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人大的監督指導下,我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聚焦資源、聚合力量,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經過一年苦干實干、狠抓落實,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成效明顯、亮點紛呈,我縣榮獲全省農業和農村工作先進集體、部省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縣級先行標桿”,鄉村全面振興行動重點工作連續四季度(全年)全市排名第一,去年8月我局也獲得縣委、縣政府表揚通報,并被評為2022年度全縣“五型”政府建設先進集體、全縣政務公開和政務信息工作先進單位。
一、保持定力,穩穩把牢政治定盤星
1.政治立場更加堅定。認真開展打造模范機關專題活動,堅持用好黨組中心組學習、支部學習、學習強國APP等平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著力打造最講黨性、最講政治、最講忠誠的模范機關。
2.班子建設更加堅實。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班子成員扎實履行“一崗雙責”,嚴格實行集體領導、個人分工負責和AB崗等制度,班子成員以上率下,聚焦職責分工,加強督促調度、跟蹤落實,形成上下貫通、一級抓一級的工作格局,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3.廉政防線更加堅固。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執行黨的“六大紀律”,持續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堅持把紀律教育貫穿黨員干部日常管理全過程,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班子成員帶頭守規矩、講紀律、轉作風,帶動全體干部職工不斷提升拒腐防變的意識和能力,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農業農村系統政治生態。2022年,開展提醒談話7人,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5人、黨內警告處分1人,監督執紀取得良好效果。
二、精耕細作,牢牢壓實“三農”壓艙石
1.農業基本盤有效穩固。圍繞全面保障糧食安全,集中力量、優化政策、強化措施,推動形成縣、鄉、村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全面完成4.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發放農機具補貼2495臺518.26萬元,全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2.9%,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升。2022年全縣共種植糧食作物83.775萬畝、同比增長5.51%,總產26.2353萬噸、同比增長0.13%,糧食生產再奪豐收。結合稻油輪作試點工作,冬種油菜4.35萬畝,任務完成率109%。同時,扎實做好動植物疫病防控和技術服務,著力保障“菜籃子”產品供應,2022年全縣蔬菜播種面積19.84萬畝、總產量45.05萬噸;尤其是通過大力實施能繁母豬補貼和資源化利用項目,強化工作調度,做到應統盡統,在三季度扭轉了上半年生豬出欄同比負增長的不利局面,2022年全縣生豬出欄64.18萬頭、同比增長7.54%。
2.現代農業產業提檔升級。圍繞“135”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布局,聚焦擴面、提質、補鏈,加速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做大做強首位蔬菜產業,建成規模大棚蔬菜基地85個2.33萬畝;深化與省農科院、贛南科學院戰略合作,大力推廣蘆筍種植,全縣種植蘆筍5160畝,全省面積最大、品質最好;2022年5月我縣作為僅有的兩個縣之一,在全省蔬菜產業發展現場推進會上作了蔬菜產業發展典型經驗交流發言;11月全省蔬菜(蘆筍)產業技術現場觀摩會在我縣召開,并簽約設立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興國蘆筍產業研究院。加快推動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加大集團100萬頭生豬屠宰深加工項目順利竣工投產,有效補齊畜禽產業精深加工短板。大力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2022年累計發放“農業產業振興貸”“財農信貸通”3.96億元,全縣培育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2家、示范社17家、示范家庭農場65家。積極開展品牌創建,新認證富硒農產品12個(累計認證89個)、綠色有機農產品12個(有效期內57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個、高標準富硒產業示范基地4個(累計認證5個)。
3.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按照“連點成線、連線成面、全域推開”思路,投入資金8150萬元,圍繞“五大振興”發展方向,深入挖掘村莊產業、文化、生態等特色優勢,精品質打造31個示范樣板村。健全“常態化暗訪督導、每月排名通報、季度現場評比、年終綜合考評”工作機制,用好全縣“五大會戰”“奔牛將、蝸牛獎”評選等措施,每月制定工作要點,強力推進人居環境突出問題整治。同時,統籌資金力量,全力抓好農村房屋突出問題整治,累計整治“赤膊房”1.2萬棟448.96萬平米、拆除“空心房”8400棟88.75萬平米,鄉村面貌和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2022年3月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我縣召開。一體推進改廁、垃圾、污水“三大治理”,完成問題戶廁整改2883戶,均村鄉石溪村改廁樣板得到上級高度肯定;投入3.96億元加快實施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二期),著力提高鄉村污水處理能力;每年投入6157萬元購買農村環衛一體化服務,全縣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更加完善,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
4.農村發展活力競相迸發。扎實開展“村財鄉代管”業務培訓,有序推進村級“政經分離、賬務分開”,村集體經濟管理更加規范,2022年全縣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37.52萬元,303個行政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均15萬元。穩妥推進“宅改”“4+2+2”工作,全縣25個鄉鎮均建立了一個窗口對外、多部門內部聯動運行的農村宅基地聯審聯辦制度,有效規范全縣宅基地審批、監管,農村建房“未批先建”得到有效遏制,積極盤活“沉睡”的農村房產和土地資源,試點鄉隆坪鄉和34個試點村改革成效初顯。加快數字化鄉村治理建設,投入120萬元實施“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建設服務項目,利用“萬村碼上通”5G+長效管護平臺AI技術預警提醒垃圾溢桶、亂堆亂放等問題,反饋督促網格及時處理,管好人居環境、設施管護等村里大小事。
5.農業綠色發展持續向好。扎實推進農業清潔生產,集成推廣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全縣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5年負增長。扎實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百日攻堅”行動,全縣17家牛蛙養殖場已全面清退,可養區534戶和禁養區109戶問題清單已全面完成整改。規范加強農業行政執法,深入開展農業投入品、生豬屠宰、飼料獸藥、農產品質量安全、禁捕等執法監督工作,2022年立案辦理50件,有效促進農業農村領域規范有序。
三、服務大局,緊緊圍繞中心當先鋒
聚焦全縣征地拆遷、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招商引資、安全生產等中心工作,以最強的戰斗力、執行力,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作為第26網格環境整治牽頭單位,我局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用于網格環境改造提升,整治區域環境明顯優化,在2022年度全縣綜合考核中被評為“十佳網格”。同時,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動擔當、履職盡責,持續深化“五型”政府建設。對人大代表和廣大群眾提出的問題、意見,第一時間明確分管領導、承辦股室和具體責任人,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解決方案,切實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過程中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維護農民群眾權益。2022年,共辦理人大建議51件、政協提案18件,解決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101件,事事都有回音、件件都有著落,受到群眾一致好評。
雖然縣農業農村局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還是存在不足之處:一是種糧積極性難以提高,受野豬破壞、勞動力缺乏、農資上漲和種糧效益不高等不利因素影響,農戶種糧積極性不高,尤其是早稻,大多還是依靠種糧大戶或村集體兜底種植。二是農業產業發展水平較低,存在精深加工薄弱和產業精細化生產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三是人居環境整治全民參與氛圍不濃,存在群眾參與度不高、長效管護機制落實不到位等情況,整治成效易反彈。
在今后工作中,我們一定堅定信心、保持干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更加自覺地接受縣人大的監督指導,以更昂揚的斗爭、更飽滿的熱情、更扎實的作風,穩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開創“三農”事業的新局面,為實現工業強城鄉美百姓富作風好的“模范興國”、再創新時代“第一等工作”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