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我縣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的決勝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我們要全面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發展戰略,堅持解放思想,內外兼修,北上南下,支持打好中央三大攻堅戰、全市六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科技創新、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注重開源節流,確保財政收入更多更實,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2019年財政預算安排和財政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各項積極穩妥善安置的財政政策,緊扣鄉黨委、政府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按照“保增長、抓管理、重民生、促發展”思路,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更好地向公共服務和民生工程做傾斜,推動我鄉經濟社會穩步快速發展。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結合我鄉2019年經濟目標要求,2019年財政預算收支安排如下:
一般預算收入21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加130.6萬元,這是由于受上級政策的影響。
上級補助收入767.45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長7%。
上述一般預算收入加上上級補助收入減去上解上級支出,2019年全鄉預計可用財力937.54萬元,2019年安排預算支出937.54萬元,預算收支平衡。主要支出項目安排如下:
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87.95萬元。
2、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10.00萬元。
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0.50萬元。
4、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53.60萬元。
5、農林水支出385.49萬元(其中到村轉移支付支出300.30萬元)。
6、公安司法支出10萬元。
7、政府采購支出10萬元。
8、環境保護支出20萬元。
9、學習培訓費10萬元。
五、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求真務實,確保完成2019年財政預算任務
2019年我鄉財政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堅持一個中心、做到二個確保、支持三項改革、做好四項工作。優化財政收入結構、提高財政支出效益,努力實現高質量的財政平衡。
1、堅持服務于“三農”這個中心,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擴大財政覆蓋“三農”范圍,確保涉農支出的穩定增長,對“三農”實施“反哺”的陽光財政政策,繼續執行農民合同內零負擔,及時足額對農民實行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等一系列的惠農補貼政策,加大對精準扶貧戶脫貧攻堅力度,通過扶貧的“五個一批”,使貧困戶脫貧。多方籌集安排發展農村特色產業資金及公共基礎設施經費,給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營造一個自我發展的良好環境。
2、做到二個確保,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一是加強收入征管,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堅持依法治稅,整頓和規范征管秩序,依法加強稅收及非稅收入的征管,嚴厲打擊偷、漏稅行為,切實做到應收盡收、顆粒歸倉。二是推進統籌資金整合力度,按照“應納盡納”“應整盡整”原則,實現資金實質性整合,集中財力支持脫貧攻堅,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3、支持三項改革,理順財政經濟關系。一是加強鄉鎮預算管理,按照新《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規定,“一級政府,一級預算”的要求,結合自身財力和事業發展需要,編制本級預算。二是積極推進惠農資金補貼辦法改革,建立和完善惠農資金“一卡通”工程,簡化辦理補貼程序,及時報送惠農資金信息資料,讓各種惠農資金真正快捷、方便地落實到農戶手中。三是不斷深化財政支出管理改革,繼續抓好部門預算編制,規范報賬程序;繼續抓好財政扶貧資金報賬制管理,規范“國庫集中支付”,認真完善村賬鄉管工作,使村級賬務管理逐步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確保村級資金的使用效益。
4、做好四項工作,提高財政工作質量。一是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三農”工作,今年預算支出中安排農林水支出385.49萬元,占整個支出的41%,并確保對農業的投入資金按期支付,專款使用。二是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全面執行收支兩條線制度,繼續清理各種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清理非法用票和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現象。三是加大財務管理力度,加強“國庫集中支付”和村賬鄉管工作,從根本上改變財政資金分散管理,部門單位亂支濫用的現象。四是加強財政監督,切實提高依法理財能力,建立健全財政監督機制,做到監督日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注重過程管理,著力解決稅收流失拖欠、會計信息失真、損失浪費財政資金等問題。同時加強財政債務管理,認真落實和逐步化解鄉村債務,防止與控制財政風險,努力規范我鄉財政經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