犯、屢教不改的問題,要堅決運用組織、紀律等手段從嚴懲處,堅決查處破壞發展環境和損害群眾利益的違紀違法行為,確保政策法律法規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