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局在省市人社部門的精心指導,以及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緊扣人社工作重點認真履職、擔當實干,推進各項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2024年工作成效
1.聚力就業優先,居民就業保持穩定。依托80個縣鄉村“就業之家”積極服務群眾就業、人才創業、企業用工,服務求職人員5萬余人,為全縣各類企業輸送員工1.15萬余人,有效保障了居民就業崗位需求和企業用工穩定。創建瀲城返鄉創業孵化基地;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5億元,扶持帶動就業2.3萬人;完成就業技能培訓3300人,切實提高了勞動者的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撥付各類就業補助資金4082萬元,惠及就業群體4萬人,有效保障了脫貧勞動力、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2.聚力兜底保障,社保覆蓋面逐步擴大。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6.2萬人、39.2萬人、8.5萬人,均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各險種養老金待遇均足額按時發放到位。為7.5萬名脫貧戶代繳困難群體城鄉居保費819萬元。基金監管持續強化,通過強化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協同,持續筑牢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防控體系,織密扎牢社保基金安全網,騙保冒領養老金資金數額明顯下降,全縣社保基金未發生重大風險問題,守好了老百姓的“養老錢、保命錢”。
3.聚力勞務服務,勞動關系和諧穩定。加大監察執法力度,堅持處置欠薪案件與打擊惡意討薪并重,全年處理勞動糾紛案件851件,為1688人追回工資2000萬余元,全年受理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結案率100%。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指導企業規范勞動合同簽訂、履行和解除等行為,有效改善了企業用工勞務關系,切實保障企業主和勞動者共同合法權益。全年未發生因欠薪引發的重大群體性事件、極端事件,全縣勞動關系保持和諧穩定。
4.聚力選育管用,人才活力持續迸發。大力加強人才引進培育,人才隊伍持續壯大,通過公開招聘、綠色通道等多渠道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236人,其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33人;評審中高級職稱579人,農民職稱69人,選拔首屆“興國工匠”8名,入選第二屆“贛州工匠”1人,5名優秀高技能人才入選贛州市高技能人才專家庫,春賜福茶場茶葉制作項目榮獲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金牌獎,大力充實了技能人才力量,在全社會營造了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濃厚范圍,為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人才基礎。完成事業單位工勤技能人員轉崗、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272人。全面規范機關事業單位臨聘人員管理,積極推進經開區管理體制改革,全面落實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福利政策。
二、工作特色亮點
一是“興國表嫂”勞務品牌入選全國贛字號勞務品牌名錄。二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工作省市給予充分肯定,且在相關工作會上做經驗交流。三是與福田區合作建立“特區+老區”協作機制,在我縣設立了“全省首個鄉村振興技能工作站”,打造高質量技能人才培養與交流合作平臺,經驗做法被省委改革辦刊登推廣。
三、2025年工作打算
1.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中夯實民生之本。一是依托80個縣鄉村“就業之家”,創新“線上數字驅動+線下專業運營”的復合模式積極構建“1+N”就業服務網絡,著力促進和服務群眾就業、人才創業、企業用工,為各類用工主體招工1萬人以上。二是圍繞“6313”行動,聚焦我縣六大重點產業大力培訓技術工人,切實緩解企業技術工人不足難題,全年完成各類技能培訓5000人次。三是著眼增強就業創業孵化引領功能,將瀲城返鄉創業孵化基地培育為市級創業孵化基地。四是擴大“興國表嫂”現有勞務品牌效應,大力培育質量好、服務優的“金牌月嫂”,助推“興國表嫂”贛字號勞務品牌做大做強,走出興國。五是重點關注外賣員、快遞員和滴滴司機等新業態從業群體社保權益問題。
2.在服務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引育中增添發展之力。一是聚焦全縣“6313”產業發展行動,及商貿、農業、林業等領域發展需求,力爭引進專業對口的高層次人才20名。二是加大農業、林業、臍橙等職業農民職稱評審力度,積極兌現農民職稱人才政策,激發鄉土人才在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中的能動性。三是指導園區企業做好“省雙千、蘇區之光、省雙高”等各類人才項目,培育省級以上人才不少于5名,以優質人才助力企業發展。四是加大對技工學校的幫扶支持,瞄準牛仔、服裝、電子信息發展規劃,優化調整技工學校專業設置,開展“贛州工匠”推選,創建技能大師室,培育更多適應我縣產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
3.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筑牢和諧之基。一是充分發揮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作用,落實欠薪案件聯合懲戒機制,強化勞務派遣和企業用工監管,積極防范欠薪案件發生。二是推動建設“五星級”仲裁院,實現仲裁辦案及裁審高效銜接,提升仲裁工作質效,有力化解勞動者維權訴求。三是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圍繞維護園區企業和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權益,著力打擊各種非法討薪行為,同時,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大力打擊惡意欠薪行為。
2025年1月13日
信息來源:辦公室
信息制作:陳操
審核校準:胡崇任
責任編輯:劉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