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教育局、扶貧辦: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促進高校畢業生,尤其是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盡早就業,是穩就業保民生的重要內容。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等三部門通知要求,為進一步加強對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幫扶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明確目標任務。各地要將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及時納入就業幫扶,堅持重點關注、重點推薦、重點服務,建立健全覆蓋就業創業全過程的幫扶機制。統籌調動資源,突出精準施策,加強關愛指導,使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零就業家庭畢業生全面就業到位,使有需求的其他貧困家庭畢業生全面幫扶到位,有就業意愿的都能實現就業或組織到就業準備活動中。
二、摸清就業需求。各地要不斷完善求職創業補貼政策數據庫,將受疫情影響而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及時納入政策范圍。人社、教育部門依托部門就業信息平臺,建立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幫扶機制,做實專門臺賬,實施動態管理,通過開展調查摸底、信息比對、數據共享等方式,做到人員底數清、就業需求清、幫扶舉措清、求職進展清。教育部門和高校要摸清每名貧困家庭畢業生的服務需求,實施“一生一策”針對性幫扶。對離校未就業貧困家庭畢業生,各地人社部門重點加強跟蹤聯系,詳細摸清就業意向和服務需求,確保服務不斷線。
三、做好招聘服務。各地、各高校要對貧困家庭畢業生實施專項服務,積極幫助他們解決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完善信息精準推送機制,通過“江西微就業”、江西就業扶貧碼等信息服務平臺,向每名貧困家庭畢業生推送3-5個符合其需求的針對性崗位,并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對有異地求職意愿的貧困家庭畢業生,依托大中城市聯合招聘,組織跨地區服務協作和崗位共享,為其求職提供便利。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依法查處虛假招聘、違規收費、求職貸等侵害畢業生就業權益的行為。
四、提升就業能力。各地高校要為每名在校貧困家庭畢業生確定一名職業指導師,講解就業形勢政策、職業規劃、求職技巧等,加強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各類就業創業服務項目要向貧困家庭畢業生傾斜,對有培訓需求的全部納入培訓計劃,支持參加“互聯網+”培訓、專項能力培訓、以工代訓,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生活費補貼,使之至少掌握一種專項技能;對有創業意愿的全面納入創業培訓,指定創業導師全程跟蹤指導,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免費場地等支持政策,提升創業能力和創業成功率;有見習需求的全員納入見習安排,提供能夠發揮其專長的見習崗位,增強就業競爭力,并優先推薦見習單位留用。
五、突出重點幫扶。各地要將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作為就業援助重點,優先提供崗位、優先推薦錄用。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實施“普通高校專升本專項計劃”,單獨進行錄取。國有企業招聘、科研助理崗位吸納、“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等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要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事業單位可拿出一定數量的崗位招聘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要用足用好基層公共服務專崗,同等條件下優先招聘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對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畢業生,可運用公益性崗位進行臨時性安置。對離校未就業貧困家庭畢業生,要列出就業需求清單、幫扶清單,量身定制求職計劃,納入實名制服務清單,實施“一對一”精準幫扶。各設區市2020屆離校未就業貧困高校畢業生具體人數見附件,具體人員信息另行下發。
六、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做好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納入就業工作目標責任體系和高校重點督促考核內容,加強領導,精心實施,層層壓實工作責任。要結合實際細化工作措施,建立人社、教育和扶貧部門數據共享、工作協同、情況互通機制,強化學籍地、求職地、戶籍地政策服務對接,做到摸排到位、幫扶到位、保障到位。加快就業創業政策落地實施,亮出政策清單,簡化經辦手續,加快網上辦理進程,確保對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補貼政策及時兌現。加強輿論宣傳引導,選樹一批自強不息、干事創業的優秀貧困家庭畢業生典型,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貧困家庭畢業生就業的良好氛圍。
附件:2020屆離校未就業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統計表.docx
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江西省教育廳
江西省扶貧辦公室
2020年9月30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