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均村鄉以黨建為旗,以民心為尺,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縣委組織部、社會工作部的精心指導下,創新探索基層治理“三強三新”路徑(強根基,網格治理織密“一張網”;強動能,分類管理繪就“三色圖”;強服務,志愿品牌架起“連心橋”),取得顯著成效。
強根基,網格治理織密“一張網”,畫好共治“同心圓”
一是網格劃分“精細化”。按照規模適中、便于治理原則,以村民小組為基本單元,50戶為網格、10戶為網格單元,每個網格設1名網格長(網格長一般由村干部、三類小組長擔任),每個網格單元配備1名網格員(網格員一般由黨員、護林員、防汛員等專崗人員擔任),全鄉共有225個網格長扛旗,784名網格員扎根,著力構建“村黨組織一村干部一網格長一網格員一聯系戶”的五級治理體系,做到“全面走訪,遇訪即調,難題速報”,實現優勢互補,提升治理效能,2024年解決民生實事200多項。二是隊伍鍛造“專業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關鍵在基層黨組織,核心在帶頭人隊伍。聚焦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工作,培育儲備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60名、村一般干部后備73名,其中大專以上學歷占比88%,回引在外能人占比60%。通過“結對幫帶+實踐鍛煉”模式,提高后備力量執行政策、服務群眾和推動村級發展的能力。目前,30名村書記后備力量中已有15名擔任網格長,2人納入村“兩委”班子,1人擔任村書記。三是激勵賦能“立體化”。對優秀網格員實行優先入黨、優先納入后備干部。全鄉有15名優秀網格員吸收為入黨積極分子,8人納入村(社區)干部后備力量。鄉村兩級加強業務培訓,讓每個網格長、網格員知曉工作職責、工作要求,同時網格員參與建房初審、低保評議等工作,讓“小網格”撬動“大治理”。
強動能,分類管理繪就“三色圖”,破解治理“千千結”
一是黨員管理用“積分制”。簡化黨員積分制,以“5+N”正負清單量化為尺,對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發揮先鋒作用、參與志愿服務等5項基本義務納入正向賦分,每位黨員以10分為基準定優劣分,年度得分8分以上方可評為優秀等次;年度總分6分以下的“亮紅燈”,并啟動結對幫扶。黨員積分考核把激勵機制引入黨員的教育管理中,讓黨員肩上有責、爭先有標、行為有度。二是難題攻堅用“紅黃綠”。創建實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紅黃綠”機制。對生態環保、信訪維穩、安全生產、防災減災等工作實行“紅黃綠”分類管理機制,對紅色類別“四個一”實行雷霆出擊(一名班子成員包戶、一支黨員突擊隊駐點、一套應急處置預案、一項限期銷號制度),由班子成員牽頭駐點整治;對黃色類別實行“三到位”精準拆彈(風險提示到位、整改指導到位、跟蹤回訪到位),通過定向指導推動問題整改;對綠色類別實行“雙激勵”輕裝前行,即減少檢查頻次并給予政策傾斜。同時動態轉換,紅黃綠視情降類或升類管理,實現了基層治理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的轉變,有效減輕了基層干部負擔。三是服務群眾用“直通車”。實行“均滿意”服務群眾機制,安裝便民服務中心、綜合行政執法隊、信訪辦等部門投訴、服務電話,整合水電氣等民生熱線,張貼“均滿意”服務宣傳單進萬家,讓群眾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能通過熱線“秒接速辦”。2024年同期信訪總量下降14.28%,信訪事項化解率達95%以上。
強服務,志愿品牌架起“連心橋”,托起百姓“幸福夢”
一是“銀齡守護”暖夕陽。以“黨建紅”引領“志愿紅”,小章村創建“銀齡守護”志愿服務品牌,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留守老人提供文化娛樂、健康體檢、親情連線等服務。同時,培育“銀發調解員”“銀發監督隊”隊伍,推動“五老”參與社會治理。二是“五色志愿”惠民生。建立“黨員紅、巾幗粉、青年藍、五老金、能人橙”五大志愿服務隊伍,圍繞防溺水宣傳、就業幫扶、環境整治等工作,做到月月有志愿活動,解決群眾反映安全隱患、環境衛生等問題200余件。三是“多元服務”潤心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活動多元接地氣,建立“親情連線”幫助留守老人兒童與親屬遠程視頻。開通“幸福便車”,鄉村干部免費接送偏遠老人辦事,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實現群眾滿意度節節攀高。
下一步,均村鄉將持續以黨建之“力”夯實治理之“基”,持續以創新之“鑰”破解民生之“鎖”,持續以服務之“暖”贏得群眾之“心”,為建設工業強、城鄉美、百姓富、作風好的“模范興國”貢獻均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