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全國宣傳主題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務”。
2025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口號包括:用支持消除偏見,用服務傳遞溫暖;抑郁情緒不等于抑郁癥,理性區分,科學應對;健康不僅是軀體無恙,更是心理的晴朗;陽光心態,從小灌溉;關愛老年人心理健康,從陪伴和理解做起;促進兒童心理健康,共同守護美好未來;情緒沒有對錯,給情緒一個健康的出口;運動是情緒的良藥,微笑是心靈的陽光;家是心靈的避風港,傾聽與理解是最好的陪伴;主動求助是積極治愈的開始。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
二、常見的精神衛生問題有哪些?
焦慮癥:焦慮癥患者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經常出現與現實情境不符的過分擔心、緊張害怕,這種緊張害怕常常沒有明確的對象和內容。
抑郁癥: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精力不足等。嚴重時,患者可能會有自殺傾向。
精神分裂癥:此類患者存在異常思維、幻覺、妄想,社會功能受損,好發于青壯年,是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
神經官能癥:通?;颊邥霈F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心悸、胸悶、恐懼感等癥狀。這些癥狀的出現和變化與精神因素有關。
強迫癥:強迫癥是以反復出現強迫觀念為基本特征的一類神經癥障礙。強迫觀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復進入患者頭腦中的觀念、表象、或沖動思維,它們幾乎總是令人痛苦的,內容常常為暴力、猥褻或毫無意義。
三、心理健康問題誤區
誤區1:心理問題是“矯情”,扛一扛就好了真相:心理問題和感冒、發燒一樣,是大腦“生病了”。比如長期壓力過大會導致焦慮,就像持續負重會拉傷肌肉;抑郁情緒可能是大腦神經遞質失衡,就像內分泌失調會讓皮膚長痘。生病需要治療,心理問題也需要專業幫助,“硬扛”反而可能讓問題更嚴重。
誤區2:去看心理醫生,就是承認自己“不正?!闭嫦啵盒睦碜稍儙熅拖瘛靶睦戆茨煛保麄兊墓ぷ魇菐湍闶崂砬榫w、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像我們會找健身教練指導運動,找老師輔導功課,尋求心理幫助不是“軟弱”,而是“聰明”——懂得用科學的方法照顧自己?,F在很多學校、社區都有免費的心理咨詢服務,去聊聊就像和朋友傾訴一樣輕松。
誤區3:只有“嚴重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服務真相:心理健康服務就像“心理健身房”——既可以幫有困擾的人“康復”,也能幫普通人“保養”。比如:學生考前緊張,可以學幾招放松技巧;職場人壓力大,可以通過心理咨詢調整心態;家長和孩子鬧矛盾,能在溝通技巧上獲得建議。
每個人都可以主動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就像定期體檢一樣,提前預防比出問題后補救更重要。
四、心理健康素養十條
1.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身心健康密切關聯、相互影響。
2.適量運動有益于情緒健康,可預防、緩解焦慮抑郁。
3.出現心理問題積極求助,是負責任、有智慧的表現。
4.睡不好,別忽視,可能是身心健康問題。
5.抑郁焦慮可有效防治,需及早評估,積極治療。
6.服用精神類藥物需遵醫囑,不濫用,不自行減停。
7.兒童心理發展有規律,要多了解,多尊重,科學引導。
8.預防老年癡呆癥,要多運動,多用腦,多接觸社會。
9.要理解和關懷心理疾病患者,不歧視,不排斥。
10.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不逃避,不消極。
五:心理健康的十大標準:
適度安全感;
自我認知清晰,能力評價合理;
生活目標切合實際;
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接觸;
人格完整和諧;
具備學習能力;
人際關系良好;
情緒表達與控制適度;
滿足個人基本需要(不違背社會規范);
在集體中發揮個性。
(文章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或AI生成,圖片只作科普用,版權由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