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整體成效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局緊緊現圍繞省、市、縣決策部署,扎實開展各項城市管理工作,榮獲2024年度提案承辦先進單位、全省園林綠化工作優秀單位等榮譽。就今年以來各項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持續推進城市功能品質提升
始終堅持以項目建設為重要抓手,緊緊圍繞項目“快落地、快實施、快推進、快完工”四快目標,進一步完善城區功能設施建設,提高城市宜居宜業水平。一是完成中心城區污水處理項目、紅軍橋東岸橋下連通修復工程、紅軍橋匝道優化提升工程。二是穩步推進安置區雨污管網、贛江流域城區段水環境綜合治理、洪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新建項目和八個人行道改造項目,完成道路“白改黑”4.9公里、新建污水管網8.03公里、雨水管網7.49公里。三是完成民生工程建設,新增小游園小廣場2處、口袋公園3個,一江兩岸臨危八角亭拆除重建中,改造LED路燈1985盞,新增路燈269桿,進一步提高城市燈光智能化水平。
(二)統籌推進創文與網格化環境整治
1.提升城市面貌。一是環境衛生管理品質化,清理牛皮癬2440余處、衛生死角6470余處、新增及更換垃圾收集容器5000余個、清運生活垃圾10.47萬噸、疏通公廁63個、調整垃圾收集點位300余處、出動車輛1.1萬余次;二是市政設施維護常態化,維修破損路面5800余平方米,更換路燈700余盞、線纜800余米、破損井蓋320余套,清淤5500米,清理雨水井和檢查井960座;三是園林綠化養護特色化,對120.63萬平方米綠地與1.8萬余株行道樹做好日常養護,建立122株古樹名木檔案,新增綠化面積2.4萬余平方米。
2.強化市容秩序。一是整治占道“僵尸車”和亂擺亂放,整治占道“僵尸車”300余輛、占道擺放雜物3000余處,規范違規停放二輪車9000余次。二是加大夜間整治力量,強化對重點點位的占道經營巡查整治力度,整改100余家流動攤點的違規經營行為。三是加大力度整治各農貿市場、馬路市場。規范5.1萬余次零星菜農經營,引導12.3萬余輛非機動車輛有序停放,整治4.3萬余次攤點擺放。
3.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數字城管建設工作。一是組織開展各類宣教檢查活動100余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5萬余份,推選社區干部獲全市首屆垃圾分類達人說演講比賽三等獎。開展執法檢查活動33起。二是持續完善數字城管平臺功能,整合接入了城管、環衛、市政、園林等多個部門的數據資源,打破信息壁壘,實現信息共享和協同辦公,自2024年10月起,共享數據908條,協同處置案件900件,有效減少重復工作與溝通成本。同時,積極響應市民訴求,22件有效上報案件處置滿意度達100%,營造全民參與、共建共享良好氛圍。
(三)逐步推進規范執法落實為民辦實事
一是免除商家占道費。為減輕商戶的經營壓力免除了城區各商家占道費570余次。二是設置棚亭。因地制宜在瀲城模范步行街及小城故事第十三幼兒園旁設置27處棚亭,對原占道攤販違章搭建的四角棚亭和亂堆亂放的雜物進行拆除和清理,規范了經營秩序,有效凈化了城市居住環境。三是深入推進“城管進社區”工作。健全“城管進社區”工作機制,同時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黨員進社區”等實踐活動,清理城區各社區毀地種菜200余處,拆除突出防盜網100余個,督促清理“牛皮癬”400余處及亂堆放建筑垃圾100余處,義務幫忙群眾50余次、日常執勤300余次。
(四)協同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1.高品質推進“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目前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項目正在推進中,示范帶、示范點內有效銜接項目全部完工,其他項目均已開工。目前共發展休閑鄉村民宿21家、農民合作社961家、家庭農場1062家、社會化服務組織371家;開展美麗宜居示范創建鄉鎮3個、村莊33個、庭院5162個。
2.高標準推進“廁所革命”。一是全面深入排查,確保應改盡改。按照“鄉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廁”的排查要求開展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清底工作;二是嚴格按照國家最新標準改廁,全面推進農村戶廁新改建,建立縣、鄉、村、戶四級農村“廁所革命”技術支撐服務體系,持續打造25個縣級改廁樣板村。截至目前,已完成今年新改建農村戶廁440戶,任務完成率84%,預計11月底完成建設,12月底完成項目驗收,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9.43%。
二、存在的問題
1.城區基礎差專業市場不完善,管理難度大。老城區面積大,無物業小區數量多,摩托車、二手汽車等行業沒有專業市場,農貿市場布局不科學,功能不齊全,占道經營、店外經營現象嚴重。存在違章建筑、鐵皮棚、凌亂線纜、流動攤販、“馬路市場”、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治理難度大且容易反彈。
2.城區污水收集率偏低,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率較低。一是由于歷史原因,城區部分居民自建房、住宅小區、安置區等內部存在著雨污混接、漏接等現象,老城區部分道路仍為合流制排水系統,導致雨污分流不徹底。二是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管分離,缺乏專業化運行維護。鄉鎮無專業的技術人員,我局僅為行業監管部門,無相應的建設及運維經費,導致實際管理工作中無強有力的抓手,存在溝通難,推動難的問題。
3.城市管理中存在執法難,部門職責劃分不夠明確。一是城市管理領域中涉及各職能單位職權交叉,存在執法難的困境。二是部門職責劃分不夠明確。如政協第40號《關于城市環境治理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建議案》,根據提案中所提到建議措施,所涉及環保領域方面較多,但該建議還是轉辦給我局辦理。
4.鄉村群眾主體發揮作用有待提升。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涉及千家萬戶,雖通過“三個一批”(宣傳引導一批、制度促進一批、政策引導一批)得到大部門群眾支持,但我縣屬于人口輸出縣,鄉村“半空心化”明顯,受陳舊觀念影響,仍有少部分群眾不支持不理解,存在“干部干群眾看”現象和“等靠要”思想。
三、2025年工作打算
1.壓實責任,持續推進城區環境綜合整治。一是深入開展城區網格化管理,加強與城區各網格單位的協同管理,提高問題處置效率,統籌推進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常態化、規范化、精細化。二是強化常效管理,持續抓好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對出店經營、占道經營、亂堆亂放、亂停亂放、毀綠種菜等開展整治,同時,成立專班對瑤崗背(瀲城)和高速、高鐵出入口重點巡查管理。
2.強化擔當,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爭取資金支持。一是推進安置區污水提升改造一期8個安置區分流改造,加快興國中學、高速南出口、溫泉酒店等小游園綠化建設和一江兩岸木棧道、照明設施更換,提速贛江流域城區段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一二標項目進展。二是推動紅門農產品批發市場、老城區智能停車、五福農產品批發市場、洪門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桐溪和睦片區污水管網提升等五個項目開工。三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加強部門對接,把握政策要求,提升申報質量,爭取發行一批專項債,入庫一批新項目。
3、強化監管,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一是加大污水處理行業監督,嚴格污水處理設施運營企業的監管,確保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確保水質達標排放,加強轄區內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監管調度。二是加大管網建設力度,提高污水收集量,進一步完善小街小巷,老城區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切實提高我縣污水處理率,集中收集率和管網覆蓋率。三是通過常態化監管和動態排查機制持續開展黑臭水體排查工作,堅決杜絕新增黑臭水體和已整治完成的黑臭水體出現反黑反臭現象,保障水體長治久清。
4.統籌推進,加快“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在完成2024年示范帶及精品點的基礎上,總結典型經驗,融入新理念、創新新模式,進一步完善和美鄉村建設推進機制,擬投資1.5億元以上,再打造2條示范帶和若干個精品點,推動和美鄉村建設“興國模式”。
興國縣城市管理局
2025年3月4日